当前位置: > 热议

三皮讲诊断之小便异常

时间:2022-04-22 02:18:35 热议 我要投稿

今天给大家说说小便异常,先以张景岳老先生的十问歌来开始今天的内容。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十问歌》里提到小便,可知小便对各种疾病诊断和病情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健康成人一般日间排尿3-5次,夜间0-1次,全日总排尿量约1L-2L。尿色淡黄透明,无沉淀混浊现象。排尿过程中无任何不适和异常。但因排尿次数及尿量会受到饮水量、温度、出汗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个体差异比较明显。

了解小便的变化,除了可以知道身体津液的盈亏外,还可以看出肾(肾主大小二便)、膀胱(贮尿和排尿功能)、肺、脾、肝、等脏腑的情况。

小便异常主要看以下五个方面:

一、尿色异常

1, 尿黄者多属实热;

2, 尿深黄混浊,多为湿热下注;

3, 尿澄清量多,常为虚寒:外感发热证,小便清长者,表示病邪未伤及里(见伤寒论第23条“清便欲自可”); 热病者,尿色渐转澄清,表示即将痊愈。

4, 尿浊:尿液混浊,或白如米泔(淘米水),或凝结如脂,排尿时无痛感,成人如形寒怯冷,腰膝酸软者,多为肾阳不足,气化失司;如神疲食少,小腹下坠者,为脾虚气陷,气不固摄谷精,精微下泄。小儿的话是因食积阻滞,运化失常,谷精随水液下注前阴,所以小便浑浊,阳虚不能转化谷精,下泄而浊者有之;气虚不能固摄谷精,下泄而浊者有之;脾功能障碍,谷精下泄者亦有之。

5, 尿血:尿中带血,或夹血块,兼见尿频、尿急、尿痛,为邪客肾系,气郁化热,由气入血,热迫血溢,成为血淋;兼见潮热盗汗,为痨虫侵入肾系,化热伤阴,肾水亏虚,阴虚火旺,灼伤血络,此为肾系自病;尿道涩痛,兼见口舌生疮,舌尖红降,为心经湿热从三焦下注前阴,热迫血溢,是心病及肾,心肾同病;兼见发热口苦脉象弦数,为肝经血热,迫血外溢,是肝病及肾,肝肾同病;小便呈洗肉水样,色淡微红,兼见面色苍白,食少神疲,为脾气虚弱,统摄无权,是脾病及肾,脾肾同病。

6, 茶色尿:尿液色如浓茶,常见于肝胆系统出问题,因为胆汁向外排的道路通常有两条:一条从尿里出来,一条从肠道里出来。当肝脏或胆囊有病,胆汁到肠道的路被切断,就只能从尿里排出来,尿液里也因胆汁的含量增加而呈深黄色了,如肝硬化、胆炎、黄胆型肝炎等。

7, 小便夹精:尿中夹有精液,或尿后精液自出,谓之小便夹精。兼见尿浊、尿痛,舌红苦黄,是湿热蕴结下焦,扰动精室;兼见五心烦热,舌红少苔,是肾阴亏损,虚火扰动精室;兼见形寒怯冷,腰膝酸软,是肾阳虚衰,肾气不固,封藏不密;兼见食少便溏,少气懒言,是中气下陷,气不摄精。

二、尿味异常

1,小便有重燥味,表示心与膀胱热盛;

2,小便有甜味者,多见糖尿病患者;

3,恶臭味尿液:恶臭难闻,多见于恶性肿瘤溃烂、坏死性膀胱炎;

4,腐败腥臭味:常见于膀胱炎及化脓性肾盂炎;

5,粪臭味:患膀胱结肠痿的病人的尿液;

6,氨味:说明尿在体内已被分解,是膀胱炎或尿潴留的表现。

三、排尿次数异常:包括小便频数和排尿不利

1. 小便频数即尿频,排尿次数增多,时时要解小便,第一种情况是新病小便频数,而且有尿急尿痛小便短赤的,多属温热蕴结膀胱,热迫气滞所导致,最典型的就是结石。第二种情况就是久病小便频数,尿色清,量多,而且往往夜尿比较多,这多半因为肾阳虚或者肾气不固,膀胱失约所导致,多见于肾病后期和体弱老人。

2. 排尿不通或不利,中医统称为癃闭,《医述》中指出:闭者,小便不出,塞而不通是也;癃者,罢弱而气不充,淋淋沥沥,点滴而出,或涩而疼,一日数十次或百次,俗名淋病是也。就是说小便不通而点滴不能出的,就称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

癃闭的病机有实有虚,实性的癃闭多由瘀血,结石,湿热蕴结,肝气郁结等导致,还有一些腹部的手术,阴部的手术导致膀胱气化失司,尿路阻塞所导致,如:

