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文

夏少农 > 证治经验 二、感染性疾病的经验治法

时间:2022-04-20 22:25:03 热文 我要投稿

二、感染性疾病的经验治法 (一)清热凉血法治多发性疖

疖肿易被认为是小病而被轻视,多发性疖因其反复发作,缠绵顽固,治疗后往往不能防止其复发,从而引起患者与医家的注意。多发性疖发于项后发际肉厚而多折纹处,故又名发际疮。

[经验方药]6g 6g 9g 山栀9g 广西角3g 鲜生地30g 6g 粉丹皮9g 6g

治此病欲取得疗效,应注意以下方面:

①治疗需清气凉血同用,故选解毒汤与犀角汤合方,前者可苦寒泻火解毒,后者可凉血清热散瘀,非一般轻剂可治。无犀角故代以广西角或水牛角。但本方频服较长时期,恐清凉药伤脾胃,故加用。

②必须注意祛邪务尽,不可因疖肿暂时消失而轻易改弦易辙,一般此病需服上药三个月左右,特别是在疖肿消除后,必须继续服药三周,若没有新发,方可认为痊愈。若未到三周,应按上法至此疖消除后,再续服三周,如此类推,多数可以治愈。此二点必须在治疗前对病员讲清,以便配合。

临床上多发性疖的治疗尚需与热疖、暑疖、顽疖相区别。疖肿发于暑天名“暑疖”,发于其他季节名“热疖”,糖尿病并发者名“顽疖”。一般热疖宜用清热解毒法,以解毒汤为主方。暑疖因暑必挟湿,故必须清暑理湿,以《》的清络饮为主方,而用治热疖之法则疗效不显,反之亦然。顽疖则首先应控制糖尿,后加用清热解毒法方可获效。

(二)轻可去实法治暑湿流注

流注属阳证,与阴症之流痰为相对之病。流注大体可分三种:一种是余毒流注,因疔疮、痧子、痢疾等余毒所引起,一般以疔疮引起为最常见,故又叫“疔毒流注”;一种是瘀血流注,由外伤瘀阻或产妇瘀滞造成;一种是暑湿流注,发于暑天,因暑湿之邪外不出于皮肤而为痱疖,内不入于脏腑而为痧胀,阻于肌肉之内,经络之中,营气不从则成本病。

暑湿流注虽属阳证,发病快,肿痛剧,体温高,但也有类似阴证之表现,如肿为漫肿,痛为酸痛,皮色不变等。如不辨明起发季节,不掌握发病迅速等特点,常易被误认为阴证。在治疗上也有它的特点,它虽为阳证,但不能单纯用清热药治疗,否则很难见效,需用“轻可去实”法,内服清暑宣达、理湿和营之品,外敷白降丹布膏。

[经验方药]大豆黄卷12g 淡豆豉12g 梗30g 荷叶9g 西瓜翠12g 冬瓜皮7g 12g (各)12g 益元散(包)12g 炙甲片9g 忍冬藤花各15g

[病例]朱×× 男 38岁

四肢及臀背结块六枚,高热酸痛,收住西医外科病房诊断为“多发性深部脓肿”,用抗生素无效,后邀会诊。中医诊断为“暑湿流注”用“轻可去实法”治疗。服上方十剂左右,肿块消散,唯臀部一枚出稍些脓液,用拔毒收口药而愈。

此方取豆卷通达宣利,又能清解湿热,合豆豉以增透达之力。、荷叶、益元散、西瓜翠、冬瓜皮清暑理湿,、和营,忍冬花藤清热;炮山甲,《纲目》谓能通经脉、消痈肿,以助流注之消退,《便读》称其有脓则托,无脓可散之功。临床上对抗生素治疗无效者,应用上法常可取效。

(三)引火归原法治慢性咽喉炎

慢性咽喉炎常见于文艺、教育工作者及工人,虽非大病但不易治愈。其证:咽喉经常干痒燥痛,有时吞咽有梗塞感,查其咽喉潮红。一般多用养阴清热利咽润喉之法,如增液汤、养阴清肺汤等出入。家传认为此病虽为阴虚喉痹,但却属火不归原所致。因咽喉虽是肺胃之门户,却为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循行所过,肾中龙火寓之,肝中雷火寄之,肾阴不足则水不寓火而龙雷升腾,烁灼津液而成阴虚喉痹。此时仅用养阴清热难奏良效,必须引浮动之虚火归入肾原,方属治本之法。

[经验方药]粉(另吞)3g 大生地12g 20g 北沙参15g 金石斛9g 龟板12g 磁石或30g 炒12g

[病例]辛×× 男 59岁

患慢性咽喉炎已三年,经中西医治疗无效,中医曾用大剂壮水制火法亦无良效。改用引火归原法,治疗二周余,咽喉干痛消失而愈。

朱丹溪创大补阴丸以“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尤在泾立七味丸治阴虚阳浮、下寒上热之证;魏玉璜制一贯煎,宗“乙癸同源”以治肝肾阴虚、木不条达诸病。家传此方乃参合各方之意,在养阴清热基础上加以同性之热药引火归原,更佐以重镇收敛之磁石、,使归原之火不致重行上浮,故其效更佳。

