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培养微探
◎张来芳
“非连续性文本”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可以将其定义为其组成文本的单位是表格,表单,而不是句子,比如像表格、表单、目录、图表、索引等。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关于“非连续性文本”的表述,但是目前的语文教材中有关“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内容还是不够系统,导致现在“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痛点。因此,本文就语文教师如何以教材为基础,深入发掘,巧妙地将零散的非连续性教学内容组织起来引入教学中,为落实学生阅读能力全面强化的目标提供一些思路。
一、对课本中有价值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运用
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理论融入到“连续性文本”教学中,使二者相得益彰。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快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技巧,使学生短时间内快速通读全文并提炼出关键词,从而增强学生快速梳理、评价、获取有价值信息的各项能力。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教给学生对“连续性文本”材料进行快速阅读的方法,训练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通读全文并准确地提取关键同,从而提高学生对文本中有价值信息的获取、处理以及评价等各项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教授《奥伊达的理想》时,首先引导学生快速通读全文并提取出文章的关键词如“爱心,理想”等,然后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导至小说结尾——妈妈和奥伊达之间的两张账单,让学校对信息进行筛选、对比、分析、总结并作出说明,最后引导学生领悟——“对于子女来说父母的爱无法用金钱衡量”的道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是本次教学的重点。
二、使学生学会转换“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
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三峡》时,可以安排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插图并提取插图中的关键信息,然后归总所提取的关键信息,如滔滔不绝的江河,有雄伟壮丽的山脉,悬崖上巍然屹立的松柏,有顺流而下的孤舟等,然后再以这些信息为基础,带领学生朗诵课文,去感受三峡中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色,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写作文章的目的和所表达的情感,这一过程中,就培养了学生将“非连续性文本”转换成“连续性文本”的能力。再如,在教授有关旅游的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制作对应的旅游路线图,这可以提高学生将“连续性文本”转换成“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合理扩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教师一般可以通过课外读物来进行拓展,读物的内容可以不在语文课本范畴之内,也可以结合其他课程的资料进行跨学科整合。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其他学科中的图表,公式可以有效地培养获取、评判、分析“非连续性文本”中的信息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生活中培养“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
其实“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多多关注生活中的“分连续性文本”,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有意识地阅读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非连续性文本”,比如药品中的产品说明、公交车的线路图、各种商业单据、广告合同等,通过这些方式加强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提取及整合图文信息的能力。
正如上文所讲到的,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无处不在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在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中运用“非连续性文本”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学习文言文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列出文中的知识点和关键词语并用图表进行归纳整理。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又可以快速的筛选出课文的关键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家里的电器说明书写出家用电器的具体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结合生活中的事物实践,让学生既懂语文又懂生活。
教师必须先准确理解课程标准中的关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含义,根据这一含义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由浅入深,注重指导学生的方法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不同于传统文本阅读,如果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不够完整,从而影响学生一生。所以,教师必须重视,结合多元化的创新教学模式,做好初中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培养与强化,从而提高并完善初中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终身学习、自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张来芳,江苏赣榆初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