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海口,会“呼吸”~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中国古人的自然观,倡导顺应自然、遵循规律。随着时代变迁,气候变化与人类发展之间的羁绊越来越明显,高温、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越来越频发,城市的兴衰也深受气候与环境的影响。

2017年,我国启动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28个城市试点,海口成为海南省唯一入选的气候适应型试点城市。根据试点建设要求,海口编制了《海口市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方案》,并不断提升气象预报预警能力,将气候适应城市理念深度融入城市更新和改造中,不断在全域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

万绿园椰影婆娑,生机勃勃。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石中华 摄

精准预报

提升风险预警能力

“以下路段可能发生积水,请路过市民注意。”10月11日,海口迎来大暴雨,而在早高峰到来前,市民已经在各平台收到城市内涝预警。早高峰的车流里,一个个闪耀着亮眼光芒的身影在忙碌——他们是身着反光服的交警,及排水和环卫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暴雨来临前,他们已经做好准备,坚守岗位,守护这座城市。

当日3时33分,海口气象台发布了暴雨橙色预警;11时15分,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变更为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受偏东急流影响,我市新海港近12小时雨量已达211.3毫米,预计今天我市仍有暴雨,局地大暴雨天气,建议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防范工作。”伴随着暴雨预警信号,全市各相关部门开启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

海口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降雨量大且降雨集中,加之地势平坦,易遭受洪涝潮的三重夹击。复杂多变的天气,对天气预报预警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普通人看到的一条条精准的实时预报信息,其背后是气象部门日复一日的观测和预报技术的不断提升。

准确识别天气变化,才能正确应对、防灾减灾。海口气象台台长钟文婷介绍,海口市气象局通过重大灾害性天气“叫应”服务,推动气象预警信号和政府应急响应的衔接。“气象部门制作精细化预报预警产品,通过一键式发布系统多渠道发布给公众和政府相关部门,这些预报基于海南省智能网格预报预警一体化平台和海口市积涝预报预警系统等业务平台制作,能够精细到乡镇,空间分辨率为1公里、时间分辨率为1小时。”钟文婷说。

近年来,海口气象预报准确率逐年提升,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提前至15分钟,24小时气温预报准确率超过90%,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85%。目前,海口已建成地面观测与垂直观测相结合的综合气象观测站网,其中双偏振雷达1部、风廓线雷达1部、激光能见度雷达3部、地面自动观测站56个,城区密度达到3公里,乡镇密度8公里。完善的现代预报预测业务体系,为全面客观认识海口气象灾害风险水平、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预报预警和管理能力、政府及各部门有效开展气象灾害防治工作等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以绿为底

优化城市生态系统

寒露一过,秋意渐浓,但椰城依旧绿意盎然。10月14日,美兰区龙岐雅苑小区北侧的口袋公园内,绿草如茵,成年人在健身,孩子们在嬉戏,欢声笑语在这里汇聚成一首动听的乐曲。居民刘喜兰一边散步一边说:“你看,下楼就是小公园,每天来走一走,身体好、心情也好。”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是海口市民绿色生活的幸福写照。绿地、森林、湿地对调节城市气候具有重要作用,在建设气候适应性城市的过程中,加强对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管理,能够增强城市对气候的适应程度。近年来,海口用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园林景观,促进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态品质不断提升。

位于琼山区凤翔路的那梅公园是附近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苏弼坤 摄

截至2022年底,海口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9299.39公顷,绿化覆盖率43.09%;海口街边街心绿地、小游园及单位居住区附属集中公共绿地共有336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39%,公园之城正初具规模。“今年,我们将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新建20个口袋公园,为市民打造更多绿色休闲空间。”海口市园林环卫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提高城市“含绿量”方面,海口还在积极寻求更多元化、更深层次的“增绿”方式。

生态环境优美的昌旺溪内,水菜花娇艳欲滴、竞相绽放。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石中华 摄

