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当顶级外企人被发配到落后小县城,跨国外企居然这样培训员工

时间:2022-08-24 02:49:13 热闻 我要投稿

撰文 | 曹欣蓓

责编 | 彭海燕

作为最早一批进入中国的外企,宝洁无疑是个中翘楚,其不仅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还作为最早培养本土职业经理人的外企之一,在国内引入了管培生体系,通过给予新人大量的资源扶持,为企业储备管理人才。

即使站在2022年的当下,宝洁中国在1988年就采用的人才培训体系依然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数据显示,中国的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2.5年,VUCA时代,当大量中小企业方生方死,饱受核心人才短缺的困扰之时,这家拥有185年历史的老牌外企无论是过去或现在,始终在源源不断地培养大量“顶梁柱”精英。

无论是溪木源创始人刘世超,或是PMPM创始人闪烁,背后均有宝洁的“基因”传承,如果将视线转向宝洁内部,如今的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许敏则从管培生起家,逐步成长为宝洁史上最年轻的华人CEO,佐证了公司在本土人才培养上的前瞻性。

宝洁给中国带来的,不仅是包括汰渍、飘柔、佳洁士等几乎承包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各类产品,还为中国的各行各业培养了领军人物,是当之无愧的“人才温床”与“黄埔军校”。

但对宝洁人而言,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这份人才培养体系究竟留下了哪些印记?当更换了新东家,面对截然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和组织文化,来自快消巨头宝洁的培训是否能够悉数应用?宝洁的培训是如何影响后续的人生决策?

本刊为此访谈了宝洁校友们,令人惊讶的是, 较之于所谓的模型或理论,被每个宝洁人都会提及的最深刻印记,反而是关于Integrity与Do right things right的价值观。

人性的考验

虽然吴力没有对外透露过住址,但总有经销商神通广大,出其不意地捧着一个信封,大清早堵在了他的门口。

信封里,装着厚厚一沓现金。

事实上,在宝洁管培生们的职业生涯中,此类事情绝非少见,有时候,信封里装的是现金,有时候,则是一叠数额不菲的消费卡。

“这类交易就是公司受损,但个人受益,绝对不能接受。”如今咖数COSINE品牌的创始人艾米对此评论道,“ 被金钱利益污染过一次,别人就觉得你是可被腐蚀的人,不会尊重你的专业意见和尊严。 不论你未来做什么,一旦人生污点抹不掉,别人就只会用腐蚀的方法对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阳光未及之处总有腐朽。在宝洁中国34年的岁月中,穿越时光的不仅是品牌和口碑,还有经销商持之以恒的推崇。而人性复杂,推崇难免“走形”,甚至变成一个个厚信封。

“在宝洁,我们一直说Integrity,要Do right things right,这代表了整个宝洁对外的形象,是所有人的坚持。”艾米补充道。

但另一方面,这反映了宝洁管培生的一大特色:正是因为这些年轻人承担了重要的工作职能,才能得到合作伙伴的青眼相加。

虽然近二十多年来,管培生制度在国内遍地开花,但与之相关的诟病不断, 不少毕业生们发现,部分企业所谓的管培生只是一个“噱头”,自己既没有管理,也没有培养和成长,更不会被任何经销商重视。

一名房产行业管培生在网上提到:入职管培生前,HR再三保证会去总部培训,可当终于有了总部轮岗机会后,虽然所有管培生都报了名,结果只选取了颜值高、气质佳的女生。该名管培生因此愤怒质问:“ 你们是在选妃吗? ”

与这些企业不同的是,宝洁提倡“早期责任制”,从入职第一天起,新员工就承担实质性工作职能,在职业发展的初期就开始为上亿、甚至上十亿的品牌生意负责。

艾米回忆道:“我是2004年进入宝洁的,也称为2004届, 工作两年的时候,我管理的销售额就已经超过了10亿 ,公司会很早就让我们独立负责一个品牌,或者一个集团大客户。如果是90年代进入宝洁的前辈,由于当时还在基础开拓,他们受到的锻炼和挑战会更多。”

天之骄子的“上山下乡”

艾米提到90年代管培生的“基础开拓”,甚至可以理解为“拓荒”。

这也是宝洁管培生机制极具价值的地方。

90年代,宝洁在中国最好的大学里优中选优,招聘了一群天之骄子作为管培生,其中一大部分去了销售部。但他们经历的并非想象中外企光鲜亮丽的生活,而是直接被派到了各种偏远落后的小县城,从最基础的地推做起,给小杂货店推销宝洁商品。

