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寸感就是边界感,也就是底线。
说话要有分寸,就要搞清楚自己的身份与角色,明确自己的目的,确定说话的方式,还要掌握说话的时机,分清场合,了解说话的对象,分析解读对方的意图,观察对方的反应,如此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让对方感受到你说话有分寸。
一、搞清楚自己的身份与角色
说话之前,先要审视自己,了解清楚所处的环境。
先看看自己的身份地位是什么,我是什么样的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应当要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
比如,领导带你去一个饭局。除了领导,其他人都不认识。但事先领导告知,这些人都是同行业的精英。
在饭局进行中,领导让你提一杯酒。
这时你就要明白,你的身份地位,扮演的角色,应当要表现出什么样的人设。
正确的做法是:你站起来,说:今天非常感谢领导今天组的局,才让我有幸认识这么多业界精英,我叫某某某,现在公司里负责XXX,我借这个酒,祝在座的各位工作顺利,事业蒸蒸日上。
再比如,这时酒桌上一个老总跟你说:“听说你现在做得很不错。”
你可以这样回答:“那可不,都能跟您坐在一块吃饭了。”
虽然自己身份不同,但不卑不亢,既能让自己得到认可,又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二、明确自己的目的
1、你想取悦他人,做法不一样。有句话叫:见人矬寿,见物增价。
意思就是见面的时候,年龄要往小的说;看见别人的物品时,再往高了说。
比如你看起来30岁左右吧?实际对方年龄已经40出头了。对方肯定高兴,尤其是女性。
看见别人戴的手表,哪怕你一看只值几百块钱,你也一定要往高了说:这表得大几千吧?
2、你的目的是在大会上批判歪风邪气,就不是要让人舒服了。
很多人认为分寸感就是要让人感受到愉悦。这不完全对。应当是能达到你的目的。
比如康熙王朝,有一段戏,就是康熙大骂群臣的。
他就需要在朝堂之上立威,树规矩,批判歪风邪气,因此就需要严厉斥责。
三、说话的方式
要根据目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说话方式。
比如你批评下属时,对于自尊心比较强的,可以点到为止。对于那些性格比较直爽的人,则不宜绕弯子。有些人则要用三明治的沟通方式,有些则要恩威并用,既要用胡萝卜,又要大棒伺候。
再比如:
着急的事,慢慢地说。
大事情,则要条理清楚,把关键性的问题讲清楚。
而对于小事,可以幽默地说。
那些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
对于没发生的事,就更不要胡说八道了。
伤害人的事,不能说,特别是领导问你某某员工如何时,更要小心。
开心的事,看场合说。特别讲自己得意的事情,尽量避开对方的痛点,比如别人收入比较低,你就别提自己最近做生意赚了多少钱,准备买什么豪车。
伤心的事,别到处说。别人的事,小心说。自己的事,千万别说。
四、掌握说话的时机
时机是什么:该你说话的时候,一句不能少,不该你说话的时候,一句话都不能多,该说的无论如何都要说,你不说,就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造成不良的后果。你不该说的,你再想说,也不能说。
举个例子,朋友两人合伙开公司,但大家对于退出机制都不好意思提,后来在共事的时候,彼此之间遇到了问题,也都不好意思说,结果是问题越积越多,两人的隔阂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大爆发,不仅合作不下去了,连朋友也没得做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人认为,我这人就是直,有什么说什么。实话实说是真,但实话全说就是蠢。
五、注意说话的场合
比如,大家公认的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说的就是要注意场合。
再比如,有些人喜欢开玩笑,但不分场合,也不分对象。殊不知,每个人的底线都不一样,有些人无所谓,也有些人在这个场合开玩笑没关系,但换一个场合,他就不行。
开玩笑,对方愿意开的那才叫玩笑。对方不愿意的那叫取笑。
六、分析解读对方的意图,观察对方的反应
说话时,要注意别人的反馈,同时也要解读对方的意图。不要傻不拉几地自顾自地说。
举几个例子:
1、 你提了一个问题,别人给了一个模糊的答案,就不要再追问了。
一位不太解的同事,假如你问他小孩几岁了,他说得模模糊糊的,或者干脆避而不谈,就不要再问了。大概率是别人有难言之隐。
2、不要强行分享
我碰到一个同事,你同他聊天,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而且还意犹未尽。整个过程都是他一个人在那里说,不管你听不听得进去,他只管他自己说话。
到后来,见着他就找借口走掉,怕他了。
总之,要做到说话有分寸感:就要明白在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什么人说什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