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博

揭晓:神秘的生物实验室..到底是做什么的?

时间:2022-07-02 16:19:08 热博 我要投稿

从2019年爆发新冠以来,核酸检测对大众来说已经快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而且目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其重要性几乎可以和吃饭睡觉相比。核酸检测技术越来越为广大人民所熟悉。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检测人员面对成千上万管样本和步骤繁琐的检测步骤,如何保证整个实验过程中样本不会出现混淆、差错、污染和交叉污染?前段时间出现的假阳性报告到底是什么情况?其实说到底,这些都和实验室管理有关。医院及检验所的核酸检测系统自动化程度较高,出错的概率还是极低的,即便如此,一旦出现了问题,还是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和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实验室中对检测过程的监管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科研工作者在实验中经常需要操作数量较多的样本,确保样品不污染不混淆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家生物科研服务公司,欧易技术实验中心主要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技术服务,每天处理的样本有几千份,那么我们是如何保证这些样本不出差错呢?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有要求:做我所写,写我所做。我们的实验人员在大量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案,来防止各种错误,可以更好的为客户提供优质可靠的服务,让客户放心。

下面以一个流程相对简单的项目的执行过程为例给大家做个介绍。

实验前准备

每次实验前先将实验中所需的试剂和仪器准备好:各类仪器打开,提前30min将磁珠由4℃冰箱取出平衡至室温,试剂提前解冻,标记好当天实验要用到的所有样本管。当然,最重要的事情是核对好当天要开展实验的样本,样本核对使用清单,核对一个标记一个,按照顺序摆放好。

图1 | 样本名与任务单一一核对

实验中

(1)转移样本:

这个步骤是把1.5ml样本管中的核酸样本转移到八连管中,便于后续的排枪操作。将八连管标记好顺序,把样本按照图2的对应顺序逐一从1.5ml 样本管中转移需要体积的样本到对应编号的八连管内,每加完一排后将八连管与对应样本管拍照记录,有几排样本,需要拍几张照片,如做到第四排,则是第四张照片(图3):

图2 | 加完第一排样本

图3 | 加到第四排样本

(2)PCR程序选择及试剂配制:

样本取好之后,先在PCR仪中将要使用的PCR程序调出,拍照确认所选程序正确(图4)。之后进行PCR试剂的配制:将提前解冻的试剂按照SOP上的顺序摆放好,如遇到管盖颜色相同的,一定要看清楚试剂名称,确认试剂无误,拍照(图5)。

图4 | PCR程序调用

图5 | 试剂按加样顺序摆放

(3)纯化:

PCR程序完成后,样本需要进行磁珠纯化,纯化磁珠提前转移需要的体积到96孔板中,再将样本按照顺序加到对应的96孔板中,与磁珠混合,样本转移前后均拍照确认(图6,图7)。

图6 | 第一排样本与磁珠混合

图7 | 纯化细节

(4)加接头及barcode:

barcode是测序时用于区别样本的一段序列,一般由6碱基或8碱基组成。因为该序列是用来区分样本的,所以这个步骤是整个实验过程的重中之重,为确保接头信息无误,加完一排盖一排;全部加完后拍照,检查时查看接头体积大小。

图8 | 样本及接头摆放

图9 | 完成加接头及barcode

(5)文库转移:

建好的文库纯化结束后需要从纯化用的96孔板中转移至新的八连排内;转移完一排盖一排,防止加串排。

图10 | 吸取纯化板中的样本

图11 | 转移至新的八连管中

图12 | 吸取第二排纯化板中的样本 

图13 | 转移至第二排新八连管,第一排的样本管盖已盖好

(6)文库转管:

由于八连管不便于标记,所以还需要将八连管中的文库再转移到标记好的1.5ml样本管中,转移完成后将八连管和1.5ml样本管摆好拍照确认。

图14 | 八连管中的文库和标记好的1.5ml管

图15 | 完成文库从八连管到1.5ml样本管的转移

以上就是一个项目的实验操作过程,每个步骤都进行记录和拍照,真正做到“做我所写,写我所做;做我所拍,拍我所作”。实验结束,将这些照片上传到电脑,既可用于复盘当天实验操作是否正确无误,也便于后续项目回顾查询,核对实验细节。

通过以上的各个步骤记录,欧易公司技术部确保了实验过程的严谨性,避免了样本混淆和差错,为客户提供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即使问题出现了数据异常,这些照片提供了快速排查的相关信息,可以迅速排除操作过程中的问题,使定位问题的速度更快,准确性更高,结果也更具有说服力。

这些防错小技巧,你学会了么?

欢迎百度搜索欧易生物——访问欧易生物官网——了解多组学技术

猜你想看

1、干货 | GSA数据库上传指南

2、超强攻略!欧易云平台miRanda靶基因预测绘图工具你值得拥有!

3、干货 | miRNA建库方法大放送!哪一种是你的pick?

4、探秘!会发光的酵母双杂交?

原创声明:本文由欧易生物(OEBIOTECH)学术团队报道,本文著作权归文章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及分享,未经作者的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