97届的Stone回忆道,在加入宝洁前,他特地学了探戈和华尔兹,期待在未来的交谊舞会上大显身手。

“压根就没用上,”Stone说道,“我被派到了黑龙江鸡西,当年都是坐在洗衣粉袋子上和经销商谈话的。”

在90年代东北的漫天风雪里,潜藏着象牙塔中不可能存在的挑战。

“我还碰到过赖账,”Stone回忆道,“当年的东北是有点黑社会的,有一次我们组了十几人的队伍,沿路派发熊猫洗衣粉,走到双鸭山时,当地代理商突然不走了,说‘货我收下了,人就都走吧’。”

Stone当然不同意。 即使明知代理商可能有黑社会背景,依然冲到了对方口中“老大”的地盘要债。

“那是五室二厅的房子,印着‘作战室’‘指挥室’‘审讯室’,很吓人,平时在学校哪见得到这阵仗? 但对方看到我们也傻了。 在当地根本没人敢惹他们,所以他们想不通:为什么这群年轻人胆子这么大?”Stone说道。

从理论而言,由于这批货先由宝洁交给广州的项目全国总代理 (以下简称“国代”) ,再由国代交给地方代理商,所以,宝洁只需找国代追款即可。

也正是因此,双鸭山“老大”提出和国代负责人一对一私下谈话,请Stone等人先行离开,并表示:“这和你们也没关系呀。”

“但我没走,”Stone说道,“我怕里面出事。”

在黑龙江寒冷的冬季,年轻的Stone凭借一腔孤勇,硬生生率领了项目里10名兼职大学生,埋伏在“老大”房子的周围,吹着冷风听屋内动静。

“我想万一有人喊‘救命’,大伙就一起冲进去,准备拼了。直到一个多小时后,国代负责人走出了指挥中心,我们才松了一口气。当年很傻很楞,就想着把工作做好,其他什么都没考虑。

我还碰到过经销商行贿,有一次我坐在火车上,经销商突然扔一件法国进口衬衫给我,当时车都要开了,我赶紧隔窗扔回去。”Stone说。

Stone的故事,也是90年代宝洁销售部管培生的缩影。 这群天之骄子们西装革履地“上山下乡”,他们的单纯而热忱,有着极高的自驱力和责任感,以及对工作的满腔热情,甚至是自嘲的“楞” 和“一根筋向前冲”。

这个职场并不乌烟瘴气,没有过度的政治内斗,也拒绝灰色交易,只有当年埋伏在双鸭山,打算去拼命的满腔义气,还有隔着车窗扔出去的进口衬衫,以及始终坚定的两袖清风。

组织该如何影响个体?

时光荏芮,即使在离开宝洁后,关于单纯正直的印记依然贯穿了此后的职业生涯。

“我目前在新消费领域创业,有些创业公司融资是靠买量刷数据的,但我真的是做不到,宁愿融得慢点,就算心里急,也不能违反底线。”一位11届宝洁人表示。

“我是互联网公司创始人,曾碰到过央行的突击检查,一开始肯定紧张,但我们所有数据都是齐全正规的,查了大半年都没事。”一位97届宝洁人表示。

“我也想迅速发财啊,作为咨询公司的创始人,我见过一些赚快钱方法。 但凡我觉得太乱来,过不了心里那道坎的,我就没法做。所以我到现在还这么辛苦,顶多偶尔跟朋友私下吐槽。 ”一位95届宝洁人表示。

但藏在Integrity与Do right things right背后的命题是:这是个看起来太过空泛的口号。

诚然,所有管理者都希望做到如此,但为何有些组织无论如何宣传引导,始终是职场政治绵延,下属各自为营,灰色地带屡禁不绝?为何对宝洁校友而言,诚实正直,永远以正确的方式做事,没有坏心眼,不搞勾心斗角,能作为小团体共同的骄傲与最深刻印记?

自发性与社会性驱逐

关于Integrity的原因,有些人认为源自外企的处罚措施。在宝洁等大型外企,公司对于收礼的价格区间有严格的规定,例如一旦超过100美金,即被视为受贿,也意味着在该公司职业生涯的彻底终结。

但该理由过于强调“罚”,人们因为畏惧处罚而害怕,并非心甘情愿。无法解释为何离开宝洁后,当不再需要面对公司的规章处罚,为何Integrity依然是整个校友群体的共同骄傲?

