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非新闻资讯内容!内容来源于真实人物采访,本文所用素材、图片均来源于真实人物采访对象提供,文章旨在分享真实人物故事,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人物侵权问题争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特别说明,本文系真实人物故事采访口述整理而成,不存在捏造事实。)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716位真人故事
我叫冰梅,壮族人,49岁,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华侨农场。
20年前,我的爷爷奶奶相继去世,他们到死都不能瞑目,他们都是喊着“爱生——爱生——”,在凄凉的呼唤声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爷爷奶奶声声呼唤的是他们唯一的女儿,我的姑姑潘爱生。姑姑结婚后日子不顺心,又有人给她介绍了外地的人家,她跟着那个人走了,这一走30多年杳无音信。
爷爷奶奶临终嘱咐我们一定要找到姑姑。我想竭尽全力寻找姑姑,完成爷爷奶奶的遗愿。可是,当年那个人留下的纸条不见了……
(这是我记忆中的姑姑)
我们家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县华侨农场团结分场上沙队。我爷爷奶奶有3个儿子一个女儿。我爸爸是奶奶的大儿子,我还有两个叔父,最小的是姑姑,叫潘爱生。
姑姑出生于1962年,比我大12岁,我和她还有奶奶一直睡在一个床上。小时候,她是我的玩伴,我们朝夕相处,关系很亲密。
那个年代,人们日子都过得紧紧巴巴的,相对于其他“公社”,我们华侨农场的生活还好一些,爷爷奶奶都是每个月领工资的,是方圆很多人羡慕的对象。
华侨农场,可能有的人没有听过。就是一个专门安置归国华侨的农场,属于国有企业的性质,我们的户籍都是非农户。
1960年以来,国家先后在广西南宁武鸣县安置了来自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9个国家的归国华侨12000多人。
(这就是当年的华侨农场)
目前这里还有7300多人生活在这里,与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我们家就生活在华侨农场。我爸爸和两个叔叔都是上过学的,尤其是小叔叔还是高中毕业的。但是,我姑姑从来没有上过学。不是因为爷爷奶奶不供她上学,是她不愿意。
因为姑姑是唯一的女儿,爷爷奶奶特别疼爱她,对她很是娇惯,姑姑想干什么都随自愿。
到了上学年纪了,人家孩子都去了学校,可是姑姑不爱念书,一叫她上学,她就躲到茅房里去了,爷爷奶奶也就作罢了。
姑姑不上学,一天就在村子里东游西荡,东逛逛西逛逛。每到吃饭的时候,有人喊她才回家。慢慢地就变得有点游手好闲,好吃懒做。
后来,爸爸和叔叔们都相继成家了,忙着各过各的日子,也没有精力操心姑姑的事儿。
(姑姑,还记得吗,这是我们的家)
我家有姊妹5个,我排行老三。为了照顾我们5个姐妹,爸爸妈妈操碎了心,忙得焦头烂额。爸爸性格温顺,也不爱说话,对姑姑的事情过问比较少。
因为姑姑没有上过学,不会说普通话,只会说我们壮族的语言,人又有点木讷,反应有点迟钝,所以村里的人经常会嘲笑她。
现在想来真的很惭愧,也很后悔,就连我都嘲笑过姑姑。
记得有一次,我和两个小伙伴一起在二叔家门口玩过家家,正好姑姑走过来,我就指着地上的保利龙泡沫给她说,这个东西能吃,说完为了骗姑姑,我居然掐了一粒往嘴里吞。
姑姑见状,很认真很着急地说不能吃的,这个不能吃啊!现在想想我当时多么过分啊!姑姑只是有点迟钝,但是她并不傻啊!
(姑姑,这是你大哥)
后来,姑姑长大了,大概20岁的时候她出嫁了。她的婆家在南宁市武鸣县仙湖镇三冬那余屯,距离我们家不远,大概10公里路程。
姑姑结婚的时候,是按照我们壮族的风俗习惯进行的。我记得姑姑撑着伞走出来的时候,旁边的人往伞顶上洒稻谷和硬币,我还跑着去捡。
我现在依然记得,姑姑拿的是一把黑色的雨伞,长度大约50公分左右,木质的伞柄有一个四四方方的透明的琥珀,里面是一朵花。
姑姑结婚的时候,来了很多客人,待客做酒席的时候,把我暑假从森林里找的松果都烧完了。我望着厨房的一推松果变成了灰烬,自言自语:哇,结个婚,烧了那么多柴火啊!
我的姑父叫潘克生,和姑姑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差,现在想来应该是有天大的缘分啊!
