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中公教育以2658亿元的市值问鼎中国教育公司首席,其创始人李永新家族以1400亿元的身价成为 全球教育行业首富。
次年3月,李永新大手一挥, 向北大捐资10亿元 ,刷新北大建校以来个人捐款纪录。
然而,仅一年光景,中公教育却深陷困境: 连续亏损、业绩暴雷、拖欠学费,市值更是蒸发超2300亿。
01
在公务员考试培训领域,中公教育是需要被仰视的存在。两年前,中公教育市值超2600亿之际,第二名的华图教育,市值还不过百亿。
随着疫情爆发,加之“双减”等因素影响,中公教育 地产项目停滞、退费率升高,昔日的贷款项目也开始反噬。 一时间,中公教育的资金链岌岌可危。
2021年,中公教育 亏了23.7亿元 。今年上半年,中公教育实现营收22.26亿元,同比下降54.15%。 净亏损为8.91亿元 ,同比扩大816.95%。这已是中公教育连续第五个季度亏损。
近几年,疫情下就业率低、企业裁员新闻不断, 考公热愈演愈烈。
2021年国考报名人数超150万人,较2020年增加超11万人次。2022年, 国考报名人数达202.6万人 ,较去年同期增长51.4万人。而拟招录人数仅为31242人,内卷程度可见一斑。
按道理来说,疫情逐渐得到控制,考公热度不减,作为考公培训界“一哥”的中公教育,本应乘风而起,又怎么会直坠谷底呢?
02
知识改变命运,李永新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
李永新童年时,父亲经商失败,再加上家中4个孩子,日子过得相当拮据。1995年,李永新考入北大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毕业后,李永新和一群同学创办了国内首家素质教育公司。
创业不易,两月不到,初次创业便宣告失败。此后的3年时间,李永新将 中国教育行业的项目做了个遍 ,奥数、小学、中高考,屡败屡战。
直到2001年,在大学导师的建议下,李永新踏入公务员考试领域,开启了国内公务员考试培训先河。
李永新本就是学政府管理的,再加上考过公务员,对此再熟悉不过。找准发展方向后,李永新带领团队,出版公考辅导图书、首创面试培训行业话术、开发互联网+培训的商业模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公教育不仅在行业站稳脚跟,更成为 公考领域的模板 。
让中公教育真正崛起的杀手锏当属“协议班”。
2007年,中公教育浙江分校推出一个项目:1万元的协议班。当时普通班也不过2000元。
协议班却被抢爆了,原因在于中公教育 签合同承诺,学员考试不过,可退款 。
03
招生规模是在成倍增长,可公务员录取比例是固定的。报 的越多,退的自然也就越多。那么,中公教育靠什么赚钱呢?
答案是 多元化发展,搞投资。
中公教育爱买楼这件事,已经是业界公认。2019年之际,公共教育直营分部和学习中心,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数量超1000家。
彼时,地产行业的赚钱速度可以和火箭媲美。于是,中公教育开始了 自建学习基地之路 。
湖南区域公司总部投资2个亿,建设济南职业教育基地的地块花了2.28亿元,西安的大楼3.8亿元。2020年,中公教育又花了30多亿在拿下北京昌平一块地皮,计划打造全新的总部大楼和培训基地……
按照李永新的构思,到2025年,中公教育将建成 20个学习基地,容纳学员近38万人 。
这一笔砸下去的可都是真金白银,中公教育这么能赚钱吗?这还得回到其引以为傲的协议班。
协议班的出现,为中公教育带来了庞大的招生规模,更带来了巨额现金流。这笔相当于 无息贷款的资金 ,让中公教育能更快开辟市场、扩大招生,从而引来更大的现金流,再开辟新的市场。
此外,部分资金流向其他领域,获得投资收益后再反哺协议班,形成闭环。
04
完美闭环的关键在于,中公教育在“不过包退”的承诺下, 收益能否覆盖运营成本。
为了赚钱,中公教育是真的拼。
首先,中公教育并非完全的考公机构,而是一个 多品类职业教育机构 ,主营业务横跨招录考试培训、学历提升及职业能力培训。
所以,“不过包退”有了新的解法。考公不过,可以考研、学IT、学技能,以抵消减免的方式让学员转入其他项目。“二次转化”玩得是真的花。
再者,退款也并非是100%。笔试面试,不同步骤赚不同的钱。至于100%退款的,交钱到退费是有周期的,这笔钱可以用以投资。所以,除了买楼,中公教育的投资理财中,还有 医药、金融、管理……
2020年,中公教育就买了 410亿元的理财产品 ,真财大气粗。
搞投资的同时,中公教育还推出学员贷。其2019年推出的“理享学”作为主贷机构帮助学员申请贷款,进行利息或费用结算。
结果,因疫情原因,试还没考,贷款先到期。“考上再缴费”成了学员变相垫钱。
05
2021年下半年,在“双减”、疫情、楼市遇冷等诸多元素下,中公教育开始一路闪崩。
先是业绩暴雷,2021年 亏损23.7亿元 。紧接着,又因为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信息,被罚了1000万。此后,中公教育屡屡 收到警告函、关注函,甚至被立案调查……再加上因长期拖欠学费,被学员集团追债,中公教育可谓是迎来至暗时刻。
毫无疑问,中公教育的闭环出现了问题。
遥想2021年3月,这位吉林首富向 北大捐赠10亿元 ,创北大建校以来最大一笔个人捐款。再看看如今的中公教育再度亏损8.91亿元,不免让人唏嘘不已。
教育界首富的滤镜,真是碎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