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来自猎聘大数据研究院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并创造新的强大引擎,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人工智能正在与各行各业快速融合,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全新的产业浪潮。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人工智能已上升国家战略。人工智能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科技、制造业等业界巨头布局的深入,应用场景不断扩展。新冠肺炎疫情虽然给全国人民生产生活按下“暂停键”,疫情期间“不见面、不接触”的非常态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数据共享提供了契机和试验场,线上服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打破了很多原有的利益格局和现实束缚,为数字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 上海市出台一系列政策,着力打造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同时,上海市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上海“十四五规划”也将人工智能产业列为重点引领产业。上海一方面加强示范引领,加快建设上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上海(浦东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另一方面优化产业布局,致力于构建“东西互动、多点联动”的空间格局,促进高端产业特色化集聚。目前,上海形成了以浦东张江、徐汇滨江为引领,以杨浦、长宁、静安等各区联动,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和闵行码头创新驱动蓄势待发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01
行业观察
▌ 数字经济规模持续走高,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中国信通院指出:“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为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较2019年提升2.4%,对整体经济产值的影响进一步加大。在我国“十四五规划”中,国家也首次明确提出将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0%。未来随着5G时代到来,更快的网络传播速度,数据积累,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的成熟,数字经济将在各行业发挥作用。
上海,北京数字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数字经济GDP占比已超过50%
▌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宏观发展环境——市场规模再创新高
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在2016年-2020年持续增长,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54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2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9.79% 。随着新基建产业愈发受到国家重视,人工智能产业未来将持续增长,预计2022年将达2729亿元。
目前,视觉人工智能的占比最多,达43.4%。其次分别为决策类人工智能、语音及语义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机器人,占比分别为20.9%、18.2%、17.4%。
▌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宏观发展环境——投融资及企业注册量
2016年到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投融资情况呈现增长趋势。2019年开始,中国人工智能市场投融资事件数量开始下滑,整体市场开始冷静,投资金额有所上升。截止至2021年7月,投融资事件达506起,投融资金额达1839.92亿元。
近三年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注册量飞速上升。 2017年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相关企业年注册量首次突破1万家,2019年注册量已达到4.26万家 。2020年,人工智能新科技的连接价值、赋能价值表现得更为突出,全年注册量增至17.10万家。
目前, 中国AI专利申请量第一,占全球74% ,细分赛道的融资热度,金融、医疗、工业为热门赛道TOP3,人工智能助力产业经济价值实现,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 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根据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数据,2020年上海市人工智能企业规模快速增长。 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为1298家,占全国比重为20%,仅次于北京和深圳。
从人工智能企业专利申请的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省人工智能企业专利申请量以28.32万件位居第一,比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北京和上海多出20万件左右。
近年来,上海人工智能创新能力也进一步提升。从知识产权看, 截至2022年3月14日,上海人工智能企业申请专利3932件,在全国各省市中位居第三 。其中近80%为发明专利。
02
人才洞察
▌ 人才画像(全国VS上海)——人才年龄、工龄、学力、性别分布
就年龄分布来看, 上海与全国的人工智能人才年龄均集中在25至40岁之间 。人才在40岁以上的分布,上海占比略高于全国; 就工龄而言, 上海与全国人工智能人才工龄均较多分布在5至8年和10至15年 。同时工龄在15年以上的人才占比略高于工龄在8至10年的人才。
从学历分布可以看出,上海和全国的人工智能产业人才以本科学历居多,相比之下,硕士、博士及以上高学历人才上海占比均高于全国。
虽然在上海,人工智能男女性别比相较全国更均衡一些,行业整体男性居多,女性偏少。
综上可得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人才与全国相比,年龄、学历、工龄分布基本一致,行业性别比还是上海更显均衡。
▌ 人才画像(全国VS上海)——行业分类人才薪酬情况
人工智能产业链由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等板块构成,从而也构成了该产业的一级人才分类。
从平均薪酬来看, 基础层人才平均薪酬最高,即大数据人才、传感器与智能芯片人才薪酬最高,全国平均24.76,上海则比全国高出16%。
▌ 人才画像——重点城市人才薪酬分布
从重点城市人才薪酬涨幅排名可以看出, 杭州涨幅略高于上海,位居第一, 上海涨幅36.32%, 位居第二, 北京、 广州、 深圳紧随其后。
从过去五年的薪酬变化中看出,上海的薪酬始终排在全国第三,而深圳始终稳居第一的位置,领跑全国人工智能平均薪酬。
▌ 人才画像——上海人工智能人才专业与院校分布
从专业背景来看,前三位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电子信息工程。从毕业院校分布来看,以上海地区院校为主,前三位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 同济大学。
▌ 人才供需——区域及重点城市人才分布
人工智能人才分布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地为人工智能人才排名Top10的城市;华南地区占比全国25%的人工智能人才,深圳拥有人才排名全国第二,深圳、广州撑起华南占比;华北地区最为重要的人才集中城市则是北京,北京人才占全1/5。
▌ 人才供需——区域及重点城市职位分布
职位所属地中,华东地区需求人工智能人才岗位占全国四成,其中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地也在需求排行榜中上到前十;北京作为人工智能人才分布最多的城市,同样在需求上也占全国1/4。
▌ 人才供需——上海细分行业及重点职能人才分布
人工智能企业业务最终要落向B端或C端,结合不同职能求职者求职习惯,销售类岗位人才的占比及需求都排在第一;其他技术类岗位中,java开发、算法、测试、硬件工程师等都在储量和需求上分布较多。
-End-
本文系原创,版权归猎聘人才官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记得点击 在看 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