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21日,水滴筹针对近日媒体报道“水滴筹筹款中介抽成最高达70%”一事做出回应,声明中称此类灰色产业链中所谓“筹款中介”为第三方冒充平台恶意组织运作,对于此类行为,平台持坚决打击的态度,并承诺将持续完善平台规则及风控体系。
也有些人觉得 “拿到筹款的30%总比什么也没筹到好吧”,或者是说,第三方的恶意运作本不该迁怒于平台,这类观点乍一看似乎不无道理,但深挖就会发现不是这回事。
首先,寄生于公益体系的灰色产业链,会极大地破坏社会稳定和和谐。水滴筹之所以能如此大规模,依赖的就是社会公众对于弱者的同情心以及一个假设:别人生病的时候我去帮别人,我生病的时候也会有人来帮我。这是一个稳定且可以良性循环的模式,其核心就在于信任,而如果越来越多的捐款人的假设变成了:我捐的钱是有70%没有用于它真正的用途,又或者是“发起众筹的人也许并不是真的没钱看病”等等,那基于信任的所有体系终将坍塌,最后损害的不仅是所有用户的利益,也会对公司产生极大的影响。
其次,会去捐款的其实大部分都还是病人的亲戚朋友,而这些并不能算做是“捡来的”,不管什么身份的人,没有绝对的无偿的付出,也许不是要金钱上的回报,也许不是现在,但欠下的人情就在那里,多筹一分,就会多一份压力,而那被部分被黑心中介拿去的筹款也算在筹款人的头上,无形之中筹款人承担了更多的压力。
信任一旦坍塌可能很难再积累起来。第三方能够肆意妄为冒充平台恶意组织运作筹款背后,也暴露出平台也确实存在漏洞。
最初的水滴公司定位就是普惠保险,在创业遇到瓶颈时一个机缘巧合下水滴筹业务应运而生,当时也有其他网络互助平台,但水滴通过下沉市场和不收手续费的策略,迅速抢占市场。早期的水滴公司靠互助和筹款业务赢来了名,也以远低于传统保险模式的成本获得了直接接触潜在客源的机会,如不考虑公益属性,相当于这部分投入的资金其实算是用作了品牌宣传和广告投放,接下来才是水滴的重头戏——保险业务,有了客户资源水滴的保险业务也逐渐回归到主要地位,到2020年,保险经纪收入占公司总收益比例已高达89.1%。
“商业+公益”的模式让水滴公司走到了现在,公益属性的互助筹款虽然无法让公司直接从中获利,还要贴钱运营,而且随着人们对平台监管力度要求越来越高,在完善管理制度和加大监管力度上也必然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但它带来的潜在客户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也是公司能发展至今的原因。
不管是从社会角度还是公司自身角度来看,既然占了市场和社会资源,就应该去尽全力完善其运营模式,不让有心之人有可乘之机,这也是一个平台企业应该尽到的平台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