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评

【重磅联考】八省八校T8二联试题

时间:2022-04-23 15:39:59 热评 我要投稿

022届高三第二次T8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实验中学东北育才中学石家庄二中华中师大一附中西南大学附中南京师大附中湖南师大附中福州一中)

命题学校:华中师大一附中考试时间:2022年3月21日上午8:00−10:3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宫廷画家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画作在设色上以青绿为主色调,在施色时注重手法的变化,色彩张弛有度,或浑厚,或轻盈,使画面层次分明,色如宝石光彩照人,画中的内容让人观后赞叹,不失雄阔之境界与恢宏之气势。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由演员饰演的展卷人(文物工作者)对《千里江山图》潜心钻研后“走”入了画家希孟的内心世界,目睹希孟绘制画作,让观众追随展卷人的视角,徜徉在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趣之中。舞台被巧妙设计成多层同心圆,还原了中国传统画卷的“展卷”过程。圆环相扣,亦是时空相交。当卷轴在舞台上被缓缓打开,左手拉开了“过去”的时间线,右手推动着未来的新图景,那转动不息的舞台仿若镌刻民族记忆的年轮,引领观者踏入时光的循环里。另外,“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是揭示中国艺术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剧中,除了舞台上的圆装置,还有视频画面中贯穿全场的明月是圆的,织卷人手中的竹盘是圆的,制墨人的石磨是圆的……这些偶然,都让剧中“圆”的寓意愈发朦胧而神秘,也越发自然。在舞台装置的启动下,让人有一种“看一次"青绿’,启一日中国情”的观后直感,这种精神内涵的承载和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远远大于剧作故事本身,让我们牢牢记住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及以和谐为美的社会伦理思想。

我们不难发现,《只此青绿》中的展卷人和希孟的内心是息息相通的。例如在接近尾声部分,饰演画家的演员拿着一幅又一幅的画朝着舞台的后方做“呈上”的动作,这种动作的重复,让观众进入到了希孟的内心世界,似乎与展卷人一样,读懂了他内心深处的“渴望”。展卷人在守护着这份珍贵的文物,同时通过对画作的研究,进入到了希孟的“世界”。这些都是他对画作进行研究后所产生的“想象”,他的内心深处是想去“探寻”,等到他认为的探寻结束后,他也就与希孟“心灵相通”了。希孟的心愿是“此画,与天地众人共绘,往来者,但见青绿足矣”。而展卷人的心愿则是“我知道终有一天,这幅画也会同与它相遇过的人们一样,随时光远去。但,有我辈守护一日,这一天便将晚来一日”。

正是因为有了展卷人的介入,才能让观众心中《千里江山图》的绘制成功得以成立。展卷人能够在希孟的喜乐中感受到自身的喜乐,在希孟的无助中感受到自身的无奈,甚至想要冲破时空,回到那个时代,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希孟,帮助他完成这幅画,帮助他解开命运的枷锁,不再被当时的社会所束缚。也正是因为有了展卷人的反复介入,才能让观众清晰地明白:这其实是展卷人的世界。他的“平行时空”里住着希孟,形成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精神境界,也是一个“我就是你,你就是我”的哲学境界,更是一个“你的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的人生哲理。特别是在剧目的尾声部分,主人公希孟和展卷人隔空对望的瞬间,这一瞬间碰到了观众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让人明白将个人生命的体会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并寄托在创作中,把作品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后,此时的人性和情感才是艺术创作中最永恒的精神表达。

(摘编自《新时代,新气息,新气象——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观后》陈伟科)

材料二:

《只此青绿》是以展卷人的视角,将观众带入到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当中的。那么进入到画面当中,每一项工艺都与展卷人这一角色产生了联系与互动。在织绢这一舞段当中,群舞画面整齐唯美,不失舞蹈本体所产生的美感。但是为了交代清楚展卷人究竟在干什么,画面中展卷人不断地穿梭跳跃,不免有些破坏画面的美感,使观众在观看角度上有些不知所措。既赞叹画面中的养蚕、制丝、织绢的女子美感中带有质朴,同时又被这种旋转跳跃打断心绪。同时展卷人这一角色的笔墨本身就应相对淡化,可见两位导演对这一角色的理解尚且不够深刻。站在观众的角度,在大幕拉开、卷轴转开的一刻,观众理应进入展卷入画这沉浸式角色当中。对每一项工艺的研究,对希孟的惜才心疼之情,应该是希孟对观众的直接传递,为何要再经他人之情,成为一种间接情感?展卷人这一角色的存在,不禁让人想到布莱希特的表演方法——“离间方法”,有些许荒诞,使得演员与角色之间有距离,角色与观众之间有距离,无法完全地投入到对舞蹈本身的意象的体味当中去。因此这一角色的可舞性也不可想象,剧中人为何而舞,泪水为何而流。剧情的每次转折让观众感受展卷人这一角色的内心潜台词是:“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我该跳舞了吗?”其次,在对待希孟的感情当中,浓烈情感的来源究竟为何?是对他画出这副旷世名作的艰辛产生的体谅之情?若无现代化字幕这一媒介交代展卷人这一角色的话,是否会让观众觉得希孟作画并非无名无款,而是无父无母的一出悲剧。因此思考将展卷人这一视角交给观众,将所有的游玩山水之乐,体会人间心酸之苦,交给沉浸在入画的观众手中,或许是保留这一无限意蕴更好的方式。

