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文

【植物界全系列】川续断目—败酱科(上):缬草

时间:2022-10-06 01:45:30 热文 我要投稿

川续断目—败酱科(上):缬草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川续断目

败酱科

 

败酱科(学名:Valerianaceae)是川续断目下的一个科的植物,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将本科植物和忍冬科合并。

1.亲缘关系

本科植物与忍冬科Caprifoliaceae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可能由已绝灭的共同祖先演化来的,两者都同样具有对生叶,聚伞花序,5数的合瓣花冠,子房下位等特征,因此,Airy-Shaw(1973)曾认为忍冬科通过荚蒾属Viburnum与败酱科相联系;但忍冬科的双盾属 Dipelta 的花冠筒基部一侧是囊肿、其内具蜜腺,果实与增大成圆翅状小苞片贴生,与败酱属Patrinia的关系更密切。

2.形态特征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极少为亚灌木,有时根茎或茎基部木质化;根茎或根常有陈腐气味、浓烈香气或强烈松脂气味。茎直立,常中空,极少蔓生。

叶对生或基生,通常一回奇数羽状分裂,具1-3对或4-5对侧生裂片,有时二回奇数羽状分裂或不分裂,边缘常具锯齿;基生叶与茎生叶、茎上部叶与下部叶常不同形,无托叶。

花序为聚伞花序组成的顶生密集或开展的伞房花序、复伞房花序或圆锥花序,稀为头状花序,具总苞片。花小,两性或极少单性,常稍左右对称;具小苞片;花萼小,萼筒贴生于子房,萼齿小,宿存,果时常稍增大或成羽毛状冠毛;花冠钟状或狭漏斗形,黄色、淡黄色、白色、粉红色或淡紫色,冠筒基部一侧囊肿,有时具长距,裂片3-5,稍不等形,花蕾时覆瓦状排列;雄蕊3或4,有时退化为1-2枚,花丝着生于花冠筒基部,花药背着,2室,内向,纵裂;子房下位,3室,仅1室发育,花柱单一,柱头头状或盾状,有时2-3浅裂;胚珠单生,倒垂。果为瘦果,顶端具宿存萼齿,并贴生于果时增大的膜质苞片上,呈翅果状,有种子1颗;种子无胚乳,胚直立。染色体基数一般 x=7,8。但败酱属x=11,Fedia n=2x=16。

3.主要价值

有些种可提取挥发油,如印度甘松2000年前便运至罗马作香料。缬草药用,治心脏病和神经系统病。败酱(Patrinia)可治疽痔。临床上常与红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黄等配伍,用治肠痈(急性阑尾炎);与鱼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芦根等配伍,用治肺痈(肺脓疡);与银花、连翘等配伍,用治疮痈肿毒,同时用本品鲜草捣烂外敷。配红花、山楂等药,治产后瘀血,腹中刺痛等症。配蒲公英、金银花,用治急性结膜炎、结膜充血肿痛;配茵陈、栀子等治急性黄疸性肝炎。

本科有些种类可供药用,或作调香原料,少数种类的嫩叶可食用。

4.缬草属

缬草属(学名:Valeriana)是败酱科被子植物,包含多种植物,其中最有名的是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部分种生长于欧洲本土,还有一些在北美洲和南美洲,特别是在安地斯山脉。

属名Valeriana源于拉丁语valeo,意为“使强壮”,指本属植物多入药。

(1)植物学史

缬草属在欧洲已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可作香料、药用及观赏。在欧洲及美国常被用于治疗轻、中度失眠。缬草及其制剂已被20多个国家药典收载。有关种类及分布的记载,存在不同的看法。中国植物志认为有17种2变种,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则收载10种。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标本馆、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标本馆、江苏省植物研究所标本馆、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标本馆等处均存有其标本。

(2)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或根状茎常有浓烈气味。

叶:对生,羽状分裂或少为不裂。

花:聚伞花序,形式种种,花后多少扩展;花两性,有时杂性;花萼裂片在花时向内卷曲,不显著;花小,白或粉红色,花冠筒基部一侧偏突成囊距状,花冠裂片5枚;雄蕊3,着生花冠筒上;子房下位,3室,但仅1室发育而有胚珠1枚。

果:1扁平瘦果,前面3脉、后面1脉、顶端有冠毛状宿存花萼。

(3)生长环境

缬草喜冷凉、湿润的气候,每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地上部枯萎,翌年春土壤解冻后,再度发芽。

本属约有200余种,分布于欧亚大陆、南美和北美中部。中国产17种2变种。

(4)缬草

缬草(学名:Valerianaofficinalis)是一种多年生耐寒开花植物,在北半球每年6月至9月是其花期,会开出芬芳的白色或粉红色花朵。当花朵被放在花瓶里时,其散发出来的香味因过于浓烈,会令人难以忍受。

缬草原产于亚洲部分地区和欧洲,现在已被栽培到北美洲。其茎叶被一些鳞翅目物种(蝴蝶及蛾)的幼虫当作食物。

缬草在药理学和本草疗法中是一种草药,其根部作为膳食补充剂使用。缬草经浸软、研磨、脱水后被放入方便的包装中,如胶囊,具有镇静和抗焦虑等作用。而16世纪时人们曾利用缬草制作香料。缬草常用于治疗失眠,它可以被认为是安眠药物的替代疗法。它有时也被用作镇静剂,如在治疗某些焦虑症苯二氮平的替代药物。