海口水系纵横,湿地众多,而湿地就像城市的“肺”,具有调蓄城市微气候、涵养水源、增加生物多样性等作用。海口创新建立“湿地+”保护修复模式,建设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和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拯救性保护海口潭丰洋万亩湿地,推动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塘还林(湿)等,多措并举让湿地融入市民生活。2018年10月,海口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在良好生态的加持下,海口也成为野生动植物的天堂。在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兽类记录增加到12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兽类豹猫等2种;鸟类记录由115种增加到15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物种26种,号称“中国最美小鸟”的栗喉蜂虎也落户于此。东寨港保护区一年新增10种鸟类记录,水菜花、水蕨、野生稻等多种珍稀植物在海口各湿地繁衍生长。

绿色建筑

更好适应气候变化

如果说绿色是城市画卷的底色,那建筑就是城市本身。海口的气候具有高温、高湿、强降雨等特点,建设气候适应性城市时,如何让城市建筑具有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海口正在从绿色建筑中寻找答案。

几天前的一场暴雨,让海口演艺新空间(二期)项目现“奇观”——雨水从空中落下注入中庭水池,成为水池景观源头活水,还可实现循环使用。建筑顶楼和周边还分布了不少窄窄的线性水沟,流入后的雨水经收集处理进行雨污分离,部分可用来绿化灌溉等,部分排入市政管道。

位于海口江东新区的绿色建筑海南能源交易大厦内绿意盎然。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杨鹤 摄

走进位于海口江东新区的海南能源交易大厦,空中花园、中庭绿谷让人仿佛置身于热带丛林,满目绿色沁人心脾。即便在夏天,徐徐海风吹进大厦,也能让人感受到宜人的清凉。熟悉大厦建设的海南智慧中心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设计总监肖吟告诉记者,该建筑设计采用“泗水归堂”的理念,用办公空间围合出富有流动性的中庭“绿谷”,搭配丰富的绿化植栽、透空的屋面以及东西南北四向户外观景平台,使得自然空气循环流通,创造出舒适宜人的微气候。

在海口,这样的绿色建筑还有很多。江东发展大厦楼顶安装有0.8MW分布式光伏电站,产生的绿电不仅能自用还能并网发电;海垦·安悦兰亭安居房项目采用装配式建造,采用应用铝模、爬架等绿色施工工艺,楼栋主体平均每月能建4层多,减少建筑垃圾、节约能源;海南省妇幼保健院异地新建项目部分内墙取消混凝土砌墙,采用预制轻质内隔墙施工工艺,让施工更加环保......

随着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理念普及,绿色施工工艺、装配式建造、绿色环保新型材料等开始普遍应用于项目建设中,一栋栋绿色建筑在椰城拔地而起。海口市住建局数据显示,目前,海口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已基本覆盖所有具备条件的新建建筑。2022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为83.97%,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85.9%,均超额完成既定目标。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口已经编制了《海口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十四五”专项规划》,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加快推进绿色宜居城乡建设,减少碳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助力低碳环保,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关链接

2017年,我国启动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28个城市试点,海口等28个城市被列为试点名单。首批开展试点的28个城市,是按照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划分东部、中部、西部三类适应地区,根据不同的城市气候风险、城市规模、城市功能,如超大或特大城市,三角洲城市,沿海沿江临湖城市,旅游城市,荒漠化、石漠化地区城市,港口城市等选择出来的典型城市。

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意味着要在基础设施等建设方面未雨绸缪,也意味着要建立适应气候变化的经济、公共卫生和健康体系等,还需提高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的认知能力。此外,提高城市韧性还需提升城市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包括提高气象精准服务水平,将气象服务深度融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气候变化监测评估和风险预估能力,推动构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气象服务保障体系,落实和深化行业间数据资源共享,发展网格化、智慧化、专业化、信息化服务技术,提升城市防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次生灾害的能力。

来源:海口日报融媒体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海口,会“呼吸”  海口  海口词条  呼吸  呼吸词条  海口,会“呼吸”词条  
热议

 恶性淋巴瘤效验良方

验方偏方锦集 为使古今先贤的经典医案、效验单方、验方及民间偏方在防治疾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将近几年来发表在国内医学期刊和内部资料中的经典医案、单方、验方及民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