(姑姑,这是你的大哥大嫂和妈妈)
可是,姑姑姑父的婚后生活过得并不好。
一方面应该是因为贫穷,姑父家境很贫寒,经常吃不饱饭。姑姑又是娇生惯养的,自然觉得难以习惯。
另一方面,姑父老实呆板,两个人之间交流可能不太顺畅。
当然,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姑姑在娘家游手好闲惯了,不会过日子,公公婆婆肯定看不惯,这样就会矛盾重重。所以,姑姑结婚后三天两头回娘家。
我记得,姑姑就一直撑着她的那把伞,从远处的路上走回来了。姑姑不会骑自行车,单程10公里的路,她都是步行着来来去去的。
那个时候,奶奶经常跟爷爷不知道为什么吵架,他俩几乎不相往来。所以,奶奶住在我家里,爷爷住在二叔家里。
奶奶那个时候还经常去帮小叔叔家带娃。小叔叔高中毕业之后,在我们当地的水果罐头厂上班。
(姑姑,我是冰梅)
这样一来,姑姑每次回娘家的时候,如果奶奶在我家,她就在我家里住下了;如果奶奶去了小叔叔家,她就去那里找奶奶了。
姑姑婆家到我家10公里,我家到叔叔家又有20公里。姑姑就这样来来去去要走30公里。有人说姑姑脑子不太灵光,但是,这样的路程她走了一趟又一趟,从来没有走错过路。
后来,姑姑生过两个孩子,不知道什么原因,都早早夭折了。这对姑姑来说,肯定是致命的打击。想想,十月怀胎,好不容易生下的孩子接连出事,这是谁都难以接受的。
孩子夭折后,姑姑基本上不回婆家去了,一直在我家或者叔叔家呆着。经过这些打击,她人更加萎靡了,更加没有精神了。
这样时间久了,奶奶也有点后悔姑姑的婚事,觉得姑姑嫁的人家太穷了。我不知道姑姑当时有没有领了结婚证,但是她再也没有回去过婆家。
(姑姑,她是凤仙姑)
后来,大概是1990年前后,有个人找到我小叔家,告诉我奶奶,说给我姑姑介绍了个对象。当时来的是两个男人,一个是本地人,好像是姑父家那里的,另一个是外地的。
他们带着姑姑走的时候,还邀请小叔跟他们一起去。小叔因为要上班,不好请假,就没有同去。
过了一段时间,那个本地的介绍人回来了,给了奶奶300元彩礼钱,还给小叔留下了一张写着姑姑新家地址的纸条。
后来,那张纸条被小叔不小心弄丢了,我们就没有任何姑姑的联系方式了。
我问过小叔,那个纸条上写的地址是哪里,小叔说他记不清楚了,好像是湖北,还是河北。我说湖北在南方,靠近我们,河北靠近北京。小叔说那就应该是河北。
小叔还说,姑姑离开的时候,他还叮嘱去了一定来信啊。唉,姑姑又不识字,怎么来信呢?
(姑姑这是你的俩嫂子)
姑姑走后,姑父经常来我们家找姑姑,他蓬头垢面,胡子拉碴的。每次他来的时候,妈妈就让我赶紧把大门关好。后来,听说他神经错乱了。再后来,听说他死了。
姑姑走后,我一直盼望着姑姑回家。虽然,我有时候捉弄姑姑,但是,她走了,我其实很想她的。我们是在一个床上睡过的,是一起玩过的。
我一直盼望着姑姑像从前一样,打着她的那把黑色的伞,远远地朝着我们走来。可是,30多年过去了,她杳无音信。她就这样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消失的无影无踪。
爷爷奶奶在2002年、2003年相继去世了。他们虽然生前不和睦,但是,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就是临终时都念念不忘姑姑,都不停地呼唤着姑姑的名字,叮嘱我们一定要找到姑姑。
爷爷奶奶去世后,我想父母已经年纪大了,我要接过这个任务,寻找姑姑,完成爷爷奶奶的遗愿,也弥补自己心中的遗憾。
(姑姑回来吧,我和凤仙姑姑在等你)
可是,我一点线索都没有的。不要说当初带走姑姑的人留下的纸条丢了,就算是在着,未必是真实的地址。当初做介绍人的那个本地人,可能婶婶知道,但是她已经去世了。
后来,我一直想,那个人如果是河北的,他跋山涉水跑到广西来给人介绍对象吗?他是怎么和我们当地的那个人联系的呢?这些我怎么都想不明白。
我姑姑不识字,不会说普通话,只会说壮语,估计很多外地人根本听不懂。她的性格又很执拗,不爱接触新东西。
我时常在担心,不知道她在外地这么多年是怎么生活的?她过得好吗?她有没有再生孩子?她这些年想家的时候是怎么熬过来的?她现在已经过了花甲之年,身体好吗?
(姑姑,我和爸爸妈妈在等你回家)
为了姑姑能够记得起我们,我再说说我们家的情况,还有过去的事儿。
我们那里有 3条水渠,就像大写三,是平行的,姑姑从婆家来来回回走的时候都要路过。
我们那里有一种特别的树,叫柳桉树,高大笔直,四季常绿,我和姑姑经常在树下玩耍。
我们村是上沙村,下面是下沙村,两村中间就隔一个鱼塘,再过去定豆村。
姑姑的大哥就是我爸爸叫潘善德,二哥潘善平,三哥潘善安,堂姐月仙,堂妹凤仙。希望姑姑能够记得起自己的亲人。
我们小时候经常和奶奶一起去粮所买米,需要用粮票。
生产队里要干活的时候,队长就敲钟。听到那响彻全村的响亮悠扬的钟声,大家就三三两两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了。
(姑姑,她是你的大嫂)
生产队要种花生的时候,队长就拿一麻袋花生种子给家家户户剥,都不让我们吃,说吃了会在头顶上长出花生来。
每当过春节的时候,会有国家分的糯米,猪肉。这些东西都放在装粮食的仓库外面的大操场上,按家家户户的人口分。
我相信就算什么都不记得了,姑姑一定记得华侨农场团结分场上沙村。姑姑,你到底在哪里呢?
我姑姑没有照过一张相,没有给我们留下一点念想,我记得姑姑一直留着齐耳短发,就是我们说的妹妹头。她大约1.52米左右,双眼皮,今年61岁了。
我知道姑姑不会看到这篇文章的,我希望姑姑周围的人,或者姑姑的儿女,能够看见这篇文章,能够帮我说给姑姑听。我希望能够再次见到姑姑,圆了我们一家人的梦。
(欢迎关注本文主人公“寻姑潘爱生”)
【口述:潘冰梅】
【编辑:陌上花开】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
(*声明:本文非新闻资讯内容!内容来源于真实人物采访,所用素材、图片均来源于真实人物采访对象提供,文章旨在分享真实人物故事。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真实人物采访”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