人体必需氨基酸中的缬氨酸就是根据此植物命名的。

①历史

缬草至少是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被当作一种草药使用。希波克拉底描述了缬草的特性,之后盖伦指出其可作为治疗失眠的药物。

在瑞典中世纪时期的结婚典礼中,缬草有时候会被新郎戴在礼服上以防精灵嫉妒。

在中国,明代时已有使用缬草的纪录。历史上很多国家的药典都曾将缬草作为草药收录,《中国药典》亦曾收录一种中国缬草蜘蛛香(Valeriana jatamansi,别名马蹄香)。

日本宽叶缬草(Valerianaofficinalis var. latifolia)、印度缬草(Valerianawallichii)和墨西哥缬草(Valeriana edulis)是现代商用制药的主要原料。

②命名

一种说法认为缬草的英文名字Valerian源自拉丁文valere,其意思为“使强壮或健康”,通常认为是指其药物用途,虽然也有很多人认为也可能是指其强烈的香味;而按照《牛津英语词典》第二版(1989年)所述,valerian出自人名Valerius的拉丁文形容词形式。缬草的德语俗名Baldrian源自北欧神话中的神,意为“巴德尔之光”。

③生长习性

生山坡草地、林下、沟边,海拔2500米以下, [2]  性喜湿润,宜选地下水位高或低洼地种植,并要有良好的灌溉条件,耐涝,也较耐旱。土壤以中性或弱碱性的砂质壤土为好。

分布中国东北至西南的广大地区,在西藏可分布至4000米。欧洲和亚洲西部也广为分布。各地药圃常有栽培。

④医药用途

缬草可缓解失眠、睡眠障碍、慌乱、焦虑症以及其他失调病症,同时也可放松肌肉,使内环境恢复稳态。缬草似乎往往在服用较长时间(数周)后才生效,不过也有很多使用者发现其立即起效。缬草传统上也用于治疗胃肠道疼痛及肠易激综合征。从利害关系角度来说,缬草有时被推荐为一线治疗方案。缬草往往作为停止服用苯二氮䓬类药物的过渡药物,也常被认为是其有效的代替品,然而近期有研究认为缬草并没有这些疗效。

缬草在中医学作为镇静剂使用。目前缬草是治疗失眠的有效药物,而近期的一项综合分析为此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缬草已被推荐为治疗癫痫的药物,但还没有研究作支持,不过其所含成分之一的类似物——丙戊酸已被用作抗惊厥和情绪稳定药物。

在美国,缬草作为营养补剂来出售。将缬草作为膳食补充剂的治疗方法已非常流行,特别是在1994年美国《膳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DSHEA)通过后。该法案允许代理商以非处方补剂的形式销售,因此他们就可以不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规章限制。

(5)蜘蛛香

蜘蛛香(学名:Valerianajatamansi Jones)是败酱科、缬草属植物。分布于印度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河南、陕西、湖南、湖北(宣恩、鹤峰、利川、建始、巴东等)、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生长于海拔2500米以下的山顶草地、林中或溪边。喜湿润环境,耐涝,也耐旱。土壤以中性或弱碱性的沙质壤土为适宜。

药圃常有栽培,药用或香料用。根状茎含浑发油,根含柳穿鱼苷异戊酸酯,水解后产生柳穿鱼苷和异戊酸,并含有15-羟基-缬草酮、β-香柠檬烯。蜘蛛香味辛、涩;性凉;具有消食健胃、理气止痛、祛风解毒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胃痛腹胀、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胃肠炎、痢疾、风湿疼痛、腰膝酸软等症。

5.新缬草属

新缬草属(学名:Valerianella),又名歧缬草属、小缬草属,是败酱科下的一属,包含约80种植物,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非和北美洲,此属中最主要的物种是莴苣缬草。

莴苣缬草(学名:Valerianellalocusta),又名野苣、羊莴苣,是败酱科新缬草属的一种双子叶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原产于欧洲、北非及西亚。

莴苣缬草的叶为靠近地的基生莲座叶丛,叶为匙形,长达15.2厘米。其耐寒性很好,被列入USDA耐寒性第5类,在温带地区作为冬季绿色蔬菜种植。当气温变热时,会抽苔结子。莴苣缬草生长在欧洲部分地区,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在欧洲和亚洲,莴苣缬草是一种耕地和闲置地上常见的野草。在北美洲,它们已经逸生到野外,在东部和西部沿海都已成为归化植物。

莴苣缬草最初由欧洲的农夫拿来做为动物的饲料,后来由路易十四的皇家园艺师让-巴蒂斯·德·拉·昆提涅(Jean-Baptiste de La Quintinie)推广到全世界。

莴苣缬草与很多绿叶蔬菜一样,含有丰富的营养,其维生素C是生菜的3倍,还含有β-胡萝卜素、吡哆醇、叶酸、维生素E以及ω-3脂肪酸。花期之前采摘的莴苣缬草品质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