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传

中医的不传之秘不在于药物而在于量,其实关键在一个画龙点睛的药

时间:2022-04-22 05:31:43 热传 我要投稿

在临床上也摸爬滚打过几年,不能说有丰富的经验,但是有点小技巧现在的确可以分享出来,比如老话说中医的不传之秘不在于药而在于量,如果一个给大家一个所谓的秘方没有剂量那么就等于没说,事实上真是这样神秘吗?其实并非如此,中医药方子千变万化但是明白其中的精髓,药物完全可以增减变化的,而其中关键的点在于能否领悟到这个方子中一个或几个关键性的画龙点睛之药,如果没有这些药,那么整个方子就没有效果,所以中医的不传之秘应该在这个画龙点睛的药物上。

1.奇怪的改处方

之前在临床上也非常喜欢收集各种好的方子,特别是有精彩的医案方子,更是会收集起来在实践中应用,但是有时候总感觉像是少了什么东西,疗效一直上不去,其中就一个典型的治疗颈椎病的方子:葛根汤,这张方子是治疗颈椎病最为经典的方药,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不能说百分之百有效,但是只要辨证到位,保证百分之九十的疗效还是没有问题的,除非病人的病程非常长,类型严重,已经到了不得不手术的情况,大部分颈椎病都可以用这张方子解决掉。

但是在刚开始使用这张方子的时候也感受到临床疗效不好,在这基础上用了各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等等药物,结合各种引经药使用,甚至大剂量冲击治疗等等,但是效果总是不如意,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一次交流学习,一个老师称赞开方思路不错,但是方子要稍微改一下,加一味药,加点甘草,要是病人受不了甘草的味道,要么就让病人喝药时候加点白蜜,当时很诧异,这两个药无非就是让药物口感好一点,不至于药喝起来苦得要命,没有这么重要吧?当时也就忽略过去了,但是在临床实践中渐渐发现,不加这些药与加这些药的使用效果真会有差别,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差异会有让最终的临床效果出现差异,这到底是为什么?虽然没有做过大样本的数据分析,但是在治疗过程中遵循着这个方法,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恍然大悟

在一次经典的学习中,学到了《伤寒论》中的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方。讲到了中医中一种结胸病的治疗,这是一种水热相互结合,同时偏于人体的上部,最终影响到人体的颈背部的经脉,出现颈部能仰不能俯,拘紧不适的状态,这个时候就要用大陷胸丸泻下水热,在这个方子中用了泻水逐热的各种药物,这个不难理解,可是在最后服药过程中用了白蜜,为什么要用这个药,难道仅仅为了口感好,为了减轻药物的毒性吗?没有这么简单。

大陷胸丸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方子,算是一个猛剂了,一吃下去就有可能直接达到泻下的目的,可在这个方子里面必须得加上白蜜,其中一位中医大家就嘱咐说,这个病在人体上部,如果直接用泻下的药,那么药物的作用时间就比较短,同时直接跑到人体的下面去了,而疾病的问题是出在上部,如果没有一点让药物留恋的药物,效果就不会很好,必须让这个药物作用在上端,那么用点白蜜是最合适不过了。

这个提点让我恍然大悟,的确治疗人体头颈部的问题,必须要有这样的思维,用了所需的药物后就要想到药物的作用方式,是要药物缓缓下去还是长驱直入呢?关键的因素就在一味画龙点睛的药物上,如果没有悟透这个道理,临床效果可想而知,但是一旦点出来,那么也就是非常简单,其实中医的奥秘就在这里。

3.思考

其实中医博大精深除了这个点之外还有很多东西值得去推敲摸索,用白蜜使得药物多滞留在上部也是一个粗略的解释,现代的药理研究表明白蜜可使得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减慢,作用更加持久,这也符合中医用白蜜做为缓和之剂的缘由,当然也有很多无法解释的东西,没有说清楚前暂且不要去抨击,是不是可以先保存在那里,等待着时间去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