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保交楼,这次稳了?初期2000亿给楼市吃下“定心丸”

时间:2022-08-31 16:03:03 热闻 我要投稿

众所周知,当前购房者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收入信心受到影响,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开发商暴露出来的问题是空前的,无法按期交楼成为阻碍购房者信心的一大障碍。

那么可以看得出来,今年的房地产政策从上到下也都在维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确保房企不出问题,从而确保如期交房。只有扫清了这个障碍,购房者才有勇气。

今年7月28日政治局会议首提“保交楼” ,由此可见,房地产存在从房地产企业问题蔓延至下游的民生保障领域的隐患,而 保交楼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 ,必须牢牢守住这个底线。

各大部门也都纷纷表示保交楼、稳民生,疏通各方面渠道,为维护购房者合法权益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而努力。

如果说以上还都是政策部署,那么接下来则是要将政策落地执行并且很快见效。

政策性专项资金2000亿给楼市吃一颗“定心丸”。

水来了!输血管道畅通! 8月29日消息,专项用于“保交楼”2000亿元全国性纾困基金启动。而这笔专项借款初期规模达2000亿元,由央行指导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现有贷款额度中安排,后续,中国进出口银行或也会加入。

刚刚部署,很快就把资金敲定了,体现了形势之急,任务之重。

政策性银行2000亿元专项贷款“保交楼”,实话实说,要想扭转当前房地产局面,2000亿可谓是杯水车薪,但要知道,这还只是初期规模,未来或许还有第二批第三批资金注入。

最重要的是,楼市将会进入良性循环,大家都知道,资金注入会增强楼市信心,反过来楼市信心将会促进市场活跃,所以,这一点可以说 给还在担心的购房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国家出手,决不允许房企随意放弃,必须确保交楼。

这是专项借款,是精准聚焦于“保交楼、稳民生”,必须严格限定用于已售、逾期、难交付的住宅项目建设交付,实行封闭运行、专款专用。

特殊时期,专款必须专用,用于确保保交楼,不能挪作他用,如果连这个购房者最基本的权益都无法保障,那么房地产市场就无法往下进行,更谈不上什么回暖。

可是如果有违规现象该如何处置呢?对逾期难交付背后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对项目原有预售资金被挪用的,追究有关机构和人员责任。

国家已经派出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

据报道, 此次国家派出工作组赴10个省(区、市)开展督导服务。截至8月29日,已有浙江、河南、湖南、福建、山东、湖北、江苏7省对工作组在当地的活动进行公开报道。

工作组组长、住建部部长倪虹表示,“保交楼”情况是此次督导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实就是落实好33项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同时,再出19条接续政策措施,要让这些措施落地见效,形成组合效应,推动经济企稳向好。

具体包括,增加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核准开工一批基础设施等项目;支持中央发电企业等发行2000亿元债券;中央预备费拿出100亿元,重点支持中稻抗旱等。

显然,稳定楼市不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知道,如果老百姓们各方面民生不稳,也不可能有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8月30日,工商银行召开2022年中期业绩发布会,针对房贷质量、“保交楼”问题,工商银行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王景武表示,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保交楼”工作在有序的推进,相关问题正在逐步有序化解。后续 工商银行将积极配合地方做好“保交楼、稳民生”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房地产作为经济增长中重要一环,房地产的稳定是“稳增长”的重要方面,“保交楼、稳民生”已成为近期房地产市场的主旋律。据不完全统计, 8月以来,包括南宁、湖州、石家庄、郑州、合肥、萍乡、江西省信丰县、安徽省南陵县、浙江泰顺县、安徽宿州等在内的10余个城市陆续出台“保交楼”的相关举措。

当然措施是五花八门,但主要是“一对一帮扶”、设立纾困基金、鼓励收购销房作为保障安置用房等。各地的重视程度毋庸置疑,比我们百姓更急迫,对于提升购房者信心和修复市场活力起到重要作用。

保交楼不是为了让房地产重回过去。

国家千方百计稳房地产,稳民生,保交楼,不能给某些人产生错觉,必须清楚,这些纾困资金仍然是“救项目而非救房企”。稳定房地产市场,是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基础上,不会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说白了,不能让房地产拖累经济和民生,但绝不是让房地产重新回到过去的老路上。

房地产很重要,无需强调,其关乎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上下游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容小觑,一旦房地产出问题,其传到效应会波及范围极广,正因为重要,所以必须化解问题,不让其问题扩大化,从而影响民生,正因为重要,所以必须加快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不能被掣肘。

稳定房地产市场就是目前的政策基调,政策方向就是保交楼稳民生,绝不是放开市场让你炒。

但是国家的政策不可能完全适应各地的形势,毕竟全国之大,市场分化明显,必须一城一策来制定具体的政策,只能因地制宜。如果这些政策落地,势必会从一二线城市的信心引领中走出阴霾,重塑信心,但必须明确,过去的房地产高增长再也不会有了。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