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未来中国2》的经纬

在不缺「电子榨菜」的暑期档,东方卫视却端上了一碟「最有营养的电子榨菜」——

《未来中国》第二季。

这是一档「以青春之名,燃科学之光」的前沿科学思想秀节目。每期邀请一位前沿科学领域背后的顶级科学家,还有一群有脑有颜的硬核青年,他们用眼力、脑力、表达力进行一场科学认知竞演较量,与科学榜样在多维度的科学空间围坐会谈,他们探索前沿科技、解读人文社会,延展科学精神,共同探讨未来中国。

除了在东方卫视首播之外,还在安徽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联播,形成「长三角科学思想传播带」。

而这部作品,也是继《闪亮的名字》《时间的答卷》后,制片人陈辰的最新力作,在她从主持人到制片人的人生经纬上,有着特殊意义:

「《未来中国》对我而言,是有非常特殊的意义的,因为它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以前做英雄人物、做党史节目,内容上更偏向于讲述『人的故事』;但是,《未来中国》是一个科学谈话节目,要把比较难的、高深的、离大众比较遥远的硬核话题,拆解成有趣的东西。从节目内核上讲,这和之前节目完全不同」,陈辰说。

然而,笔者却看到了,节目组恰恰用自己此前做节目的经验,形成了这档节目的经纬——

节目组以擅长的「人」为纬,以硬核的「科学」为经,交织出一个有血有肉、有硬核有软文化的未来中国。

经纬交织,用最贴近大众的人话,讲离大众较远的事业,由此,把未来中国拉近今日中国。

每一期节目,可以理解为一条伸向未来中国的经线。

《未来中国》第二季探讨的话题涉及人工智能、深空探测、国产大飞机、国产造芯、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生命医学、古生物进化、城市生命体等领域,将国家远景目标里那些「可期的美好现实」给大众做了一次科普。

你既会看到今日之中国——

比如在深空探测领域,今日之中国是唯一一个同时在火星和月球上开展探测的国家,也是第二个登上火星的国家;

比如在飞机研制领域,中国是第一个提出「三减」(减重、减阻、减排)的国家,因此自主研发的C919的飞机阻力比同机型降低了5%。

也会看到未来之中国——

关于未来交通,吴光辉院士畅想的是人工智能管理下的「立体交通」;

关于未来教育,郭毅可院士认为「判断力」将会成为新的教育标准。

你既会「知其然」——

比如这半年来,「大语言模型」成为了流行词,但到底什么是「大语言」?

节目便简单扼要地告诉你,「是一个从一千亿到一万亿参数之间,这种规模量级的人工智能」。

也会「知所以然」——

比如人们都知道C919作为中国第一架自主研发大飞机意义非凡,但为什么非要自主研发,却未必每个人知其然。

节目便给你算了一个经济账:「大飞机的投入产出比是1比80,一般一架大飞机订单达到400-500就能达到盈亏平衡点,而C919已经有了1000多的订单,预计可以达到2000-3000」,它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实际产生丰厚回报的。

所以,通过《未来中国》,你能很清晰地看到中国的现在与未来、知晓是什么与为什么,一幅完整的,有因果的、有时空的中国图景,便在你面前能够铺展开来。

然而,能够做到这么清晰,并非一蹴而就。

「人变了也没变」陈辰说,「从第一季到第二季,我们的核心主创团队基本没有变,但我们对科学话题却有了更好的理解。第一季的时候,其实非常诚惶诚恐。每个话题,从量子物理到可控核聚交、新能源再到基因等等,都是非常崭新的话题,都是从零开始学习。但是到第二季就相对游刃有余了」。「我职业理想和奋斗的动因是,一直保持一个创新的能力,不管是什么题材,什么形式,都保持出品的高水准。同时也希望身边和我一起合作的人,都能够因为参与到节目的制作中而成长了。这种成长可能是拓宽了眼界,可能是提升了思想的高度等等,进而成为越来越好的自己」。

所以,人的进步和节目的进步,其实形成了一个双向咬合的齿轮,人的进步带来了节目的进步,节目的进步又推动了人的进步。

纬线为人。

人的纬度高低,既在于年龄,也在于阅历。

得益于《闪亮的名字》与《时间的答卷》在「人」上的探索,陈辰把经验带到了《未来中国》,让这个节目不只有科学类别这种不同的「经度」,也有不同类型的人这种不同的「纬度」:

既有「高纬度」的科学榜样;

也有「中纬度」的科学青年团;

还有「低纬度」的热爱科学的小学生。

每期节目邀请一位在这一领域中的泰斗级人物,不只是「理论性的专家」,更是「实战型的专家」。

相较于有些科普节目邀请的是学院派专家,《未来中国》的每一位专家都有丰富前沿实绩,比如谈深空探测领域,就邀请了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谈国产大飞机领域,就邀请了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

不只是「有理想的专家」,还是「有生活的专家」。

他们有理想,就像吴光辉,他既是有方向的人,「我对于飞行相当上瘾,一见到飞机就兴奋,一看到能飞的我就想飞」——这样有热望的人,对于迷茫中尚未找到终生事业的年轻人而言,一定是有触动的;也是有拼劲的人,他在54岁之时,决定去考飞行执照(2017年拿到商用飞机飞行执照),「我这四十年工作,从来没有休过年假,全部到航校去飞行去了」——这样高能量的人,对于低能量态而总提不起干劲的年轻人而言,一定也是有触动的;

