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生态建设、绿色发展已经深入人心,正在快速推进。世界级生态保护区周边的居民生活得怎么样?他们靠什么营生?从事着什么样水平的产业?业态发展成了什么样子?笔者一行带着诸多问题,在考察了天目山——清凉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过程中,参观了位于杭州市临安区的姚生记,对这家坚果生产企业做了一次企业文化考察。
小小山核桃,做成大产业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的姚生记,是天目山——清凉峰国家生态保护区里形成产业规模的山核桃生产营销企业。它拥有业内4项全国第一:在全国150万亩山核桃种植面积中,临安占有57万亩;在全国年产4万吨总量当中,临安占了1.5万吨;年加工规模占全国的80%;品牌价值32.38亿元,连续多年蝉联全国坚果类品牌桂冠。这4个第一,确立了当地山核桃产业乃至坚果产业在全国的地位,中国坚果交易市场就在此地。而姚生记,在坚果生产经营格局中占有了大权重。
这个格局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姚生记用近20年的艰苦实践给出了答案:做好规模化经营、生态化治理、原料交易和标准化加工、品牌培育。
做有效益的规模化经营
没有产业规模就不可能产生规模效益。对于企业,规模化经营是走现代企业发展之路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同时,规模与效益紧密相联。做好最佳效益目的下的最佳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生产和运营规模,是企业健康发展的紧要。企业文化讲妥善处理规模与效益的关系,创建出企业在行业中的最佳规模效益,其重要性即在于此。
如何把山核桃做出规模效益?姚生记首先形成货源的规模流转,以解决原料问题。同时,用现代工业加工系统确保生产规模的不断提高,以支撑货源不断增长,确保以有效益的增长规模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走势。
抓住企业内部的生态化治理
在姚生记看来,把“生态化治理”的理念移入企业,把企业活动聚焦于绿色生产,就要把关注点集中在解决“哪里种”和“种得好”这两大问题。他们把这两大问题细分成原料交易、标准化加工、金融服务、品牌培育4个生产环节的主要任务;把消费者画像、品牌管理两项任务放在解决卖得好的问题上。生产与销售是一门艺术,生产不出高质量产品,等于“艺”不精;而卖得不好,说明企业营销的“术”还不到位。姚生记把“产业大脑未来农业数字工厂+N个多跨应用场景” 作为企业及产品营销的生态化治理路径,并将上述做法融合在一起,于是,一个涉农、工、商三产融合的完整的企业生态产业链就形成了。
多年实践,这家企业真正做到了现代化企业所应有的运营水平。进入厂区,无论是生产空间还是管理空间、线上购物空间、文化体验空间,均高效利用空间、整洁、无杂物、无死角。本来是企业生产流程的通道,一面是坚果的标准化生产环节展示,整个楼道用形象呈现方式把其他五个面都充分利用了。哪怕企业广场的绿地上都有企业文化展示的痕迹,倡导安全生产、健康卫生的企业文化路牌用得恰到好处。
科技与文化融合背景下的姚生记
“姚生记”是一家集原料基地建设、研发生产加工、多渠道营销于一体的垂直类综合运营商。浙江当地不乏炒货生产的历史,而“姚生记”这个品牌却能在近20年里专心经营各种高品质坚果和炒货而闻名全国。其产品线现已包括山核桃、瓜子、花生、松子等各种坚果和干果,产品早已销往全国其他地区,并具有良好的品牌影响力。而每年大量的科技研发成果,是支撑姚生记走以现代生产工艺推进企业发展的基础。
摄影/本刊记者 曹忆江
进入姚生记厂区,在一派现代化水平的生产环境当中,山核桃文化中心的形象设计与展示十分亮眼。一颗小小的黑黑胡桃居然能做成如此大的一个企业,不能不说有些神奇。姚生记这块招牌至今有100多年的时间,而在这100多年时间里,真正使其进入创新发展的这20年,让这家百年字号通过不断发生着的诸般变化,直到今天做成了真正意义的现代企业。应该说,现代科技与现代运营手段是推进企业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
在企业的展厅里,山核桃作为植物学和农学的科学技术含量非常丰富。从树种、地质土壤条件,到山核桃的物种演化、营养价值含量,再到种植收获,全方位呈现出作为一个产品的科学价值。而山核桃从采摘到制作工艺流程,从历史角度客观准确地描述了处在生态保护区内原居民的生活历史以及他们世代生息的面貌。当地山核桃的采摘节是根据白露节气而定的,当地居民一直沿袭这一习俗。靠自然气候条件决定采摘本来不稀奇,而把它认定为民俗、做成文化节日不能不说临安农事蕴含着文风。而在科技含量得以充分呈现的同时,人文含量得以充分展现。文化以科技为依托,科技以文化为呈现,科技与文化的高度融合在姚生记得到了有效的表现,我们的生态保护区真正是把人的发展进步纳入了生态建设发展的大棋局当中了。
“打造中国核桃第一品牌”,听起来觉得挺难:产品单一,目标却高,能做成吗?中国产核桃的地方并不少,特别是华北东北西北,凭什么做出第一品牌?姚生记的做法是:突出江南文化特色、以核桃为产业核心、追求极致产品和服务的全产业链实体,通过核桃及核桃加工延伸的产品不断研发及创新营销,努力为全社会消费者带来源自核桃及延展深加工产品的健康生活状态和快乐休闲感受,让品牌文化与营销高度融合。这一切劳动成果已经摆在笔者面前:站在环视大屏幕前,从种树到产品外运服务,大量的企业成果让人感觉到,姚生记确实把一颗小小的山核桃做大了,做成一个企业,做成一个产业。
人的生存发展与生物圈保护工作,是全世界范围内长期难以解决的课题。中国企业正在通过实践,把科学保护过程当中不断认识自然、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企业与人的现代化成果推动生物圈保护的做法,不断破解这一难题。
