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苹果,山东省烟台市特产,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烟台市是中国苹果种植最早的地区,也是苹果栽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地区。
烟台苹果,品种优良,风味独具,很受人们喜爱,被誉为胶东水果家族的“皇后”。烟台苹果甜脆可口,富于营养,除了含有丰富的糖外,还含有苹果酸、胡萝卜素、抗坏血酸以及钙、铁、锌等多种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物质。所以,它倍受营养学家的青睐
烟台苹果现有100多个品种,其中红富士、青香蕉、红香蕉、红星、金帅、国光最负盛名。红富士果型硕大,浓红如涂,郁香四溢,甜脆爽口;青香蕉呈淡绿色,含糖率极高,香甜如饴;红香蕉色美肉细,惹人喜爱;金帅果质金黄,清脆可口,是中秋应时佳品;国光则肉质脆,甜酸可口,更兼有耐贮藏的特点......这各具特色的烟台苹果,不仅为国内南北各地人们所欢迎,而且远销国外。烟台苹果的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1871年西洋苹果引进烟台,有14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国现代苹果的发源地。烟台气候和环境条件非常适宜苹果生长,被农业部确定为中国苹果优势产区,烟台苹果以“果形端正、色泽艳丽、果肉甜脆、香气浓郁”享誉国内外。是烟台市的区域公用品牌。烟台苹果分别在2002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1年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从2014年开始,组织开展“烟台苹果十大品牌”评选活动。围绕苹果品牌文化建设,开展了苹果义卖助学和捐赠、举办“果香烟台”摄影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发展独具特色的“苹果剪纸文化”,凝聚烟台苹果的地域特色和城市特点。2014年7月,中国第一枚《苹果》特种邮票在烟台首发,烟台苹果成为“国家名片”。烟台苹果已连续6 年蝉联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果业第一品牌,品牌价值达101.05亿元。2015年,透过政府公开招标方法,委托浙江大学编制了《烟台苹果品牌战略规画》,凝炼出烟台苹果的核心价值及品牌口号:中国第一个苹果——烟台苹果,设计出了烟台苹果品牌形象、品牌卡通等一系列品牌符号体系,作为宣传及包装物使用。
产品特点
果型端正,果面光洁,色泽鲜艳,汁多爽口,果肉松脆。
品种
以栽培历史悠久、品种齐全、产量高、品质好而驰名中外。烟台苹果品种多,以红富士最负盛名,是烟台苹果的代表品种。红富士有早熟红将军、晚熟条纹2001等,此外,红星、红玉、黄魁、丹顶、瑞香、八月酥、白沙蜜等品种,也都色味俱佳,各具特色。
风味
果实个大、果形正,色泽鲜艳红润,外表光滑细腻,口味酸甜适口,咬一口细脆津纯,清香蜜味,且果肉硬度大,纤维少,质地细,果汁含量在89%以上,糖份含量高,总糖量16.4%,含有铁、锌、锰、钙等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氨基酸含量较高。经常食用,可起到帮助消化、养颜润肤的独特作用。烟台苹果有“水果皇后”美誉,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产地环境
自然环境:该区域地处山东半岛东部,西、北靠渤海,东、南临黄海,境内多山或丘陵,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适中,空气湿润。
气温:年平均气温12.0~13.4℃,年平均无霜期为210~231天。
光照:年平均日照时数2416~2630小时。
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505~864mm。降水集中在6月~8月,正值烟台苹果果实生长发育需水量较大时期。
土壤:棕壤土占总土地面积的80%左右,土质较细而松软,耕性良好,保水力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0.90%左右以上,pH值5.5~9.0。
人文历史
烟台苹果历史悠久,是中国西洋苹果栽培最早的地方,早在1618年以前就有苹果栽培。《中国福山县志》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就有“花红”之称。1871年,西洋苹果由美国传教士约翰。倪维氏从美国、西欧等地引入 [3] ,传教士引进以青香蕉、红香蕉两个品种为主,以后又发展了小国光、金帅,改革开放后引进了红富士、乔纳金等。烟台是中国最重要的苹果产地,烟台苹果的主产区是栖霞。栖霞素有“胶东屋脊”之称,主要地形为丘陵山地,有“六山一水三分田”的特点。这样的地理自然环境,非常适宜栽植苹果,栖霞人栽苹果的历史已有100多年。栖霞还被誉为“中国苹果之都”和“中国苹果第一市” 。
烟台自古有苹果。明代以前叫作“奈”,明代以后称为“苹果”,不过那时的苹果口味实在不敢恭维,果肉绵,果汁少,所以又称绵苹果。苹果改写历史的时刻出现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在毓璜顶东南(今北海宾馆对面)的一片山坡上,出现了一座果园。果园的主人是来自美国的牧师倪维思。倪维思夫妇1871年自美国返回烟台时,这位爱好园艺的牧师从他的家乡纽约州带来了十几种西洋苹果树苗,这对美国夫妇是为了在异国他乡仍能尝到家乡的水果,还是遵从上帝的旨意造福人间,不得而知,但是,烟台乃至中国大地上从此开始了西洋苹果与本地苹果嫁接的历史却是不争的事实。数年后,大约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倪维思夫妇带来的苹果苗结出了与本地苹果迥然不同的果实,这种苹果个儿大,皮儿薄,汁儿多,瓤儿脆,酸甜可口。于是,便不断有当地百姓透过各种途径取得西洋苹果的枝条,与当地的绵苹果嫁接,很快,在当时的芝罘西沙旺、南山一带便出现了蔚为壮观的苹果园。
二十世纪初,经常到烟台出售农副产品的福山县绍瑞口村的青年农民唐殿功,当他经过广兴果园,看到果园里那与众不同的苹果时,便产生了将洋苹果嫁接到自家果园的想法。一次,在经过果园时,他趁看园人不注意,便剪下几根枝条,回村后嫁接到自家的果园里,三年后结出了甜美的果实,这便是后来闻名遐迩的烟台青香蕉苹果。唐殿功又将自家果园的枝条剪下送于乡亲们嫁接栽培。自此,青香蕉便在绍瑞口村一带繁衍开来,并一度成为烟台苹果的主打品种。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至抗日战争爆发之前的这段相对和平的时期,是烟台苹果的第一个鼎盛期。据国立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唐荃生、技师吴瑞之1939年撰写的《山东烟台青岛威海卫果树园艺调查报告》所述,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每逢农历三、八两日,各地果农将水果(主要是苹果)由产地人挑、畜驮运至烟台奇山所城内进行果品交易,当时,烟台街上收购果品的商行、货栈就有三十七家。烟台苹果在这里集中后,透过陆路运往省内各地,透过水路———这条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南下、北上,并经香港转销至菲律宾的吕宋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