他们也有生活,比如贾阳,既在社交中是个幽默的段子手,又在独处中是个浪漫的诗人——这样鲜活的人,对于误以为事业与生活难以平衡的年轻人而言,一定更是有触动的。

而这样的人,就是「这个时代最闪耀的光」,对应节目那句slogan——

「让科学榜样成为这个时代最闪耀的光」。

节目组想要在这个节目中传递的,是人和事业能够齐飞。每一个行业做到极致,都能修炼出一个极致的人,顶峰的事业成就顶峰的人。这种人就是「光」,他们能为社会提供更多能量。

而不同「纬度」的人看同一「经度」的科学,就会产生奇妙化学反应。

所以,节目并非做成「高维度」的科学榜样的单向输出,而是形成了多组对话关系。

既有科学榜样向小朋友的解惑,比如小朋友问生态学家吕植教授,「为什么大熊猫最喜欢吃竹子?」

也有引荐人陈辰对科学榜样的快问快答,「在您眼中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在目前的科学技术中,最危险的是哪一项?」

还有科学榜样向中国青年的提问,比如郭毅可院士问道,「你们希望我们中国的人工智能在20年以后,在世界上是什么样一个形象?」

问,是《未来中国》第二季的重要母题和重要升级之一。有的问题,是有确定答案的;有的问题,是没确定答案的;有的问题,甚至是没有答案的。但是,「问」本身比「答案」更重要,有问题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发展。

经纬

经纬相交,便能实现用最简单的人话,做最复杂的科普。

「我还是希望我们做的节目,能够得到更多观众,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做『最有营养的电子榨菜』。很多时候,观众对娱乐的需求,只要它是榨菜就够了,只要够咸、够辣、够下饭,就能安抚受众味蕾,但是否有营养就没有过多要求;而我们要做的,是逆向思维的,是要让有营养的东西,如何也能做出『下饭感』」,陈辰说。

所以,第二季的《未来中国》,更考虑了大众的口味,进行层层递进——

头部,先用人们最关心的话题,引人入胜。

这从选题上就要有所奠定,在保证科学的前沿性的同时,又是与当下的产业、大众的生活,能比较贴近的。这样才能从「选题」扩展到「话题」。

比如第二期人工智能主题的开篇,聊的就是让人工智能参加中国高考,竟然考了能上北京211大学的511分——高考这个话题,瞬间抓住观众;

比如第四期大飞机主题的开篇,「你知道吗?在我们的头顶上方,每天有约20万架次的人类飞行活动,有约100万人同时双脚腾空。但却没有一架民航大飞机,刻有中国制造,直到2023年5月28日」——以扎实的数据与第二人称的代入,引起观众共鸣。

中部,用青年语态的脱口秀,持续抓住观众。

这些科学脱口秀,既硬核,又有趣。

比如丁若虚的《世界上最难考的证,有多离谱?》,把C919比喻成了「世界上最难考生」,它的研发之路比喻成了「世界上最难靠的证」,这个考证之路,至少需要十年,协助考证的人至少好几十万,要满分通过考试,才能拿到翱翔天空的通行证。一番演说下来,吴院士感慨道:「谢谢你把我们取证的难度和我们工作展现出来了,非常感谢」。

而第二季最重要的升级之一,也体现在这个板块中——

为了充分的可视化,相较于第一季是以脱口秀为主的形式,第二季增加了大量的外拍。

比如大飞机这期,就亲自去乘坐C919进行「飞行体验测评」,令陈辰都大感意外的用心之处在于,科学青年团的成员特地返程坐了另一架飞机,来做噪声对照测试;

比如人工智能这期,科学青年团成员张佳伟来到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亲眼见证截瘫患者在外骨骼技术下站起来的一幕;

比如保护生态这期,科学青年团的成员们实地到了四川关坝大熊猫国家公园,探访野生大熊猫。

收尾,引领观众进行更高维度思考,留下让人反刍的余韵。

相较常规操作,《未来中国》是少数给观众留下开放性问题的节目——

不是给观众留下答案,而是给观众留下问题。

它让各个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留下他们的「未来之问」:

吴光辉院士的未来之问是,「未来人工智能能代替人类完成梦想吗?」——这是关于人类价值与自我实现是否剥离之问。

吕植教授的未来之问是,「如果地球母亲不在,孩子何去何从?」——这是关于人类命运与地球命运的终极之问。

而这,就是陈辰所说的,「有营养的电子榨菜」,它是经得起大脑的反刍的,经得起时间的反刍的。

1号结语

而「未来中国」中,一定还有「未来中国的媒体业」与「未来中国的媒体人」。

它没有成为单独的一期选题,但早已落实在节目幕后与践行之中。

陈辰说——

「当下媒体和技术更迭实在太快了,如果要设定一个理想,起码也是以五到十年为一个单位的。可是在五年后,我们的媒体究竟是怎样的呢?电视媒体、长视频与短视频,三者之间会是什么一种关系?AR、VR、AI技术又会给人们的视听带来什么一种变化?我很难预料。

但能确定的是,作为制片人或者媒体从业者,一定要保持一个持续的创新力和不断进步的制作水准,保持如饥似渴的学习、进步的动能,清醒的头脑、敏锐的行动,这样,方能站在趋势前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未来中国2》的经纬  经纬  经纬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未来  未来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