(四)滋阴清透法治额窦炎

额窦炎欲名“脑漏”,属中医鼻渊中的一种疾病。其证:鼻流秽脓浊涕,色黄腥臭,头额隐痛,眩晕健忘。其病因,多认为系风热袭肺、胆热移于脑所致。《》论其病源属“肾阴虚而不能纳气归原,故火无所畏,上逼肺金,由是津液之气不得降下,并于空窍,转为浊涕,津液为之逆流矣。”家传治此病,集诸家之说,制订滋阴清透法,以滋肾阴为主,清透风热为佐。一般治疗1~2月,多数病例浊涕转清,腥臭可除,头清鼻适。

[经验方药]大生地12g 潼、白各9g 甘枸杞子12g 北沙参15g 金石斛9g 炒12g辛荑花9g 冬桑叶9g 桑白皮20g 金银花12g 粉丹皮9g

[病例]施×× 男 40岁

鼻孔时流浊涕,呈黄绿色,有臭味,眉心部胀痛头晕,记忆力减退,脉弦细,舌苔薄黄腻。其病因肺热及胆火上攻于脑所致。治宜养肺清胆。用上方治疗二个月左右,症状消失而愈。

本方以生地、潼为君,甘枸杞子、、沙参、石斛为臣,乃参六味合一贯煎之意,滋肾阴兼以柔肝濡肺。桑叶、桑白皮、银花、丹皮泻肺凉肝清金制木以治胆热为佐,辛荑辛透肺脑之风热,通透鼻窍为使。

(五)釜底抽薪治疗阳明实证

外科临床上治疗实火之法,可分为二种:一种清火法,即扬汤止沸法;一种是泻火法,即釜底抽薪法。如热在阳明经,则用清火法,热在阳明府,则用泻火法。在外科中属于阳明有关之病,釜底抽薪是常用法。如面部丹毒,咽喉部的喉风,以及乳房的乳痈等,上述诸证多属阳明,用扬汤止沸每多无效,而用釜底抽薪,其效显着。同时热在大肠之肠痈,胆道病府气梗阻不通,非用清泻阳明不可,使上部及肠道之火随大便分泄。

[经验方药一]生(另浸冲)12g 12g 6g 大力子12g 僵蛹10g 银花12g 丹皮12g 6g

[病例1]朱×× 男性 32岁

面部起发丹毒,红肿热痛,身热脉数,用祛风清热法,症情未减,相反延蔓,大便不畅,加用釜底抽薪法,用上方(大承气汤)攻下,腑通则红肿消退。连服4帖,症消病愈。

[经验方药二]羊蹄根30g 老苏梗12g 忍冬花、忍冬藤各15g 、各12g 蒲公英30g 生(另浸冲)15g (另冲)12g 留行子15g 路路通12g 制12g

[病例2]李×× 女性 26岁

左乳房结肿疼痛,皮色不变,形寒身热,经用清热行瘀,和营通络之法,一块未退,又起一块,形成传囊乳痈之势,身热渐高,大便不畅,用釜底抽薪治之,服上方后大便通畅,身热得减,结块逐见消失,肿痛即减,经7帖治疗后,块消肿散,症获痊愈。

[经验方药三]6g 马勃3g 西藏果5g 挂金灯5g 9g 大力子12g 银花12g 丹皮10g 生(另浸冲)15g

[病例3]马×× 男性 35岁

风束太阳,身热脉数,火升阳明,咽喉红肿,风火相搏,咽红且痛,壮热不已,治拟釜底抽薪,以上方攻下治之,病得痊愈。

[按]咽喉肿痛一般以清火法治之,本例原先应用清火法,用之无效,改用泻火法,服三帖,药到病除,收效显著。

(六)壮骨托毒法治慢性骨髓炎

慢性骨髓炎,中医称“附骨疽”。其证:局部漫肿坚硬,皮色不变,痛在深部。初起可有身热脉数,若治疗及时,可使邪去病除,如治之不当或拖延时日,则由急性转化慢性,进而骨髓损伤,骨质破坏,形成死骨,影响病部功能,治愈困难。《内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骨属肾,肾阴不足则骨弱,而寒湿之邪易于侵袭,稍久则蕴蒸化热致成本病。其治疗宜用滋肾壮骨、益气和营之药以扶正补托,佐以清热凉血之品拔毒生肌,可获一定疗效。

[经验方药]大生地12g 补骨脂15g 骨碎补12g 川续断12g 生12g 全12g 大12g 象牙屑12g 金银花12g 丹皮9g

[病例]张×× 女 28岁

左小腿胫骨患骨髓炎已近年,初起局部酸痛,伴发高热,经用抗生素治疗后,身热退,但左胫骨部存留肿块未能消除,行动不利,久立或行动则疼痛增剧,经X摄片证实为骨质损坏。经上方治疗二月,酸痛显减,X片复查骨质损坏区缩小,续以原法治疗近半年,肿痛消失,又经X摄片,证实骨质骨膜已向好的方向转变。

“附骨疽”乃难治之外科疾患之一。处方中生地甘寒滋肾,合以补骨脂、川续断、骨碎补益肾强骨之品,共成补肾壮骨之功;生益气补托,归、芍养血和营,丹皮、银花凉血清热,合奏托毒清热之效 ;象牙屑甘寒清热,《开宝本草》谓:“诸铁及杂物入肉,刮牙屑和水敷之立出”。其为拔毒生肌之要药。多年来用此法治慢性骨髓炎,使症状常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