(豆瓣网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其画面色彩颇具特色,画面内容有雄阔之境界与恢宏之气势。

B.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让展卷人穿越到北宋,以其所见向观众展示王希孟绘制《千里江山图》的情景。

C.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通过舞蹈者反复的“呈上”动作,表达了画家极度渴望自己的内心世界被读懂。

D.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复杂的现代媒介技术,通过展卷人的话,让观众了解了希孟作画为何无名无款。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展卷人通过潜心研究,不仅能与画家希孟心心相通,还能读懂他内心的愿望,感受他的精神世界。

B.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把平面的《千里江山图》转化为整齐唯美的舞蹈表演,但受到展卷人的破坏。

C.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大获成功,只因它秉承传统,富于创新,让观众完全进入了沉浸式的审美体验。

D.展卷人这一角色的表演采用了布莱希特的“离间方法”,极大地影响了演员对舞蹈本身的意象的体味。

3.材料一中说“"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下面解说不能准确阐释中国文化中“圆”的精神内涵的一项是()(3分)

A.圆有转的意思,俗语称为“圆转”,体现着流动不息的生命精神。

B.“圆”即圆通包容,与儒家“和而不同”思想中的“和”精神相同。

C.“月印万川”是说万千江湖无不映照出圆月之影,能突显现实的圆满。

D.圆为一切生命之源,如同浑沌未开之太极,阴阳圆转,化生万物。

4.材料一与材料二在论证上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说明。(4分)

5.虎年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大获好评,其中“展卷人”这一角色的设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猫和警察

卡尔维诺

①在城里扫荡隐藏的武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警察们爬上警车,头上戴着统一的、看不出人脸的头盔(一种皮制防护帽),他们会去贫民区,响着警报器,弄乱抽屉里的内衣,拆掉炉子里的管道。

②刚刚失业的巴拉维诺去当了警察。他也是刚知道那个貌似平静而繁忙的城市底下存在着一个秘密:在沿着街道的水泥墙后面,在僻静的围栏中,在漆黑的地下室里,闪闪发光的可怖武器如森林般茂密地小心躺着,就像豪猪刺那样。警察巴拉维诺在他的市民中间感到非常不自在,他感觉,每一块下水道盖子,每一垛废物,都在守护着什么难以理解的威胁。

③一天晚上,警察跑到工人聚居区,包围了一整座房子,那是一幢外观腐烂的大型建筑。破旧的楼梯从地下室一直到屋顶,穿过这个老房子的身体,就像是有着无数分支的黑色血管。警察们上去了,巴拉维诺在他们中间,戴着叫人难以辨认的头盔,但他仍为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烦心事折磨着。他们被告知,他们的敌人,他们警察的敌人,也就是奉令行事人的敌人,就藏在那座房子里。警察巴拉维诺从半掩的门里,惊恐地望着房间里面:为什么每一个人,都用焦虑、痛苦的眼神望着他们?如果他们中的某个人是敌人,为什么他们不可能都是敌人?

④他们下到一个低矮的房间里,一家人正围着铺上红格子布的餐桌吃晚饭。孩子们都在大喊大叫。只有坐在爸爸膝盖上吃饭的最小的家伙,正用黑色而充满敌意的眼睛,一声不吭地望着他们。“我们有搜查房子的命令。”队长说道。爸爸正在给小孩一勺勺地喂食。他先是斜着看了他们一眼,可能还有点讽刺的意思;然后就耸了耸肩,继续照料着孩子。

⑤警察巴拉维诺笨手笨脚地活动着自己修长而纤细的臂膀,把一个抽屉弄得叮咚作响:匕首?不,餐具。又把一个书包摇得轰鸣不止:炸弹?书。卧室里拥挤得无法穿行:两张双人床,三张小床垫。而在房间的另一头,一个小孩正坐在一张小床上,啼哭了起来。巴拉维诺早就想在那些床中间打开一条通道来安抚他了,但如果他是在给一座伪装的军火库放哨怎么办?如果在每张床铺下都藏着一架迫击炮的炮筒怎么办?

