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说过妇女可顶半边天,而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也有非常多著名的女性政治家,要说起最为著名的那么必然要提起宋氏三姐妹,而宋氏三姐妹当中又以宋庆龄最为著名。
宋庆龄作为孙中山的夫人,自加入革命事业开始70多年一直兢兢业业为革命事业而奋斗,在历史的浪潮中她也一直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革命进行到底。
宋庆龄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其成绩远比她的姐姐和妹妹来得高。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宋庆龄担任新中国的国家名誉主席,之后先后担任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副委员长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等重要职位,广受中国人民以及海内外华侨的爱戴。
1981年宋庆龄因病救治无效死亡,之后国家按照宋庆龄的遗愿将其埋葬在上海万国公墓宋家墓地。宋庆龄之所以没有选择葬入八宝山和南京孙中山公墓,就是为了葬在父母身边,想要在去世之后常伴在父母身边。
宋庆龄去世之后举国哀悼,与宋庆龄友谊颇深的邓颖超主动承担起了承办宋庆龄丧事的任务。1984年6月4日宋庆龄的国葬之礼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的200多名政界人士以及热心群众前来送别。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及国务院三方联合发表公告宣布国葬,宋庆龄先生的葬礼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比周总理甚至毛主席的还要郑重。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宋庆龄先生作为一个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在七十年的生涯里为人民和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葬礼原定于上午10点开始,但却因为特殊原因提前了五分钟。邓颖超为何要将葬礼提前五分钟呢?其中又有什么样的缘由呢?宋庆龄先生又为人民做出过哪些卓越的贡献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详细地了解一下。
出身名门一心革命
宋庆龄其父宋嘉树是孙中山的挚友,宋嘉树是那个时代著名的实业家,宋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所以宋庆龄从小的生活十分优渥。但她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并非一直贪图富贵。
在父亲的影响下宋庆龄从小就十分爱学习,在学校学习过程当中接触到了革命思想,也了解到了如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之后随着辛亥革命爆发,中国全面进入了革命时期,宋庆龄看着革命先驱者在战场上节节胜利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在大学毕业之后宋庆龄成为了孙中山先生的秘书,两人在革命事业当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革命事业遭遇挫折后宋庆龄在孙中山身边不离不弃,一直给予孙先生鼓励。后来两人在异国他乡结为伴侣。对此其父宋嘉树是十分反对的,因为这位心系儿女安危的父亲眼里,革命无疑是危险且充满荆棘的,她不愿意女儿跟随孙中山去冒险。
之后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宋庆龄一直陪伴在孙中山身边,跟他共同面对一次次革命当中的枪林弹雨,直到最后孙中山因病逝世。
虽然自己的爱人伟大的革命先驱者已经离世,但宋庆龄坚持革命的内心一心想要实现孙中山先生的遗愿。之后宋庆龄以一个女子之身奔走在革命一线,并且极力促成国共合作,坚持将革命进行到底,国共第一次合作宋庆龄先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27年国民党发动四一二政变,毅然决然地撕毁中国合作条约。而宋庆龄先生在此时非常坚决地站在了共产党一边,宋庆龄与多名国民党左派成员联合毛主席中共领导人发表通电,对蒋介石破坏革命统一战线的行为发出严厉谴责。
之后汪精卫等人继续反共行动,宋庆龄第一时间发表公告宣布与破坏统一战线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决裂,之后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以共产党为首的革命队伍当中。之后中共决定在南昌发动起义,宋庆龄时任起义革命委员会七位委员之一。
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了南昌起义失败,宋庆龄先生几经辗转去往了欧洲,1931年宋庆龄从欧洲回国,回到上海之后宋庆龄以无产主义战士的身份发表宣言,声讨国民党政权是军阀主义帝国主义。宋庆龄的宣言发出之后,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之后她又在上海建立中国民权同盟,积极营救那些被国民党迫害的政治犯,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共党员以及爱国人士。
团结各界人士,为统一革命战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宋庆龄作为一个革命主义战士,一直奋战在革命一线努力促成抗日统一战线。在宋庆龄不断地奔走之下,加上社会各界以及舆论的压力,最终国共双方达成了抗日统一战线。
在日军侵华全面发动之后,国民党部队在抗日战线上全面败退,日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东北华北大部分地区,国内出现了大面积的恐日现象。
这时宋庆龄再次站了出来写下了《中国是不可征服的》一文,此篇文章先后被刊载在影响力极大的各大报社,在社会各界引起了非常大的积极反响。后来宋庆龄奔走在全国各地,发表演讲坚定了社会各界的抗日立场。
在抗日进行到最为艰难的时刻,宋庆龄奔走在社会各界宣传共产党在抗日期间的英勇表现,并且面向社会各界募捐医疗物资,给中共抗日前线提供了非常多的医疗援助,白求恩以及马海德等国际友人,就是在宋庆龄的介绍下去往的抗日革命根据地。
