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热门餐厅难订,香港又何尝不是如此?近半年最火的一家当属首尔米其林三星餐厅Mosu开到香港的分店,需提前三个月订位,备受食客追捧。
Mosu的选址就成功了一半,开在西九龙地标性的M+博物馆,可谓万众瞩目,我们下午参观博物馆,随后上天台看夕阳等候晚餐,感觉这安排完美。
步入餐厅也很美,明灭的灯珠映衬维港夜景,楼宇的霓虹照亮户外花园,总共也就二十来个座位,难怪一位难求。
套餐2180+10%,跟我们此行香港吃的大班楼和永相比,定价相对是高的,而菜式则相当精简。
店里的酒单偏弱,选择不并多,侍酒师推荐了几款,我们也相不中,还是自己来吧,一如既往挖掘宝藏产区的酒,挑中一支安茹的白诗南,漂亮的稻草色,圆润又浓郁,致密而丰富,既配得上前菜的海鲜,也扛得下主菜牛肉,总算没有辜负这一夜。
跟服务生沟通有点儿lost in translation,看面孔是华人,开口就说粤语,忽然反应过来我们是内地客人,转口说国语,但普通话实在生疏,最后还是选择用英语。
这种语言上的割裂感也在餐食上体现,说起来是韩餐,但又很西式,借鉴了许多日料元素,还不忘体现香港风味,吃得我们有些不知所踪。
欢迎饮料是韩国米酒加茉莉花,有几分甜酒酿的感觉。
四道小食,循序渐进,展现韩国美味:来自朝鲜海域的甜虾,软、凝、糯,质量出奇好,底下是细腻的土豆泥,显出自然又本真的味道,裹的日本海苔,保持住了脆感。
跟着一道是韩国盛产的植物叫“羊乳”,党参的一种,轻微发酵处理,呼应刚才的海味,我以为是大地的味道。
第三道则是时间的味道,用韩国传统泡菜的手法腌渍紫甘蓝,撒了芝麻和百里香,一层细碎的香。
最后一道掀起小高潮,温热的鲍鱼用腐皮当薄饼做成taco,这鲍鱼怎么可以做到这么软嫩?咬到中心还有几分溏心,配的韩国紫菜风味浓郁,自己挤几滴青柠,还带着些许碳香……它成为了当晚我们最难忘也最满意的一道菜,此后逐渐下坡。
日式的抹茶豆腐,有一个创新的呈现,做成小笼包的样子,配上日料技法的出汁,收口点缀芥末和金箔,中间满是海胆,香滑又鲜甜,一道明摆着讨人喜欢的菜,只是它可以被当作新中餐也可算创新日料,唯独没有什么韩国菜的痕迹。
蒸斑鱼,只取漂亮的鱼腩,搭配金华火腿熬的粥,鲜浓且咸度突出,衬托出鱼鲜,底下一缕时令的豆苗,吃出了几分高级粤菜的感觉,特意问服务员,这道菜跟韩国有什么关系?答说是用韩国人的方式熬的粥,好吧,跟中国的还挺像。
下一道鱼出现了明显的问题,鲭鱼本身肉质稍粗,特有一股银身鱼的腥味,一般用醋渍去腥,这里呢,选择低温慢煮后搭配草莓做的酱汁,既没有去掉扰人的鱼腥,甜味更显得突兀。
我们还沉浸在变幻莫测的亚洲风味里,忽然一道面食,全盘转向西餐,矜贵的法国黑松露,香气扑鼻而来,配上浓郁的黄油酱汁,厚重到略显油腻,不论嗅觉还是味觉,都完全打破了之前构筑的东方式细腻淡雅。
虽说用到了韩国特有的橡子面条,但因为调味太过西式,令韩式面吃出了几分意面的感觉。
整餐的分裂感在肉类主食上豁口最大,这一盘竟然是来自英国的鹿肉,为什么?我要在香港的韩国菜餐厅吃一块长途运输而来的鹿肉?它尚且软嫩,但早已丧失欧洲狩猎季独有的野味。
终于,我们迎来了韩国牛肉,犹记得之前在首尔米其林三星Gaon吃到的韩牛,牛味突出且带咀嚼感,这里则选了脂肪含量较高的牛肉,没有韩牛的精瘦,倒是有几分和牛的油脂感,我们又迷茫了……
来不及细想就迅速进入了甜品环节,清口甜品用柠檬皮搭配米糕,温润中有柑橘的清新;杏仁茶打出细密的泡沫,做得微咸就很好。
大甜品是焦糖冰淇淋,搭配干洋葱碎和细葱粉末,为浓甜增添一抹复杂的咸香;欢送甜品是韩式菠萝包,海苔奶油馅儿的,总体算是不错。
如果说这一餐还有什么缺失的话,那我必须指出,餐厅的服务远没有跟上,服务员介绍菜式只是完成任务似地照本宣科,丝毫看不出对美食的热情,也令食客为他们感到遗憾。
吃完米其林三星韩餐的分店,就像看了一部备受热捧的韩剧,声势很猛、涵义不深、余味稍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