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观察丨广东水稻大品种为何源源不断

“广场矮”“广陆矮4号”“珍珠矮”“桂朝2号”“特青”“黄华占”“美香占2号”“泰丰优208”“五优308”“泰优390”“19香”“南晶香占”……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白云试验基地内,多个史上或当下的水稻大品种依次展示,稻穗金黄饱满。

“时至今日,来自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的品种、材料、育种理念、稻作栽培技术,仍对我国水稻产业发展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广陆矮4号的高结实率对我的育种生涯有很大启发。”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说。这位水稻育种界泰斗曾培育出我国史上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稻“汕优63”。

6月27日,以“粤稻百年路,科技保粮安”为主题的 广东水稻高质量发展研讨暨省农科院水稻所所史发行会 在广州举行,活动当天还举行了 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广州)揭牌仪式,进行了新品种新技术观摩。

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刘耀光、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程式华、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中心研究员陈志强、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研究员王丰、周少川、钟旭华等业界专家共聚一堂,围绕优质稻育种、基因编辑、航天育种、栽培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做报告,为推进水稻种业、水稻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活动现场。

源起·筚路蓝缕奠基立业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广东地处岭南,有悠久的稻作历史和农耕文化。

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水稻研究机构之一,多年来,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涌现出以丁颖、黄耀祥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水稻所科学家,他们躬耕田野,辛勤奋斗,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创新培育出一大批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享誉世界的水稻良种,研发多项重要水稻生产技术,为我国粮食增产做出卓越贡献。

据统计,自1978年实行品种审定制度以来,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通过国家级或省级审定的水稻品种超过1400个(次),其中主持和参与育成的超级稻品种25个(次),数量均位居全国水稻科研单位之首。育成的水稻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其中 推广面积超1000万亩的有41个,位居全国前列。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自主或合作育成的大品种。

广东水稻为何能够走在全国前列?

会上举行了《粤稻百年风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发展史(1908-2020)》新书发行仪式。该书是全方位展示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发展史的着作,详细考证了该所的历史渊源,讲述了该所科技工作者多年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这本书充分反映广东在水稻科技发展创新方面的重大成就。” 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为本书作序。他在致辞中表示,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开创水稻矮秆育种的先河,培育出“广场矮”“广陆矮4号”“珍珠矮”等一大批在广东乃至南方稻区大面积推广的水稻良种,为中国人有饭吃、吃饱饭,直到今天为端好中国饭碗都做出了卓越贡献。

省农科院水稻所园内的丁颖、黄耀祥雕像。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陆华忠表示,水稻所所史发行将极大地激励新一代科技工作者鉴往知来、开拓创新。全院要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1310”部署,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支撑能力,推动成果转化落地,为广东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李旭东对所史发行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 省农科院水稻所在矮化育种、优质稻育种、杂交稻育种和超级稻育种上取得良好成效,为广东和全国水稻的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2018年以来,省科技厅在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现代种业发展进程中积极谋划并推动了水稻育种和研发,开展水稻生物技术等多种类型稻作科技创新,为全省乃至南方稻区的水稻生产提供科技支撑。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廖纪坤指出,省农科院水稻所坚持良种先行,致力于稻种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大力开展新品种培育与推广,培育出一批突破性大品种,夯实了广东水稻种业发展的基础。他希望省农科院水稻所以所史发行为新起点,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优势,与全国水稻领域的院士专家、企业家携手攻关,科技引领,不断奋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再立新功。

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陆华忠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李旭东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廖纪坤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党委书记肖昕

活动现场,省农科院水稻所与中国种子集团、安徽荃银高科、安徽平台种业、江西大众种业、广西兆和种业、江西龙安种业等签订科企合作协议。

迸发·粤稻百年风华正茂

大品种 是水稻产业发展的关键。当今世界局势快速变化,随着时间推移,我国未来的粮食安全形势或更加严峻。

在历史长河中,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不仅引领了农业发展史上的“ 第一次绿色革命 ”,也为“ 第二次绿色革命 ”杂交稻的成功奠定了重要基础,并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开创了 “中国籼种,广东种芯” 的稻作新局面。

国家水稻数据中心数据显示,在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6个籼型常规稻中,“桂朝2号”“广陆矮4号”“双桂1号”“黄华占”等4个品种由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另外2个籼稻品种含有该所育成品种的血缘。可以说,中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籼型常规稻或是“广东造”,或有“广东芯”,凸显广东水稻育种对全国水稻发展的深远影响。

广东水稻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现场。

“大品种的育成与生产新技术的研发,不仅为产业发展和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我国种子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研究员王丰在研讨会上表示。

品种培育需紧跟市场需求。如今市场对优质米的标准要求已趋于相同,普遍爱吃口感更软滑的米饭。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自2006年以来的优质稻育种也顺应了这种变化,陆续培育出一大批直链淀粉含量低的优质稻。

