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进寺庙内有块方碑记载,早在宋代大理国统治建水时期,这里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常见一只鹿出没其间,一天,有人逐鹿至林中,鹿忽不知去向,只有一异人前来,指着森林对众人说:“鹿居此久矣,汝辈为何取它?”言毕,亦复不见。众人皆惊诧,以为遇到神人仙鹿,便立小庙,绘塑神像以祀。许愿求神者认为灵验,香火日盛。
到了元代元贞年间(1295一1297年),郡人何昌明于此大兴土木,请来中原工匠,改建为一殿二塔,绘塑佛、菩萨、大士之像,栖住持,每日晨钟暮鼓,香烟缭,成为参禅拜佛之所。并取前述异人事,书“指林寺”,匾悬于门楣。
指林寺占地只有530平方米,受多年的战乱,自然侵蚀,文革时期的破坏,加建水经济实力差,文革后没有重修,现仅存牌坊和正殿。
步入指林寺,首先映入眼帘是一座精致的牌坊,牌坊两例的石基上各立着一只神态生动的麒麟,麒麟身上站着护鹿的仙翁和道士。麒麟似乎要托着仙翁和道士腾空而去,又像两名威武的天神,日夜守卫着寺院。
一块红色的匾额上写着“指林禅寺”,匾额之上是彩绘的木料建构和精美的雕花,彩绘的颜色以蓝色和绿色为主,象征着纯明和透澈,是一方净土。
过了牌坊是便是正殿,座南朝北,建在一米多高的台基上,是一座气势宏伟的宋式风格的古建筑。正殿由汉白玉栏柱围着,丹樨前也有一精致的牌坊,匾额写着“第一山”,相传为之来滇的明第二任皇帝“建文帝”光顾指林寺所题。
正殿重檐歇山顶抬梁木式结构建筑,布局五开间回廊式,面阔23米,进深21米,全殿由32根巨柱支撑,斗拱飞檐。保持完好,经古建筑专家鉴定,确实为元代古老木构架建筑,国内罕见。
大殿内有三幅壁画,分别是大殿正后墙上的《供养礼拜图》,左面墙上的《万年无观音三十二应遍尘刹图》,右面墙壁上的《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变图》。三幅图均是长2.45米,宽1.7米。有的画面已模糊不清。
我想这画里一定会有很多遥远的故事,隐没于曾经繁华之中,被现代封存,也许记载着寺院久远历史,世事流转在这“娑婆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