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2/uploads/thumb/19/1-23050405401aW.jpg)
口味
最近有很多中老年观众朋友在后台留言,说自己口味忽然变了,有人忽然变得爱吃凉的,有人专挑咸的辣的吃,还有人吃什么都吃不出味……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不是代表着身体出了问题?
日常生活中,口淡、口黏、口甜是非常常见的现象,您知道它们是怎么吃出来的吗?本期节目,专家将围绕这三种口味的变化分析病因,帮观众探寻日常饮食中的误区。
在节目现场,主持人请了3位阿姨一起品尝5壶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即便是同一壶水,三人也能尝出完全不同的味道:有人尝出了咸味;有人口淡,尝什么都没味;有人嘴里总带点甜味。
那么,口甜、口黏、口淡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健康危机呢?
脾经从我们的足大趾内侧沿着小腿内侧上行到腹部,接着穿过膈肌上行到舌本,所以脾经经脉的循行是连舌本、散舌下。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精微到达舌,让舌发挥感知味觉的作用。
但如果脾出现了问题,不能主司运化,舌就无法感知食物味道了,也可能会产生口中异味。而且,夏季湿气旺盛,会使人体内的湿气更重,所以在夏天时很多人也会感觉到口黏、口甜。
调脾的最佳时机
中医有一句话是“脾不主时”,意思是脾不单独主某一个季节,而脾在五行中属土,万事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土地的滋润,因此也把脾称为“中央土”。脾主每一季的季末18天,一年四季都应该健脾。
所以在春季,最佳的健脾时机是立夏前18天,在今年也就是2023年4月18日~5月5日这段时间。
口淡与脾运化速度慢、寒湿内盛有关,如果除了口淡还有打嗝、食欲不振等症状,可能是慢性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甚至可能伴有肠化生等疾病。
冰箱里直接拿出来的果蔬会加重口淡,这是因为寒凉的食物会损伤脾阳,因此口淡的人要避免吃寒凉的食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要放一会儿再吃。
针对口淡的症状,赵老还分享了莲枣薏仁粥,帮助我们健脾利湿。
莲枣薏仁粥
【方解】
莲子肉20克,大枣3枚,薏苡仁20克,大米适量
莲子:健脾利湿
大枣:补中气
薏米:利湿
大米:保护胃黏膜
【做法】
煮粥,大约一个半小时左右。
专家提醒:适合口淡和腹泻等湿气较盛的人群食用,建议连续喝两周。口黏的人不建议吃。
口黏是因为脾运化速度减慢了,导致人体中的湿气旺盛,变成了湿浊。如果一直吃大鱼大肉、饮酒,超过了脾的运化能力,湿气太盛,就会加重口黏。
口黏的人群一般有舌苔厚腻、上下牙间有黏丝、身体发沉、大便不成形、便不净以及大便次数多等症状。
赵主任治疗这种疾病有一个独家除湿方。
整肠散利湿散
【组成】
整肠散:白芍、黄芩、甘草
利湿散:苍术、厚朴、猪苓、泽泻、生薏米、黄连、木香、双花、陈皮
专家提醒:服药需遵医嘱。
“平价人参”治口黏
本期节目,赵老还带来了“平价人参”,能帮助我们缓解体内湿热。这种“平价人参”就是月见草,它很有特点,只在晚上开花,受到震动和阵风的影响还会加速开花。
月见草的全身都是“宝”,能降脂除湿,可以沏茶喝、炖着吃。
①月见草籽
相对来说种子的效果最好,可以降脂减肥、软化血管。在70年代时,月见草籽是治疗冠心病的首选药,赵老建议一次可以吃一勺,一天吃两次。
在服用降脂药的同时,也可以加用月见草籽;如果有患者服用降脂药会产生胃部或其它的不适反应,也可以每天早晚各吃一次月见草籽。但一定要定期监测血脂,根据医生建议调整用药。
②月见草油
③月见草
碾碎月见草之后,可以蒸馒头、蒸花卷。下图就是赵老用月见草自己在家做的馒头和花卷。
④月见草花和叶
最简单的方法还有用月见草的花和叶来泡茶喝,每日3克即可。
专家提醒:腹泻、口淡的虚寒患者不宜吃月见草。
有的患者可能同时会有口甜、口黏,而有的患者是口黏进一步发展成了口甜。当人体内有湿热时就会导致口甜,而且由于脾和甘味是相对应的,所以脾虚时也会感觉口中有甜味。
口甜的患者一般都很喜欢吃甜、腻的食物,会加重脾的负担,导致脾虚更加严重。而口甜背后隐藏的疾病很有可能是糖尿病。
“平价人参”治口甜
赵老同样带来了两种可以治口甜的“平价人参”:山药和玉竹,两者都可以用来治疗糖尿病。
【山药】
益气养阴,一勺生山药粉能缓解糖尿病口渴的症状。
【玉竹】
滋阴清热、降血脂。玉竹的干品是入药使用,鲜品只要蒸熟吃即可。
玉竹杂粮饭
赵老还推荐了这个玉竹杂粮饭,糖尿病人也可以吃。
【组成】
大米50克,小米30克,糙米20克,玉竹10克
玉竹、粳米能养胃阴,小米健胃,糙米提供多种维生素。
专家提醒:口味发生变化后如果不及时调理,日积月累会导致胃炎、肠炎、三高、肝功能异常等疾病。所以,千万不要拖到病重才去治疗,及时就医,同时也要注意要合理饮食、日常调理。
专家出诊信息
赵继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
周二上午 特需门诊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周三上午
长春市中医院总部2楼
专家门诊 周一、周四上午
长春市中医院平阳部
周五上午
吉林省中医院国医堂
周六全天 周日上午
熊丽辉
吉林省中医院
每周二、周四、周日上午出诊
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每周六上午出诊
备注:突发原因导致门诊时间、出诊地点、门诊类型(普通、专家或特需门诊)、挂号费用的改变,请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
历史热门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