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1908年8月9日—1979年9月25日)生于湖南益阳。原名周绍仪,字凤翔,号刿卿,又名周奉悟,笔名有周立波、周德、张尚斌、雅歌、张一柯,湖南益阳人,中国现代作家、编译家,与赵树理并称“南周北赵”。立波是英语Liberty的译音,译为“自由”,是30年代开始用的笔名。
1924年在长沙湖南省力第一中学读书,1928年初到上海,次年开始文学活动,第一篇作品是反映学生生活的散文《买菜》,署名小妮,载于上海《申报·本?增刊》。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1931年10月考入神州国光社担任校队。1933年22月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捕,次年8月获释,10月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左联”党团成员。在从事党的工作的同时发表了大量理论和评介文章及散文、诗歌、翻译了苏联、美国、巴西、捷克、爱尔兰等国作家的一些作品,并与任合编《文学界》等杂志。
1937年9月离开上海,到桂林任《救亡日报》编辑。1939年12月到达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任编译处长兼文学系教员,后调《解放日报》编辑文艺副刊。在此期间出版了《晋察冀边区印象记》、《战地日记》和《南下记》3本有影响的报告文学集。
1944年8月随军南下,1946年10月去东北参加土地改革,并以此为题创作了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获得1951年度斯金三等奖。这部小说中人物形象鲜明,成功地运用了东北地方口语,生动活泼,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及地方色彩。
1949年9月调到北京,在文化部编审处工作。1951年月参与拍摄纪录片《解放了的中国》再次获斯大林文艺奖金。1955年从北京迁帆家乡湖南益阳,1958年11月,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开始发表,1960年出版续篇,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好评。小说对江南山乡水墨画式的描写,形成了作品品特有的风格。
“文革”中遭到批斗,作品被诬为“毒草”,1977年得到平反。1978年发表短篇小说《湘江一夜》,被瓶为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一等奖。
自1954年开始连续当选为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8年当选为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79年因病逝世。
代表作品有暴风骤雨,山乡巨变,铁水奔流,南下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