在淞沪会战时宋庆龄在上海主持召开世界反战委员会远东会议,邀请欧美各国参加全力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虽然最终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但却得到了世界各国进步人士的支持,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先生还曾特地为此发声。
在抗日战争时期宋庆龄先生一直奋战在抗战一线,她努力为抗战募捐提供各种援助,也努力发动社会各界希望通过舆论让全国人民统一起来一起抵御外敌,可以说宋庆龄先生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内战爆发前期,宋庆龄积极促进国共和谈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中国人民耗时多年终于获得了这场举国战争的胜利。但此时的国民党反动派却蠢蠢欲动,意图发动内战将共产党消灭在未崛起之前。
国共双方虽然名义上进行过多次会谈,但国民党反动派在谈判桌上咄咄逼人,就是想在各种掣肘我党的发展。而在内战即将爆发的关键时刻,宋庆龄发表声明,倡导美国人民制止美国在军事上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此举得到了美国各界人士的广泛支持,美国政府也只能在舆论的压迫之下放弃支持国民党,将双方拉回到谈判桌上。
之后宋庆龄还积极倡导社会各界人士募捐大量财物,为解放区内送上了大量的医疗物资以及战后重建物资,给解放区的战后重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虽然之后内战不可避免地爆发了,但宋庆龄先生仍然非常坚定地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多次公开发表反对内战宣言。
直到1949年内战形势几乎尘埃落定,宋庆龄写下了《向中国共产党致敬》一文,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中国共产党的伟人毛主席 周总理等人,都把宋庆龄看成了亲密的革命战友。所以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时刻,毛主席便邀请宋庆来前来首都参加新政协协商会。
而宋庆龄也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任政府班子的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在建国之后宋庆龄一直奋战在建设祖国的一线,为关爱妇女儿童等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并且在国内外有着非常高的声誉,所有海外华侨以及各界人士对于宋庆龄先生都十分地敬重,这位伟大的革命战士可以说把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一直未能加入中国共产党,直到晚年才完成心愿
宋庆龄作为曾经的国民党人士,却在一次次革命斗争当中毅然决然地站在了共产党这边,可见她对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有多么地失望。
但谁也不能否认宋庆龄作为孙中山的夫人,在国民党与社会各界人士当中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以至于蒋介石把宋庆龄视作同毛主席和周总理一样的眼中钉肉中刺,甚至一度把其列上了暗杀名单。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宋庆龄也曾先后四次向中国共产党递交入党申请,但我党高层再三思索之后还是拒绝了请求,为此毛主席还特地跟宋庆龄进行了一次谈话。毛主席说宋庆龄先生在党外的作用要比党内要大得多,而且宋庆龄虽然没有入党,但她却可以参加党内各种重大议事,跟入党没有太大的区别。
一直到1981年5月党内同意了宋庆龄的入党申请,此刻她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但就在宋庆龄入党半个月之后,却因为癌症在北京救治无效身亡,享年88岁。
宋庆龄不但与毛泽东以及周恩来这些领导人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而且与周恩来的夫人也相识多年,两人在这么多年的革命斗争当中也结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
当初在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邓颖超正值第二次怀孕,噩耗传来之后直接导致了孩子早产。之后周恩来和邓颖超还是在宋庆龄的相护之下才安全到达上海。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关爱儿童和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方面,两人也配合默契亲密无间。到后来周总理患癌症,身体逐渐消瘦,宋庆龄就把家里的鸽子蛋攒下来送去给周总理补充营养。而周总理去世之后,宋庆龄第一时间赶到北京安慰陪同邓颖超,劝慰她不要太过悲伤。
邓颖超深知宋庆龄性格,葬礼提前符合宋庆龄的想法
宋庆龄去世的消息公布之后邓颖超内心悲痛无比,第一时间向中央主动请缨,带队前往上海主持宋庆龄的葬礼并且送这位昔日好友最后一程。
中央很快同意了邓颖超的要求,本来按照宋庆龄死前的遗愿她的葬礼一切从简,尽量不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麻烦。但宋庆龄先生一辈子为国为民操劳,而且还是当时的国家名誉主席,所以葬礼绝对不能办得太过简单。
宋庆龄先生的葬礼最终按照国葬的规格举行,但按照宋庆龄一切从简的遗愿将参加的人数从原来的500人削减到200人,总体来说就是规格不变人数减少,既符合了宋庆龄的身份也遵照了她的遗愿。
葬礼当天天气非常地炎热,在这200名参加葬礼的代表当中有来自全国的妇女代表以及儿童代表,还有很多年龄较大的领导人,这些人有些与宋庆龄的工作息息相关,有些人有她友谊深厚。
大家早早来到公墓等待,为的就是最后一次瞻仰宋庆龄的遗容。但炎热的天气却制造了非常大的麻烦,代表当中一些身体较弱的人因为长时间等待,加上天气的炎热脸色已经有些苍白了,很多人也汗流浃背。
如果按照原来的时间进行葬礼很有可能这些身体较弱的人会支撑不下去,宋庆龄身前一直为人民奉献而且体谅民间疾苦,如果继续让大家因为她的葬礼受苦,显然与她一直坚持的风格不符,如若宋庆龄在这也不会忍心看着这些人受苦,于是邓颖超在思索片刻后便决定即刻进行葬礼。
即便让这些人少受一分钟的苦也是值得的,于是原定于在10点准时举行的葬礼就在邓颖超的主持下提前五分钟进行。这样做法完全契合宋庆龄身前的一贯生活作风,也体现了领导人体恤群众爱惜群众的美德。
虽然葬礼提前可社会各界人士对于宋庆龄先生的尊重和爱戴却没有丝毫减少,这位为了中国革命事业奋斗一生的女人,注定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高贵品质值得所有人爱戴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