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正解局】中国电子游戏,治好了中东土豪的精神内耗

时间:2022-09-30 00:27:10 热议 我要投稿

中国对外友善不经意的回报。

正解局出品

身穿白色长袍,头戴白色头巾的阿拉伯男人,喊上几个“老铁”,在中国厂商开发的游戏里,组团砍十字军,重建阿拉伯帝国,圆一把“苏丹”梦。

你能想象上面这个画面吗?

不错,中国游戏正在征服中东土豪。

根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的中东游戏榜单前10位中,中国游戏公司拿下了6席;在最不差钱的沙特App Store10大游戏收入榜下载榜里,中国游戏公司拿下8席。

中国游戏圈还曾有个流传甚广的段子:

我在北京有四个朋友,他们给沙特王室做了一款游戏,成本不到400万人民币,可他们在沙特地区每个月流水将近4千万,虽然游戏里面玩家只有12个人……

中东土豪为什么就喜欢上了中国游戏呢?

中国游戏市场与世界几乎同步,而且市场十分广阔。

只要游戏做得不是太烂,总有人愿意玩,而且不惜一掷千金。

2009年,国内游戏市场兴起传奇类的端游,游戏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游戏大厂入局,各类中小游戏厂商立即感到了压力,纷纷被大厂更为精良的游戏打得溃不成军。

此时,福州一家名为网龙的游戏公司很焦虑,自己网络游戏的优势地位岌岌可危。

网龙是国内首款网络游戏《幻灵游侠》的开发者,并以此在著名的网络游戏门户网站17173独领风骚近10年。 

网龙觉得既然国内游戏市场卷到没边,那索性尝试下海外市场,便通过“换皮”将2003年国内火爆的《征服》改头换面进行了阿拉伯版的本地化改造。

“换皮”是游戏圈的术语,指的是游戏厂商不改变游戏内核玩法,通过改变人物服饰、画面环境,重新包装出一个新游戏。

网龙的“换皮”很彻底,在吸收了大量阿拉伯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下,将人物造型和故事情节重新编排成阿拉伯版的《征服》。 

什么肚皮舞娘、炼金术,以及封斋、开斋、朝觐等仪式,统统安排上。

早年,中东土豪们还以开跑车、遛狮子、喂鳄鱼这些“朴实无华”的活动作为消遣。

各类网络游戏虽多,可一来故事内容不合胃口,二来很多细节犯忌讳,玩着玩着就丢下了。

因此,这款被中国游戏玩家视为古董的游戏,却在中东一飞冲天,迅速火爆市场。

在中国游戏市场上,网络游戏的生命周期短则半年,最长不会超过3年。

可网龙凭借阿拉伯版的《征服》在中东轻松躺赢了近7年,完成了中东土豪玩家网络游戏的早期启蒙。

直到2015年,这款游戏每月依然给网龙带来数千万的营收,惹人艳羡。

不仅国内其他中小型游戏公司如梦初醒,纷纷带着改版的阿拉伯游戏闯进中东市场,就连海外其他游戏厂商也发现了中东这块宝地。

此时游戏市场已是手游的天下,总部设在新加坡的魔橙互联凭借研发社交软件《Shabik》,在中东和北非已经有了一定的用户基础。

其旗下的广州公司看到机会,趁热打铁推出了古埃及背景的策略游戏《Invader》,迅速在中东市场异军突起。

网龙内部则有员工出来创业,成立手游公司“龙腾简合”,在中东市场推出了经典手游《苏丹的复仇》。

《苏丹的复仇》虽说玩法还是和国内的页游大同小异,可整个人设和剧情已经做到极致本地化。

内容以14世纪的阿拉伯世界为背景,不仅造型景物完全符合阿拉伯特色,人物也设计得美轮美奂。

至今,《苏丹的复仇》依旧在中东地区的下载榜单独霸前五,每月流水超过600万美元,风头无两。

虽然相比中国市场,中东市场不算很大,可网民渗透率60%,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同时,由于阿拉伯语是世界第五大语言,使用者超4亿,使得游戏市场的开发和接受一致化程度非常高。

而且这里的土豪玩家比例在全世界也最高,舍得在各类游戏里砸钱。

2021年,根据国际著名数据平台Statista统计,中国游戏市场占比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但玩家人均支出并非最高。

其中,中国玩家人均支出大约是49美元(约合345元人民币);日本玩家人均支出大约是150美元(约合1057元人民币);美国玩家人均支出大约是137美元(约合965元人民币)。

而中东土豪玩家最舍得掏钱,人均支出大约是270美元(约合1903元人民币),在全世界范围都属于当之无愧的氪金玩家。

中东土豪喜欢玩中国开发的游戏,是因为中国游戏厂商善解人意,能完全按照用户喜好定制游戏剧情。

尤其是经历过国内游戏市场多年的洗礼,对各类玩家的心理拿捏得死死的。

就拿龙腾的《苏丹的复仇》来说,故事设定以阿拉伯人自豪的历史为背景,以重建奥斯曼帝国为目标,群雄纷争,逐鹿阿拉伯半岛。 

剧中人物一边死磕欧洲的十字军,一边还能席卷各地美女,同时还能在线与好友大呼,“是兄弟,就来帮我重建阿拉伯帝国!”