⑥巴拉维诺跑到走廊里,厕所的门打开了,从里面出来一个扎红蝴蝶结的小女孩,怀中抱着一只猫。他觉得应该跟小孩们做朋友,问他们话。他尝试着抚摸那猫,那猫却突然逃掉了,还不时转过身来,怀有敌意地看他几眼。

⑦巴拉维诺在走廊里大跨步地跳开了,追着那猫。他进到一个房间,那里两个姑娘正伏在缝纫机上干活。地上有着成堆的碎布头。“是武器?”警察巴拉维诺问道,还用脚拨开布料,却走不动路了,他的脚给缠上了玫瑰色和淡紫色的布料。姑娘们笑了。

⑧他转过一个过道和一段楼梯。那猫有时好像是在等他,然后等他靠过去了,它又会双爪僵直地跳走。在一个房间里,只有一张小床垫,还有一个仰卧着的小年轻,抽着烟,神情可疑。“抱歉,您看见一只猫没有?”他伸出一只手去床下摸,却被啄了一下。跳出来一只母鸡,它是主人不顾政府法令偷偷在家里饲养的。光着上身的年轻人连睫毛都没动一下,继续躺着抽烟。

⑨在一间厨房里,有一个戴邮差帽的小老头,他正在泡脚。他一看见警察,就奸笑着向他示意了一下另一个房间。巴拉维诺探了探头。“救命!”一个衣冠不整的肥太太大叫道。一向贞洁的巴拉维诺赶紧说了句:“对不起。”邮差还在奸笑,双手摊在双膝上。

⑩警察巴拉维诺穿过厨房,去了阳台上。整个阳台都被晾着的衣服挂满了,就像飘着旗子一样。他在那个床单搭成的迷宫中走着,那猫时不时现出身来,然后又贴在另一条床单下隐去了。他突然害怕自己会迷路;也许他已经与外界隔离,他的战友已经撤离了这座建筑,而他则正好给那些被冒犯的人用晾晒的衣物囚禁起来。最后,他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从一堵小墙上露出了头。巴拉维诺不知是怀着宽慰还是带着焦虑地看见楼梯上像蚂蚁一样攒动的警察,还能听到命令声。他不再怕了。他脱下了头盔:他的脸又显出了人形,那是一个金发小伙子消瘦的脸庞。

⑪“一步也不要走了,”一个声音说,“你在我手枪的射程之内。”

⑫声音从背后传来,巴拉维诺一个哆嗦,转头看见一个长发垂肩的姑娘,蹲在一扇窗户前的台阶上,拿着一份杂志,用感冒的声调吃劲地读着。

⑬“手枪?”警察巴拉维诺说。他抓住她的手腕,就想要把她的拳头打开。她刚动了一下胳膊,蜷成了球一样的猫就从她怀里跳到空中,龇着牙,冲着他扑来。但警察已经明白一切都是场玩笑。

⑭巴拉维诺听见了口哨声,还有发动机的隆隆声:警队正在离开这建筑。他真想逃到天空中的朵朵云彩下,把他的手枪埋进地上挖出来的一个大洞里。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警察巴拉维诺在搜查过程中神经高度紧张,不放过任何一个普通的人和物,完全是出于一名警察的职业敏感和责任使命。

B.随着猫的出现,小说的情节由搜查武器变为追逐猫,这个变化暗示着在大楼中扫荡隐藏武器的行动不过是一场闹剧。

C.全副武装的警察巴拉维诺被民众无视、嘲笑、捉弄,甚至被一只猫弄得狼狈不堪,表达了作者对一个无能警察的批判。

D.第④段从“爸爸”的神态和动作可以推断,他是一个蔑视警察、机智从容的革命者,这样的人在大楼里是处处可见的。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被搜查的民众全都心怀敌意且镇定自若,拿着搜查令的警察们却草木皆兵乱作一团,这种反差产生了特别的讽刺效果。

B.巴拉维诺满心怀疑的武器不过是餐具、书籍等,阳台上晾着的衣物成了“囚禁”他的迷宫,臆想与现实形成颇具意味的对比。

C.小说中的头盔富有象征意义,一个善良小伙戴上它后变成了奉命行事荒唐可笑的警察,暗示了人在特定场景下被异化的现象。

D.故事发生在贫民区一栋大楼里,这是对社会局势“横截面”式的表现,这个特定的环境有利于作者延迟情节进展,形成波澜。

8.请分析画线句子中巴拉维诺的心理。(4分)

(1)巴拉维诺早就想在那些床中间打开一条通道来安抚他了,但如果他是在给一座伪装的军火库放哨怎么办?