一方面,正直源自于卓越的学历背景。“毕竟宝洁人学历都很优秀, 优秀也意味着一种骄傲, ”一名前宝洁人在访谈中表示,“我相信自己的能力,也不屑于胡来。”

另一方面,则源于宝洁足够优渥的薪酬。“我1997年进入宝洁时,第一个月的税前工资就有7650元,但当年人均月收入只有几百元。在这样的环境里,没人会乱来,我有足够光明的前途,不需要、也不稀罕靠歪门邪道赚脏钱。”Stone表示。

同为97届的麦淘亲子创始人谢震则补充道:“偶尔,宝洁也有品行不端的人,毕竟不可能所有人都100%正派,也会有贪污钱款的事情出现。但这些人是被大家所不耻的,会被我们立刻排除社交圈,大家不带他们玩了。”

这份自发的“社会性驱逐”是宝洁人之间无形的约束,成了保持群体正直性的良性循环 ——正直的人相互聚合,对团队中的歪门邪道集体排斥,从而不断巩固整个群体的道德底线。

旧时在宝洁时的价值观底线,成了如今小团体的共同红线。

“有些野蛮生长的企业,创始人本身没有资源,说白了就是搏一把,输了顶多回到一无所有的状态。但从宝洁出来的人不一样,”谢震坦诚道,“ 如果没成功,还有这么多朋友和资源,大家还能继续帮你,但如果触犯了底线,砸了招牌,未来就很难翻身了,还会被其他人视为‘败类’ 。所以宝洁人底线很高,绝对不能搭上自己的名声。”

机制决定环境

至于如何构建单纯环境,坚持Do right things right,不搞职场内斗或穿小鞋的氛围,97届的摩拜联合创始人王晓峰分析道:“这是机制决定的。当你作为管培生进入宝洁时,同届的都是名牌大学生,你的直线经理就比你大2-3岁,同样风华正茂,年轻有为, 整个环境很难产生坏心眼的人,毕竟不是一个大学毕业生搭配40岁职场老油条的模式。 ”

此外,Promote from within是宝洁始终坚持的原则——公司管理层不靠外部空降,全靠内部提拔。由宝洁亲自给毕业生们培训价值观,并加以发展, 规避了社会招聘可能带来的前东家固化价值观,以及背后盘根错节的利益牵扯, 这也成了净化职场环境的极佳方案。

“ 有时候,领导内心是害怕的——怕下属太优秀,锋芒盖过了自己,万一替代自己怎么办?所以会想尽办法打压,职场糟粕就出现了。 ” 王晓峰说道,“但在宝洁,对管理者的考核50%来自于自身的业绩,还有50%来自对下属的培养。

如果不给下属发展晋升的机会,那你自己也不可能升职,这就倒逼管理者全力以赴培养下属,再加上彼此只差2、3岁, 就像在大学里带学弟学妹一样,是机制减少了职场的乌烟瘴气。 ”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这座“黄埔军校”花大力气把每一代毕业生培养成材,可他们做了几年后,却都陆续跳槽,去了其他公司峥嵘发展。若一味秉持Promote from within,对宝洁而言,是否意味了一种损失?

95届的南孚集团营销副总裁梁红颖对此分析道:“ 如果都是社会招聘,那一方面员工平均年龄会偏大,另一方面成本会越来越高, 但宝洁始终有大学生进来,实现了人才的持续迭代和成本优化。

至于大家走了这件事,企业是需要新陈代谢的,这并非坏事。宝洁给员工赋能,让我们向外走时,能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可。不是所有人都不走,在公司耗到退休,才是不浪费培训投入, 公司需要人员流动,从而维持金字塔结构, 这是组织和个人的双赢。”

******

德鲁克说:组织有价值观,人也有价值观,要取得成效,就要让个人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相容。 但在更多环境里,个体人微言轻,只能被动迁就环境,除非身为创始人,否则难以撼动整个组织文化。

这也成为职场令人疲惫的重要原因 ——刚毕业时,人们往往充满热忱,单纯正直,不愿与搬弄是非之流为伍,但这究竟是难融于现实的书生意气,抑或真的能被企业所重视,打造出诚实正直,不乌烟瘴气的环境?

毋庸置疑的是,宝洁不仅做到了这点,还强化了Integrity与Do right things right在个人身上的印记,成为宝洁人共同的骄傲。即使已离开宝洁,四散在各个行业,甚至在访谈时,会感慨“某些企业野蛮生长,正派创业着实不易”,但宝洁校友们依然秉持内心的坚守与红线,这虽然会在短期内走得更难,但长期一定能走得更远。

每个人都有需要穿越的暴风雪,也有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坚持Integrity与Do right things right,则成为了宝洁校友们内心的桃源乡——纵然世事浮沉,起落难免,这群精英们不负初心,一路走来,始终心安理得。

(注:本文中吴力、Stone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