说白了,这和中国人喜欢的三国类游戏玩法如出一辙,图的就是个“爽”字。

更令人羡慕的是,龙腾在《苏丹的复仇》大获成功后,开启了国内常见的“自我抄袭”路数,又相继上线了《诸王黎明》《阿拉伯传奇》《帝国时代》等产品,一样赚得盆满钵满。

其他国内游戏公司也纷纷以定制模式抢占中东市场,比如Fun Plus发布的《Knights of the Desert》、智明星通旗下的《列王的纷争》、IGG出品的《王国纪元》,以及趣加推出的《阿瓦隆之王》,都是针对中东玩家喜好的历史战争题材打造的网络游戏。

还有更多的国内游戏也摸清楚了中东玩家的嗜好,也赶着热潮“蹭”进游戏市场。

反正你叫《苏丹的复仇》,我就换个名字叫《苏丹的游戏》;你叫阿拉伯大军征服欧洲,我就让苏丹国王安心经营好本国。

自然,国内大厂也盯上了利润丰厚的中东游戏市场,纷纷入局。

中东玩家呢,其实并不在乎游戏开发商是谁,只要游戏剧情熟悉,玩着爽就肯花钱。

毕竟在中国厂商开发的游戏里“只要用钱什么都买得到”的原则,最受不差钱的中东土豪玩家喜爱。

但是,如果说中国开发给中东玩家的游戏只看重“花钱”,显然低估了人家的审美和文化需求。

比如网易《无尽的拉格朗日》的精美画质,让中东玩家体会到什么叫“星辰大海”,甚至有玩家主动为游戏中的战舰绘制了还原度极高的涂鸦。

还有更多中东玩家玩了《原神》,为中华文化所陶醉,正到处寻找更多带有中国元素的网络游戏。

有人可能要问了,为何偏偏是中国游戏厂商在中东闷声发大财?

中东本地的游戏厂商呢?还有更为财大气粗的欧美、日韩游戏厂商,他们在干嘛?

实际上,中东在全球互联网体系里的竞争力并不强。

由于游戏行业需要强大的基础教育做依靠,中东有市场、有资本,可唯独没有强大的游戏研发团队。

本地游戏开发商面对成熟的全球游戏厂商,毫无竞争力。 

再说了,中东各国不缺钱,自己没有的,统统都可以从市场上买到,何必赚那份辛苦钱。

何况欧美游戏厂商一直自视甚高,喜欢将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强加给别人,无论影视还是游戏,都是如此。

特别是在不同宗教体系的影响下,想让他们去开发一款以阿拉伯征战欧洲的游戏,完全是痴心妄想。

2016年,美国一部名为《坏阿拉伯人》的纪录片,就客观分析了从默片时代开始,数千部好莱坞电影涉及阿拉伯人的作品,几乎找不到一个好人。

唯一正面反映阿拉伯世界的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讲述的还是西方人充当救世主,领导阿拉伯人反抗的套路。

欧美游戏中,阿拉伯人的形象也如影视作品里一样,不是坏人,就是毫无存在感的配角,只会让中东玩家越玩越生气。

至于日韩厂商,自己一度玩得挺嗨,等想到考虑下阿拉伯人民,才发现这里的游戏市场已经插满了五星红旗。

中国的游戏厂商来得不仅早,而且在游戏中的世界观、剧情与人设等方面充分做到了真正的本地化和精致化。

不光游戏背景换成阿拉伯世界,文字换成从右往左读,当地忌讳的猪、酒等元素都会小心避开,还懂得在人家的斋月期间开展各类活动。

所有游戏玩法核心就是 “以联盟为单位,展开即时对战”,不服就开干。

在“爽”这个层面,不仅有上马挥刀,就连被设计为蒙面的女性形象,依然神秘动人,让玩家看了欲罢不能。

中国游戏厂商不仅会开发游戏,甚至还推出了中东地区最著名的社交软件“Yalla”,以及游戏平台“Yalla Ludo”,让当地人爱不释手。

当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从近代一直到现在,要么曾经殖民占领过中东国家,要么为了自己的利益,在中东煽风点火。

所以,它们和中东国家都有着极深的恩怨情仇,彼此存在着不少偏见,影响了欧美游戏等文化产品的输出。

但中国不同,中国和中东几乎每个国家都能友好相处。

中东国家也普遍愿意接受来自中国的文化产品。

中国游戏风靡中东,也许就是中国对外友善不经意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