事实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在保护区里,笔者看到过生长在当地独有的树种柳杉枝叉上的瘿木,专家告诉我,那是20年前杭州地区大力发展重工业造成的。天目山是杭州的屏障,高污染之下形成了酸雨,就生成了柳杉枝叉上的瘿木。经过产业调整,天目山保护区核心区域里现在的负氧离子含量已经达到了每立方米13万。
疫情期间,不少杭州居民把老人孩子送到这里。没有环境保护的大背景,就不可能有像姚生记这样的新产业。仅就安全文化的角度,有资料显示,姚生记公司为了从源头把控质量和食品安全,投资或者合资建设了多个山核桃原料基地合计11000余亩和2个山核桃原料合作社;还有杏仁原料基地合计13000余亩;瓜子原料基地合计7500余亩。为了进一步加大对供应链以及新产品开发资源的掌控,2014年建了姚生记诸暨工厂,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业内最佳产能;为了健全产销链条,姚生记精耕全国各大卖场,进驻了世纪联华、华润等大型卖场、超市,在浙江省内还拥有多家连锁门店。随着电子商务的开展,他们布局全国市场,开通了天猫、京东等一批电商平台。“秉承仁道国粹文化,铸造果仁专业行家,搭建事业分享平台”的企业理念还在不断推进。
姚生记的文化启示
1.高质量发展下的实体企业的发展理由在哪里?
打造中国坚果生产基地,姚生记气度不小。这个气度来自于什么?来自对“市场”的深切认知。
高质量发展着力点,一定是中国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市场。而市场是活的,像生物一样,在不断地吐故纳新。在这个吐纳之间,产品、品牌、品格、风尚都是市场的选择物。杭州湾本身就离出海口很近,物华天宝、物阜民丰,大运河起点在此,今天的中欧班列的重镇也在此地,不能不说是最佳的地利安排。而设计思路往往能反映历史的深沉,笔者感到,浙江省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当中,有两大依托:一是高科技对发展的支撑,二是大量民营企业对发展的贡献。后者源于经济史,而前者源于基于历史感悟未来所做出的远见。姚生记的文化现象背后,是它强大的物流组织力、全产业链条的运作力、它的物质材料的生产保障力、它的市场营销力。民营运作所表现出的先进性表现让笔者强烈感受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基础。高质量发展在民营经济的这一表现,证明新发展理念的正确。
2.传统小商品完全可以走出大棋局的道理在哪?
我们搞过抓大放小,当年就有不少人担心大的抓了缺乏活力,小的放了没了前途。还是实践出真知。在浙江,岂止一个临安姚生记的坚果?企业文化这门学问 “讲生意”。民生即是生意的源头,而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调味品,它不怕利薄,属于细水长流的玩儿法,能够有长期满足消费需求且在不断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引导消费,年深日久,小生意一定会做大。我想这大概就是小商品做成大买卖的道理。
3.企业靠什么才能参与到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过程中,在新发展格局下形成企业发展力?
靠企业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打造高质量的服务文化。对企业的关注必须持续深入才可能有所了悟。全国都在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并力图在这个过程中求得有利。就生态保护区而言,天目山、清凉峰乃杭州生态屏障,是构成东南形胜的水资源起点。向南是西溪、西湖乃至钱塘江,向北有东西苕溪进入太湖。水脉与人文从来都是互利的,这就使浙江的发展格局多了一层与自然生态高度契合的历史。同时,这里的生态一定有强烈的人文印迹。即使是当前的新发展格局,这里的发展思路也与其他地方不同。
具体地说,是以一地建成高质量的产业基地,以产品与服务形成市场覆盖。临安打造了中国坚果基地、湖州打造了木门、电梯的中国基地。看似一个个小安排,从整体上关照,就看出了产业格局的立意。由此为中国民营企业在新发展格局中指出了用武之地,中国的“世界工厂”的形象必定更加强大。这个由产业分类求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效应,价值自不待言。姚生记转化服务文化推进企业产业链式创新的做法,把包括企业家精神实践核心的服务价值观表现了出来:对社会、对企业、对员工,企业的服务是本质意义的,因此它的服务含量与目标都是高起点的。
4.观念的东西要想成果,转化最关键。
如何将服务理念、服务手段在新发展格局的架构中不断提升?如何把传统的服务理念带入新的格局当中,让旧有的文化在新格局背景下发散出新的文化内涵?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讲,服务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力量之源。发展战略引领与创新文化都离不开服务文化作为依据。新时代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是服务,而达成高质量服务的手段必定是高科技成果的介入。
5.勿以善小而不为。
现在,山核桃的售价达到每颗一元人民币。当地人有个说法:上山捡核桃就是在地上拣钱。可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浙江的生态保护区里已经变成了现实。保护好绿水青山,善于把小小的山核桃转化出金山银山一样的产业,让群众的生活富裕起来,谁还能嫌这一颗颗山核桃小啊?
文/本刊记者 曹忆江
编辑/莘然
本文刊载于《中外企业文化》2023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