“种质资源要用起来,培育突破性大品种是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的终极目标。”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研究员周少川首提 “黄金育种带” 概念,据介绍,广东属一年两造正常发育的水稻生态区,广州、深圳等地有大量水稻产业专家队伍、育种材料 储备丰富 ,更有承上启下、传承未断的水稻育种理论创新,打造广州-深圳国际水稻“黄金育种带”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

广东是我国水稻矮化育种的发源地,同时开启了株型育种的先河。 “明确水稻动态株型遗传调控机理型,可为水稻超高产育种和合理密植提供理论指导。” 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程式华表示,株型对提高单产、抗性和改善稻米品质有重要影响。现有水稻株型研究多集中于某个特定时期或特定性状,并构建株型模式,可能无法满足对水稻超高产的株型要求。

广东也是我国航天育种的主要阵地。 “航天生物育种是创制突破性优异新种质的重要途径,尽管空间环境诱发了大量变异,但对变异的有效研究及应用效率不高。”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中心研究员陈志强指出航天育种面临的瓶颈,如何高效创制优良变异、如何高效利用重要变异则是航天育种发展的两大挑战。

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程式华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周少川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王丰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中心研究员陈志强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何秀英主持研讨会。

趋势·不忘初心开创未来

如今的农作物育种正向“4.0时代”迈进,生物育种在其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综合运用传统育种技术,转基因、基因编辑和合成生物学等生物技术,结合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大数据,多学科综合运用培育农作物优良新品种。”中国科学院院士刘耀光在研讨会上指出, 基因编辑技术更高效、精准、可预见,就像一把功能强大的基因剪刀,能培育出更优质多样的水稻品种。 刘耀光团队自主开发的一站式基因编辑设计与结果分析在线软件工具箱访问次数超过330万次,是广东生物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良种良法配套,“两条腿齐步走”。如今的水稻生产已经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劳作转变为“铁牛下地”机械化。

田间作业环节多,机械和人力投入大,作业效率低。田间生产作业中的秸秆还田、耕整地、育秧、栽插、施肥、开沟、灌溉、除草、植保、收获等十几个环节,虽已配有单一功能或多功能机械,仍需投入大量人力。采用简化栽培的机械和人力投入少,但耕作粗放,严重影响水稻丰产优质。

“无人化农业一定是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指出,广东的水稻机械化水平还有提升空间,还未实现全程机械化,应加快向“少人化”“无人化”迈进,在推进中国式水稻生产现代化中发挥引领作用。

1949至2021年,广东水稻播种面积减少56.8%,总产增加77.7%,单产提高3.1倍。但种稻成本高、效益低、劳动力短缺、农资、地租和用工成本上涨、机种水平低、生产标准化程度低,这进一步影响了稻米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品牌建设。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研究员钟旭华表示,耕作栽培技术的进步对广东水稻产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对耕作栽培技术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良种是基础,但良种潜力的实现需依赖栽培。

研讨会后,与会人员参加了在广东省农科院白云试验基地举行的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广州)揭牌仪式。

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广州)正式揭牌。

作为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广东稻种资源丰富。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丁颖已带领团队收集各类稻种资源。 据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所长何秀英介绍,该所是国内最早开展稻种资源研究的单位,资源保有量居省级单位前茅,目前收集保存野生稻资源5158份,栽培稻资源18800多份。 “丰富的稻种资源成为水稻育种创新的源泉。”

与会人员实地观摩了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的新品种、新技术。“辉煌源于一代代人的努力,更有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过去已成历史,希望后来人能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遵循所史生动再现的水稻所多年来的足迹继续前进。”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退休专家廖耀平表示。

水稻所人将不忘初心,传承弘扬先辈崇高精神,打造水稻科技创新高地,迎接第三次绿色革命的到来。” 王丰说。

来自农业农村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的相关领导,国际水稻研究所,各省、直辖市科研院所与高校专家,广东省内部分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代表,广东省农科院相关领导、各所代表、水稻所领导班子及相关人员共220多人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指导,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主办,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广东华茂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协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耀光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钟旭华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退休专家代表廖耀平

与会专家现场观摩新品种新技术。

与会专家参观野生稻圃。

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广州) 。

记者丨 张植宏、喻珺、实习生 冷阳春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水稻  水稻词条  源源不断  源源不断词条  广东  广东词条  品种  品种词条  观察  观察词条  
热文

 Giao哥与药水哥网上互怼,火药...

在最近一段时间的网络圈子中,阿giao与药水哥两位网络主播之间发生了一些不小的矛盾,两人一度情绪激动,不仅在直播中互相diss整整三个小时,甚至闹到了要去功夫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