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里,川剧变脸向来是老一辈人的主场,是活跃在四川茶馆和大型舞台的看家手艺。当@浪子阿浩在视频里摘下头饰面具时,露出的却是一张有着典型新疆眉眼的年轻面孔。细算下来,他今年不过22岁。
一个新疆男孩学川剧变脸?
很多人觉得,听起来好像不太靠谱,也不太正宗。对此,@浪子阿浩不解释,只尝试以自己发布在抖音上的视频替川剧变脸发声:“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事实上,这句话用来解释他与川剧变脸之间发生的故事更为贴切。跨省追梦,“我要我觉得”。很多人都以为@浪子阿浩是成都人,范围再大点,也至少应该是四川人。毕竟一提到四川,人们除了火锅,最先想到的便是川剧变脸。变脸艺人头一扭,手一挥,黑脸、白脸、花脸、红脸、人脸、鬼脸……唰唰唰十几张脸变幻莫测。在@浪子阿浩已经发布的抖音视频里,他便是以“变脸达人”的形象出现,童子拜佛、叼扇脸、脸中脸等变脸技艺总是让网友惊叹不已。
川剧变脸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
“其实我是新疆人。”在抖音上,@浪子阿浩把自己的身份界定为一个热爱川剧变脸的新疆人,尽管这样一说,川味便减少了几分。但他想,这反而能证明川剧变脸的魅力之大,大到外乡人都被深深吸引。
“已经喜欢好多年了”,追溯起这份情结的渊源,@浪子阿浩自己也说不清具体时间。只记得,父亲是语文老师,自小便接触各种书籍,其中《三国演义》最是喜欢。以至于此后凡是关于三国文化的内容,@浪子阿浩都会不自觉地多留意,而川剧变脸正是在这样的习惯下闯入他的世界。
读高二的时候,@浪子阿浩在电视上看到川剧变脸的表演后,不仅对变脸的技艺产生了好奇,还被表演者不断切换的身段状态所吸引。那时大半个新疆仅有三名收徒的川剧变脸老师,几经辗转,他终于得到一位老师的地址信息,马不停蹄地赶去拜师。身边自然有不理解的声音:又不是四川人,学变脸有什么用?@浪子阿浩不管,坚持着每周一有空,便坐两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去上课,即使是高三课业繁重,也从未间断。这是属于@浪子阿浩的“我要我觉得”。为了离川剧文化更近一步,在高考志愿栏里亦然填上了成都的高校。但没想到的是,等终于到了川剧变脸的发源地后,他却不敢再上台表演。这里多得是擅长变脸的艺人前辈,不敢班门弄斧,害怕出错的心理压力压在他的身上,一压就是好几年,整个大学都没有表演过。
有人认为,@浪子阿浩将川剧变脸穿插进生活是为了吸引关注,事实上这与他的初衷大相径庭。作为普通人,@浪子阿浩的抖音账号起初并没多大的关注量,他只是想把这个小小的空间当做自己的舞台,重新开始表演自己喜爱的川剧变脸。没想到的是,这一次次的认真表演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现在不害怕班门弄斧了。”让他开心的是,通过在抖音上分享自己的表演视频,很多同行前辈会通过私信指点一二。每一次交流,都在进步。时隔五年,借由抖音,@浪子阿浩与他钟爱的川剧变脸终于再续前缘。魔幻现实主义变脸方式营造“奇异感”区别于其他川剧变脸表演视频,@浪子阿浩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他不是纯粹地艺术展示,而是通过某个现实场景,将川剧变脸以彩蛋的形式加以展现。
尽管有趣的生活情境与艺术性的川剧变脸相结合,看起来有些“混搭”,感觉上就像魔幻现实主义的绘画,悖论般地表现出一种由于对时空因素进行迥然不同的并置所致的奇异效果。但不可否认,这种“奇异感”受到不少网友喜爱。对于将川剧变脸隔离在舞台上保护起来的观点,@浪子阿浩并不赞同,“我觉得这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川剧本就是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是人们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的民族艺术。相传,“变脸”是古人类用来吓跑入侵野兽的。如今,以生活化的方式表演川剧变脸,也是希望让这门艺术能更普及。为了证明这种想法的可行性,@浪子阿浩准备分享一系列“霸王餐”视频。
@浪子阿浩进入了第一家餐饮店。面食店的老板一看他背着的戏服,便对这次近距离观看川剧变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比想象中顺利,@浪子阿浩不仅在店中成功表演,结束后还被面食店老板拉住手,询问是否愿意到朋友的几家店去变脸。“川剧变脸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浪子阿浩的视频下,有很多网友留下类似的评论,其中不乏有想拜师学艺的爱好者。这让他颇受鼓舞,从高中学艺,到沉寂数年,再到如今通过抖音重返川剧变脸“舞台”,在无数个点赞与评论里,@浪子阿浩与其他爱好者相逢,自此不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