(2)他真想逃到天空中的朵朵云彩下,把他的手枪埋进地上挖出来的一个大洞里。

9.本小说情节运行张弛有度,请以⑩—⑬段的内容为例,简要说明并分析其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幼颖异,入太学,中进士第。徽宗亲制《君臣庆会阁诗》,群臣皆赓进,惟藻和篇,众莫能及。寻除《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再迀著作佐郞。时王黼与藻同舍,素不成,出通判宣州,提点江州太平观,投闲凡八年,终黼之世不得用。

高宗践祚,召试中书舍人。帝以所御白团扇,亲书“紫诰仍兼绾,黄麻似《六经》”十字以赐,缙绅艳之。属时多事,诏令类出其手。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又言:“崇、观以来,赀结权幸,奴事阉宦,与开边误国,得职名自观文殿大学士而下直秘阁、官至银青光禄大夫者,近稍镌褫,而建炎恩宥,又当甄复,盍依国初法,止中大夫。”

绍兴元年,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湖州,以颜真卿尽忠唐室,尝守是邦,乞表章之,诏赐庙忠烈。又言:“古者有国必有史,古书榻前议论之辞,则有时政记,录柱下见闻之实,则有起居注,类而次之,谓之日历,修而成之,谓之实录。今逾三十年,无复日历,何以示来世?乞即臣所领州,许臣访寻故家文书,纂集元符庚辰以来诏旨,为日历之备。”制可。史馆既开,修撰綦崇礼言不必别设外局,乃已。郡人颜经投匦诉其敷籴军食,遂贬秩停官。

六年,修撰范冲言:“日历,国之大典,比诏藻纂修,事复中止;恐遂散逸,宜令就闲复卒前业。”诏赐史馆修撰餐钱,听辟属编类。八年,上所修书,自元符庚辰至宣和乙巳诏旨,凡六百六十五卷。藻再进官,其属鲍延祖、孟处义咸增秩有差。言者论其为蔡京、王黼之客,夺职居永州,累赦不宥。

秦桧死,复职,官其二子。二十八年,《徽宗实录》成书,右仆射汤思退言藻尝纂集诏旨,比修实录,所取十盖七八,深有力于斯文。诏赠端明殿学士。

(节选自《宋史·汪藻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B.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C.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D.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以后是传授儒家经典、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B.紫诰:指诏书。古时诏书盛以锦囊,以紫泥封口,上面盖印,故称。黄麻:古代诏书用纸。亦借指诏书。

C.秩:可指官员的官阶、品级。“贬秩”指官员降级,“增秩”指官员加级,“秩满”指官员品级到了最高级。

D.元符庚辰:这里兼用年号、干支纪年。从汉武帝起,皇帝开始有年号。干支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汪藻文才出众。群臣纷纷为徽宗亲自编制的诗写和诗进呈,只有汪藻写的无人能及;时值国家多事,当时的诏令多出自他之手。

B.汪藻仕途坎坷。他与同舍的王黼不合,在整个王黼当权的时期不被重用;后来还被谏官以做过蔡京、王黼的门客为由夺去官职。

C.汪藻正直敢言。他建言,对于那些贿赂当权、侍奉宦官、开边误国却取得职位的官员,应依照国初的惯例,授予官职不可过高。

D.汪藻致力史学。他亲自参与编修《九域图志》《徽宗实录》。绍兴八年,汪藻呈上他主持编撰的实录,他和僚属都因此得到嘉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颜真卿尽忠唐室,尝守是邦,乞表章之,诏赐庙忠烈。

(2)日历,国之大典,比诏藻纂修,事复中止。

14.请简要概括汪藻为抢救文献资料做了哪些事?(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阮郎归

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①。

注:①归:一说“栖”。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点明时序,仲春时节正是一年春光最美的时候,人们会在此时结伴游园、踏青。

