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1/uploads/thumb/11/1-230G910202L27.jpg)
近日,交管部门披露了一则交通事故,一个外卖骑手在北京西城区送餐时,发现正前方有缓慢行驶的小车挡住去路。
打算从一侧超车时,撞倒了横穿马路的行人待送医抢救时已回天乏术。
后经交警调查证明,该骑手有多项违规操作,案件至今在审理当中。
细节披露之初,及所有人都在讨伐骑手罔顾他人安危,但事发监控却表明:没那么简单。
曝光的监控可见,行人原本在路的一侧行走,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试探着要横穿马路。
小车司机看到了行人的前摇动作,所以换档减速。
但紧随而来的骑手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依旧毫无减速痕迹,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所以网友们认为骑手问题大、行人的问题也不小。
过马路时就该走人行横道,即便没有人行横道,也必须先确认安全后才能穿行。
本次事故中出现了人行道线条,说明不是没条件的郊区野外,该行人很显然就是违反交通规则、且又是在小车临近时冒险选择穿行。
粉丝认为此举虽然成功占了“礼让行人”的礼,但距离过近也形成了视觉盲区,俗称鬼探头。
就算骑手反应快,22.4km/h的行驶速度符合城镇限速<30km/h,也足以把行人撞倒,区别就是最终落地在1米以外还是5米以外。
其次就是交警口中的骑手过错问题 :电动车未靠右行驶、没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
这点无可辩驳,闹到天边去也是骑手的主要责任。
但有网友却在反复观看监控后指出,事故发生的路上根本就没设置非机动车道,而是被画上了停车位。
对此粉丝表示,且不论舍弃非机动车道改做停车位,是否为了美滋滋的收费。
只说事发当时,没有非机动车道可行、前边的小车又缓慢行进,让不知前方状况的骑手,一直跟在小车后龟速前行的设想根本不成立,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从左侧超车。
因此本次事故除了警示所有人要重视交通安全、遵守交通法规之外,道路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也该考虑完善,不然悲剧可能还会上演。
再次就是刚提到的22.4km/h的速度问题,这也是事故引发网友对骑手口诛笔伐的主要原因。
因为在大众的印象中,骑手的电动车不仅专挑人多的路走,还尤其喜欢不减速的穿行,左冲右撞只为抢先机,全然不顾路人安危。
更令人气愤的是,大多数骑手都存在一边骑行、一边看手机的盲开情况。
抢路本就不安全,再加之盲开就更是把危险系数拉到最大,网络报道过的事件比比皆是。
比如2017年3月末,康先生外出办事时就被抢时间的骑手撞倒了。
虽然送医及时捡回一条命,但面部颧骨骨折,腿部骨折已达到了伤残级别;
2020年10月的上海黄浦区凤阳路,骑手小毛抢路送餐的过程中,与一位老人发生碰撞。
彼时的他还以为老人没事,、加之送餐的时间快到了,所以只扭头简单看一眼后,又加大油门跑了。
而被碰到的老人又被迎面而来的小轿车撞了一次,连急救都没等来就当场殒命。
诸如此类的事故还有很多,被波及的也不只是无辜行人,还有骑手本人。
比如 深圳市南山区 的某团骑手,绕行人流量很大的路口时,被行驶中的小汽车撞到了护栏上。
因车内司机紧张导致操作不当,又对骑手造成了二次碾压。
据目击者爆料称,骑手从车底强行挣扎爬起时口吐鲜血,刚走没两步再次吐血晕倒,疑似伤到了内脏。
直到救护车抵达现场,该小哥都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2023年2月末,兴安盟的某团骑手送餐时抢时间、闯红灯,被横向而来的高速小汽车撞飞,因为正确带了安全帽才幸运的捡回一条命。
但因为闯红灯主责,不仅身体恢复要受罪,还要赔付小汽车维修的钱,最少一周的力气白出了,抢时间赚钱最终却得不偿失。
再比如,2020年的骑手在送外卖途中遭遇车祸导致瘫痪,老父亲为救儿子一家举债度日等等。
似乎当上了骑手,就等同于把别人的脑袋和自己的脑袋一起挂到腰带上赚钱,整日里都在与公共交通秩序斗智斗勇。
确实有人靠争分夺秒的劳动,成了亮相表彰大会的劳模,但更多的是以上伤者那样,被送外卖带来的交通事故强行改变人生轨迹。
为何骑手成交通事故高发群体?
央视在2021年特意派记者前往海淀区,做了一期名为《外卖骑手为何屡屡违章?》的调查。
因为某团外卖和某饿了占95%以上外卖行业市场份额,所以记者镜头下违规的骑手大都是黄蓝大军。
而在短短半小时的统计中,就有上百次违章被记录,并且前提还是避开饭口时间。
如果把调查放到11:30~12:30之间,上百起的统计恐怕根本挡不住。
总之央视官网在文章中明确的指出: 外卖骑手对交通社会安全造成的影响,已经成为不容小觑的社会问题。
但造成交通隐患的根本,却不能全都归咎于骑手无视交通法规和他人安全,就像网友所说 :谁不想平平安安的赚钱呢?