● 膀胱湿热:排尿不顺畅,常伴尿急,尿痛,尿频及灼热或刺痛感,尿量少色黄,伴小腹胀满,口苦口渴但不想喝水,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膩,脉数。

● 肺热壅盛,排尿不畅,或尿液点滴而出,尿少色黄,常伴咽干,心烦,口渴,饮水很多,呼吸短促或有咳嗽,苔黄薄,脉数。

● 肝郁气滞:如受情场抑郁或多烦善怒的情绪影响,容易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爽。常伴胁腹胀满,烦燥易怒,舌红苔薄,脉弦。

● 尿路阻塞:小便点滴而下,或尿如细线,严重时无尿,伴腰痛,小腹胀满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此多数是结石阻塞引起,有时尿中有血块,表示可能由血瘀阻塞引起。

虚性的癃闭,多半因为年老体弱,阳虚,肾气不化等等,导致膀胱开合失司所致。如:

● 肾阳虚衰:小便不通,排出无力,或尿后仍点滴不爽,常伴怕冷,腰膝冷而疲软无力,面色苍白,神气怯弱,舌胖淡,脉沉细。

● 中气不足:欲小便但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畅,伴小腹坠胀,无胃口,精神疲乏,气短而语声低细,舌淡苔薄,脉弱。如怀孕妇女未能排尿,通常由于中气不足,导致胎儿下迫膀胱出口,引起尿路阻塞。

四、排尿量异常:包括尿量增多和尿量减少。

1. 尿量增多:如果小便清而只是量增多的,多半属于虚寒证。因阳虚不能蒸化水液所致,气化不及,这水就会直趋膀胱而下;而如果多尿多饮,形体消瘦(三多一少)的就是消渴病,这多半因为燥热阴虚,则阴虚生内热,气化太过所导致。

2. 尿量减少:尿量减少,我曾多次强调:凡是津液的病变,首先要考虑一是津液、二是阳气即推动力、三是通道是不是出了问题。

● 津液:由于热盛伤津、腹泻过度,出汗太过,呕吐等使体内津液减少,气化无源,尿量就会减少。

● 阳气:《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这里就指出尿液是通过津液的气化才能出,而津液的气化则需要依靠阳气的推动来完成。而津液的来源也是通过饮食水谷化生而成,《素问 经脉别论篇》里“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就告诉我们水液代谢的整个过程,脾胃消化来的水谷精微物质,通过脾气的升清上升于肺,再由肺(肺气)的宣发肃降把水谷精微物质通过三焦布输到全身及下输肾与膀胱,所以说水液代谢还依赖其它相关的脏腑,如肺,脾,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肾。如果脾气失运,肺气失宣,三焦失于气化,肝失疏调,肾失气化,水液内停,哪里还会有尿呢。

下图简单概括了津液代谢的过程:

● 通道:如果体内有瘀血,痰饮,结石等的阻滞,这虽然有阴津,气化功能也正常,但津液一样排不出来以致尿量减少。

五、排尿感觉异常:包括小便涩痛,余沥不尽,小便失禁,遗尿

1. 小便涩痛:排尿时感觉尿道灼热疼痛而小便排不畅的,主要考虑泌尿系统结石,或者尿路感染。

2. 余沥不尽:尿后点滴不尽,因肾气虚损,不能固摄膀胱所致,或者湿热邪气着于尿路所导致。这种情况多发生于男性前列腺增生和女性更年期的时候。

3. 小便失禁:第一是肾气不固或膀胱失约的表现,多见于老年人或术后;第二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尿路损伤,比如湿热郁久化热或者结石、瘀血等,或者外伤直接伤到了尿路;第三是重病病及心神以致神志昏迷,大小便失禁。另外,脾主统摄,如脾气不足,不能正常统摄,小便也就不受控制了;或者肝主疏泄,如疏泄太过了,小便也往外面跑了,但还是前面说的三个为最常见。

4. 遗尿:指睡时小便自行排出,俗称尿床。主要发生在三岁前的小孩身上,因发育未全,肾气不充,属正常现象。但如果尿太多,多半和脾肾气虚有关,或者膀胱虚寒所导致,还有就是肝经湿热所引起。成人则属于肾气不固、下焦寒或大病后元气亏损。

结语:

小便的异常大多跟肾和膀胱有关,但又不止于它们。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诊断是哪个脏腑引起的异常。肾主大小二便,肾与膀胱相表里,又与膀胱相通,膀胱的气化有赖于肾气的蒸腾。所以,肾的病变常常会导致膀胱的气化失司,引起尿量、排尿次数及排尿时间的改变。所以临床治疗小便异常,常从肾着手治疗。

三皮

2015年7月24日

声明: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