B.上片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写马长嘶,青梅结子,柳如眉,蝴蝶翩飞,好一幅春光图。

C.下片写暮色来临,花上露重欲滴,春草如烟;望人家重帷深下,词人顿觉困乏欲睡。

D.全词文辞兼美,清秀典雅,读后余音袅袅,代表了欧阳修词作中清新、深婉的一面。

16.前人论此词,认为结尾句“画堂双燕归”将主人公踏青时的心情“略予点泄”,对此应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商隐《锦瑟》中“,”两句,分别运用庄子和杜宇两个典故,写出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不复成寐。

(2)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劝学》中,“,”两句所倡导的学习态度与新时代我们所大力倡导的务实精神不谋而合。

(3)羌笛是古代出自西部的一种乐器,它发出的声音凄切哀婉,象征凄婉的思念之情。唐代的边塞诗人常用它来表达征夫对家乡的思念,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短视频时代,如何培育网生内容、提升旗下内容传播效率,成为各大媒体号亟待突破的问题。微短剧作为一种情节冲突密集、制作周期短、体量较轻的内容形式,既了观众碎片化的观看需求,也吸引了平台的关注。而它的题材灵活、适合反转与互动等特点,也搭建优秀的宣传载体,它开始在各大主流媒体的日常宣传中运用。

“宣传产品”式的微短剧有如下特点:微短剧以单元剧为主,风格多元,主题正能量,从而地实现宣传目的。国家反诈中心推出的“反诈武侠微短剧”系列,分别用武侠风和动画风揭露诈骗分子的种种“套路”,增强观众的防骗意识,视频在B站平台播放量超280万。()除了宣传作用,“微短剧+”在融媒IP创新领域的潜力也不可小觑。融媒体微短剧《韩愈来了》,开展美食文旅节目与“微短剧+”的。该系列微短剧以唐代名家韩愈为主角,以穿越古今的背景设计、的剧情将美食美景、风土人情娓娓道来。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契合潜移默化融合匠心独运

B.符合耳濡目染和谐匠心独运

C.契合耳濡目染和谐独出机杼

D.符合潜移默化融合独出机杼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而它题材灵活、适合反转与互动等特点,也成为优秀的宣传载体,开始运用在各大主流媒体的日常宣传中。

B.而题材灵活、适合反转与互动等特点,也成为优秀的宣传载体,它开始在各大主流媒体的日常宣传中运用。

C.而题材灵活、适合反转与互动等特点,也使其成为优秀的宣传载体,开始被各大主流媒体运用在日常宣传中。

D.而它题材灵活、适合反转与互动等特点,也搭建优秀的宣传载体,开始被各大主流媒体运用在日常宣传中。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通过视频号、微博等多渠道转发,“反诈武侠微短剧”还充分利用观众的分享欲进行二次传播。

B.“反诈武侠微短剧”在视频号、微博等多渠道转发,充分利用观众的分享欲进行二次传播。

C.国家反诈中心还借助视频号、微博等多渠道转发,充分利用观众的分享欲将其二次传播。

D.国家反诈中心还充分利用观众的分享欲进行二次转发,通过视频号、微博等多渠道传播。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热爱运动的你,懂得怎么喝水吗?漫画家高木直子在绘本中多次提及“我最期待跑完后能畅饮啤酒”。不少人会觉得在运动产生的各种“爽”之中,①。这种感受并不意外,因为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会消耗大量的糖分和水分,每个毛孔“嗷嗷待水”,缺啥补啥,喝水本身就会带来一种被满足的“爽感”。

除了补充人体因为运动丢失掉的水分外,②。首先,水可以调节人体温度,平衡肌肉剧烈收缩后所产生的大量热量。而且,水还可以将营养物质和废弃物输入、输出细胞,“能载也能覆”,促进新陈代谢。不过,我们在运动后饮水时,③:冰水灌溉和一次性牛饮。

运动后如何科学饮水?了解误区后需要牢记两个原则:一是水温不能太烫,也不能太冰,最好在20到22摄氏度之间;二是运动前1小时可补充不超过500ml的水让身体逐步适应,运动过程中可每15分钟补充150ml左右的水,运动结束后再适度补充500ml左右的水。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梳理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概括相关语句,完成关于“运动后科学饮水”的思维导图,每空不超过8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花儿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了一个它不能承受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

――泰戈尔

材料二

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

——米兰·昆德拉

学校文学社拟出一期社刊,其中“大家谈”栏目本期讨论主题为“承受”。栏目主编向你约稿,请你结合上面两则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