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民企最有进取精神的公司——华为集团,终于露出了疲态。
2022年8月22日,一向乐观、积极、进取的华为老板任正非在华为内部论坛发出一篇题为《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的文章。
文章的具体内容,网上传的很广,大家一搜就能找到,这里不再列举。
只是重点看看任总对于未来的几个观点。
1、未来十年应该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
2、2023年甚至到2025年,一定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的纲领活下来,有质量的活下来。
3、(华为)要先想办法度过这三年艰难时期,生存基点要调整到以现金流和真实利润为中心,不能再仅以销售收入为目标。
4、首先要活下来,活下来就有未来。
一句话——活下去。
2
虽然华为属于高科技制造业,但是任总的“活下去”恐怕却是中国房地产底层最大的隐忧。
因为,实际上从2018年开始,中国实体经济发展速度已经无法承载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
这或许是中国2022年房地产萧条最底层的原因。
虽然中国当代史的转折点是1978年,然而,中国实际上经济高速稳定发展的转折点是在90年代初。
中国经济已经近30年没有大的萧条和停滞。
当年,邓公南巡,开启了中国将近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此后中国经济虽有磋跌,但是始终是总体向上的。
1993年前后,我们经济出现问题,但多集中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南方私营经济欣欣向荣。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但是影响局限于外贸和金融。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但影响产业也多在金融和海外进出口。
2013年前后,国内三去一降一补,但是经济的问题始终局限于某个行业。
比如矿产、房地产、重污染化工,和一些省份,比如东北,比如山西、河北。
从全局看,我国已经三十年没有发生过大的类似于全国、全行业的经济萧条甚至危机。
在很多中国人看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应该是常态。
中国没有大的经济萧条,应该是常态。
中国不会出现全行业性的经济衰退,应该是常态。
然而,这种“应该常态”或许是一种错觉。
3
我始终认为, 房地产就是实体经济的一种映射,一种倒影或一种体现。
打个不恰的比喻,实体经济是天上的明月,而房地产和金融则是水中的月亮。
天上的月亮越明,则水中月亮越亮。
如果天上的月亮被乌云遮挡,则水中就不可能有月亮。
所以,当你再扫视中国房价地图就会发现,中国所有房价比较高的地方,都是实体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除了极少数如三亚、陵水等中国有独特资源的城市)。
珠三角的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等
长三角的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宁波等
京津冀的北京,且只有北京。
这些城市,没有一个是经济长期很差,或者属于衰退行业集中城市。
逻辑很简单,只有实体企业好,才能经济好,才能居民收入高,居民收入高才能有钱,更重要的是对未来有信心和预期,才会买房,才会敢还房贷,甚至长时间几百万二三十年的房贷。
这样房价才会高,二手房才会涨。
4
几年前,万科的郁亮老总亮出了万科口号——活下去。
此时此刻,华为的老板任正非也亮出了口号——活下去。
然而,这两个“活下去”的深层次意义是不一样的,郁总的活下去,是指行业困难,房地产进入下行期,万科作为中国最大的房企要活下去。
实际上,如果实体经济、全行业经济没有发生问题,房地产的行业调整也是短暂的,这个行业,企业是很容易活下去的。
所以才有了2019年深圳、上海、杭州、合肥等城市房价的又一轮涨价,连疫情都没有拦得住。
然而,任总所说的“活下去”,则是可能更加严重,可能则代表了整个实体经济都进入了萧条。
而实体经济的萧条,一定会决定房地产行业更加不振。
很多人有个误解,认为2022年房地产行业的不振是2021年政策打压的结果。
然而,我却认为2022年房地产行业空前萧条是来自于从2018年开始的中国经济,尤其是外循环经济的不振,一段时间积累产生的结果。
调控的强与弱只是强化或者弱化了这个问题,影响的是力度而非方向。
说白了,未来中国的房地产时候能否会重振雄风,短期来看,政府调控会起到到决定性作用 。
比如,现在你敢放开深圳的限购和二手房指导价,深圳不出半年会给你来个市场暴涨,然后带动广州。
但是,长期看楼市的兴衰一定取决于实体经济尤其是外循环实体经济的强与弱。
未来10年,中国经济能会像2000年之后,回到5%以上GDP增长率,则楼市一定会复兴。
未来10年,中国经济如果从此只能在1-2%徘徊甚至阶段性负增长,则楼市也会长期低迷。
请记住,楼市一定是经济的映射,经济是楼市的基础。
经济好的城市,楼市即使不好,也会补上这一课,比如这2015年的苏州。
经济不好,楼市即使现在很好,也很难坚持很久,比如刚刚熄火的中国广大北方城市。
5
回到开头,任总最令我担心的一句话就是
——未来十年应该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
中国经济实际上已经深度嵌入到世界经济上,单纯靠内循环是不行的,而华为又是中国国际化最高的公司,代表了中国民企出海力度最大的企业。
所以,任总开始担心,开始悲观,应该不是杞人忧天,而是的确出现很大的问题。
这种问题,不是单靠——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调整国内经济能完成的)。
就像控制疫情,国内执行再严格的动态清零,但是我们是无法控制国外蔓延的。
疫情短时间内结束就像2003年的非典一样消失,已经没有人抱有希望。
二十一世纪的2022年,会不会变成二十世纪的1929年?
虽然,现在的情况还没有那么糟糕,但是我们不能肯定情况会不会更糟。
毕竟从那场危机中经过的人,现在至少已经接近百岁,这个星球上的人对这场危机的感受多存在历史教科书上。
而对于我国,世界性大危机,全行业大危机,所有的中国人从未经历。
国外影响国内,国内实体经济影响楼市。
而这应该就是中国楼市最底层的隐忧,而这不是单单救市开放限购、降低利率可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