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冬至始数九,农谚“一九不见雪,九九如六月”,今冬“偏暖”吗?
12月21日,农历十一月十八日就是24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冬至,在民间也叫它冬节、亚岁,同时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汉朝的时候,冬至节气这天是要比大年初一还要受重视的,当时文武百官都要放假庆祝。
也是因为当时冬至既是一个节气,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所以就有了“冬至大如年”的农谚,意思是说在当时冬至节气是和正月初一过年一样受重视的节日。
而在冬至节气以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习俗,那就是冬至节气后就要开始“数九”了,儿时所唱的童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讲的就是关于数九期间的气候变化。
那么冬至节气后开始“数九”了,农谚“一九不见雪,九九如六月”是什么意思?今年的冬至节气已经到了,还如此的“暖和”,是不是意味着冬天“偏暖”呢?
(1)一九不见雪,九九如六月。
对农谚有所了解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到了冬至节气以后就要开始“数九”了,也是从这一天开始就要进入到“数九寒天”了,这也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间。
所谓“数九”是古人传承下来的习俗,指的是冬至节气以后每隔九天为“一九”,经历过九个“九天”即八十一天后,寒冷的冬季也就结束了,迎来的将会是温暖的春天。
而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在“头九”这段时间如果天气还一直没有下雪,那冬季就会比较的暖和,甚至在“九九”这个期间就已经很暖和了。因为一般的年份进入“数九”后,早已经开始下雪了,而如果在此期间还没有下雪,就意味着气温还较高,冬季偏暖的概率大。
(2)热在三伏,冷在三九。
这是描述一年中最冷和最热一段时间的农谚,指的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是在“三伏天”,即头伏、中伏和末伏期间。而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则是“三九天”。
当然了,在有些地方会有所延迟,一般“四九”的时候才会最冷。正如童谣所唱的那样“三九四九冰上走”,或者是“三九四九冻死猪狗”等。
虽然在冬至节气的时候,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时候。可是这个期间并不是最冷的时候。农村会看天气的老人常说,冬季冷不冷要看冬至节气后,也就是从“数九”开始。
因为到了冬至节气的时候,白天虽然短,夜晚也长。可是白天依然还是会吸收较多的热量,而晚上则会释放大量的热量,每天释放的热量和吸收的热量之间会有一定的盈余,这也就导致了寒冷会有所推迟。
就如一天在夏季的中午时候并不是最热的时候,往往要等到2点钟以后才是最冷时。而冬天最冷的时候也是从冬至节气开始,等到了“三九”、“四九”期间才是最冷的时候。按照历年的情况来看,一般都是在一月份中下旬的时候最冷,也就是冬至节气到了的半个月之后。
(3)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倒春寒。
但是也并不是每年的情况都是如此,在有些年份也会有例外。比如这句农谚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三九”天都已经到了,可天气还是比较的暖和,那就意味着寒冷有所推迟。
这个就要再等等看,一般“五九”、“六九”的时候会比较寒冷。可到了“六九”的时候还依然比较温暖,那情况就不好了,这样的年份到了开春以后就容易出现“倒春寒”的天气。
古人的经验还是非常准的,一般三九、四九期间的温度是一年中最低的,但有些年份也会推迟,如果都到了六九还很暖和,往往冬季就偏暖。可是这样的冬季暖和,到了开春后往往出现倒春寒的概率很大,提醒农民要提前做好准备。
(4)一九一场雪,猪狗不吃黑。
这是一句相当有道理的农谚,它的意思是说如果在“数九”期间,每一九都会有降雪的情况出现,那么第二年就会是一个丰收年,就连猪狗都不会吃发霉的食物。
在冬季的时候,如果每个“九”期间都有降雪,也就意味着冬天会比较的寒冷。这样降雪以后,不仅会冻死地里的害虫,同时雪融化了以后,还能浇灌农作物,避免了冬旱的情况出现。
在古代的种植技术较为落后,农作物的产量和虫害有很大的关系,虫害少了也就为丰收创造了条件。所以冬天冷一点,人可能日子不好过,但是这样对农业反而是有利的。类似的农谚还有“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等,说的就是“瑞雪兆丰年”。
(5)冬至在月中,单衣也过冬。
这句农谚完整的是“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单衣也过冬;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意思是说冬至节气在农历月份的上旬,一般最冷的时候是在年底,也就是过年前很冷。
而冬至节气是在农历的中旬,往往冬天则会比较的暖和,出现“暖冬”的概率大。
可如果冬至节气是在农历的下旬,那么冬天前半部分会比较暖和,可是到了第二年的正月份和二月份的时候,往往就容易出现“倒春寒”的天气。
这句农谚也是有道理的,如果冬至节气在月初,意味着“冬脖子”短,冬天来得早,去得也早。而冬至节气是在月末,意味着“冬脖子”长,这样的冬季往往前面暖和,后面则很冷,甚至还会出现反反复复湿冷天气。
结束语
今年的冬至节气是在“月中”,有些人就说今年的冬天很暖和。当然了他们还有一个依据,就是目前确实很多地方还是比较 暖和的,至少相比于往年要暖和一些。
其实冬季到底冷不冷,一般都是看冬至节气以后。冬季是“偏冷”还是“偏暖”不是看某一天,而是整个冬季的平均温度。这也是农谚所说的“三伏有一九,三九有一伏”,即在三伏天也会有几天是温度较低,不会一直都很热。而同样的道理,在三九天也会有几天的温度比较暖和,不会一直都很冷。
冬至节气前温度暖和,不意味着整个冬季就很暖和。具体一般都要等到“三九”、“四九”期间的时候,才能看得出个大概。因为这个期间会有寒潮天气的不断出现,气温波动较大。
单单就靠一两句农谚就下结论今年冬季偏暖,还是有点草率,各位网友朋友们,你们说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侵权可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