比如调查中,骑手小张和小杨就对着镜头无奈的表示:
平台只算直线距离、不算路况和等电梯时间,如果不抢跑给“意外”匀出时间,订单跑到最后就可能超时、退单,不管哪个结果,最终都是被平台扣钱。
为什么会疯狂压缩送餐时间?
名为《外卖小哥成交通事故高发群体!“合理”的算法为何“失控”?》 (以下简称《失控》) 的文章指出:
为了增加竞争优势,平台大肆采用“算法+考核=到手工资”机制,
激励骑手多接单送单的同时,还把准时率、差评率、配送原因和取消单量等条框卡在骑手的脖子上,促使为了各类所谓奖励而替平台卖命。
一边卖力画饼、一边皮鞭蘸盐水,大搞杀鸡儆猴那一套,久而久之骑手刻在骨子里的第一宗旨就变成了——别超时。
继而诱发了不顾安危逆行、超速和闯红灯、甚至是遭遇车祸等等。
用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在文中的总结就是 :平台的竞争优势,是拿数以万计的骑手安危换取的。
《失控》不仅扯下了外卖平台守时的遮羞布,还点明其重利不负责的算计。
简而言之就是 :平台通过复杂的雇佣关系,明面上让骑手自认与平台荣辱一体。
实际上双方毫无关系,目的就是遇上好事时坐享其成、收割宣传效果。
比如:
再比如:
总之,任何能往脸上贴金的事情,不用骑手本人诉讼、上门找,平台都会忙不迭的站出来认领。
可一旦骑手发生任何不利于平台的事故时,它就可以躲到劳务公司的背后完美躲灾。
在2016年在送餐过程中车祸骨折后,辗转多家医院抢救。
到最后虽然保住了命,却是以欠下巨额外债为代价,并且后续生活来源和医疗费用都没着落。
当他想按照程序申请工伤理赔时,遇上了平台甩锅,说李小洋和公司没关系。
李小洋气的拿出合同对质,才发现合同章还真不是某团,而是另一家小公司。
当李小洋转头和小公司商榷时,对方又把皮球踢出来了。
哪怕李小洋将小公司告上法庭,对方依旧嚣张到当庭耍无赖,称要注销公司另起炉灶继续买卖,李小洋的官司想打几年都奉陪。
言外之意就是自己拖得起,李小洋却拖不起。如此混不吝的态度,不知道是背靠大树好乘凉,还是蛮横惯了。
活人的皮球都能踢的行云流水,又何况死无对证、开不了口的故去骑手呢?
据报道称:2020年12月末,骑手韩某在配送途中猝死,家属事后着手处理死者赔付事宜时,被平台告知死者与平台没有任何关系、
但出于人道主义,平台大发慈悲的给家属拿了2000元,不过因为猝死导致的4单未完成配送,还是要按规矩扣钱。
一条人命兜兜转转最后只值2000元,换算成大米也不过才500斤,人命在某些资本家的算计中,又一次贱如草芥了。
好在2000元买命的离谱消息被爆后,蓝方迫于压力将抚恤金提高到了60万,并保证周内给付到家属手里。
而其他维权的骑手家属,脚下之路就一个赛一个的艰难了。
2019年初,西安的某团骑手在送餐途中猝死。
其父母将儿子收殓下葬后,起诉平台要求赔付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费、供养亲属抚恤金。
但经过各种证据整理发现,穿着统一制服在大街小巷穿行、给平台报告撑数据、撑脸面的黄骑士,根本就和平台没有直接关系。
没有证据支持,当事人也无法现身说法,法院最终只能按律驳回亡者家属的请求。
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的严哲瑀律师,曾谴责过这种畸形劳务关系,并将之归类为剥削的一种。
然而即便问题被掰开了、揉碎了摊到桌面上,想要解决问题却依旧困难重重。
首先就是商家、骑手、平台之间的法规不完善,一旦维权发生,骑手大概率上是被钻空子、背锅的那一个;
其次就是骑手普遍维权意识淡薄、维权手段单薄,导致被侵权后难以冲破困境。
更重要的是不完整的机制,虽然让骑手们被时刻陷于危险中,但不完整的机制也给了普通人体力变现的机会、
因此别无选择的骑手只能明知山有虎,偏向釜山行,最终被平台压榨成渣。
就像文章之初报道的骑手小哥儿,超速、违规超车撞死人等一系列变故都不是他想见到的局面。
但身处被压榨的位置,又让他怀揣侥幸、冒险一试。
所以义愤填膺也好、唾弃指责也罢,不得不承认突破骑手个体权益困境,是一道暂时无解的问题,只能靠平台凭良心!
但你我都知道,
这也只是奢望!
平台和骑手的出现确实为社会提供了便利,所以事情爆出后,有人同情骑手的不容易,有人同情行人遭飞来横祸。
但不管怎么说,便利不该是以牺牲公共交通秩序、行人及骑手的安全利益为代价。
所以希望骑士们工作时量力而为,安全为上、别为赚钱抱任何侥幸心理,也希望相关机制能够早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