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咋说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著名作家唐国明是从时代沙漠中意外长出来的一棵树

时间:2022-10-08 06:59:55 热闻 我要投稿

咋说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著名作家唐国明是从时代沙漠中意外长出来的一棵树

(提醒:本篇正文的内容从下面的第5张图片下开始)

————————————————————————————————

主张把思想穿在身上,成作家的山里娃唐国明说:尤其为利禄等死,不如为千古留名而生。

唐国明半途哲学名言: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

唐国明2019年6月出版开创半途主义的《 鹅毛诗 》集。就如唐国明在《半途先生》诗中表达的那样——

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

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

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愿是高山,愿是流水,愿是清风明月的模样

不愿贫穷,不愿奢华,只愿思危奋发图强

————————————————————————————

2022年出版,奠定唐国明文人、诗人、哲人地位、具有飞诗流意、鹅毛飞扬结构、读后能烧得你飞起来的“诗意流”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是一部与长城相关、弘扬人类优秀品质,集22年心血企图以文学方式阐释半途主义哲学、开创“诗意流”文学的跨文体式长篇小说,是一部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史诗与交响曲;是与唐国明的鹅毛诗、《零乡》构成半途主义系统的三部曲之一。

著名作家唐国明开创独特的“诗意流”创作方式,写出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写出了一个士兵面对几千年以诗的形式涌出的思潮激流冲击中,他仍没有放弃自己的坚守与责任。仍然保持着我们传统文化里的君子人格与忠诚、守信用的道德品质。

透过唐国明诗意流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你会认识你自己,更会认识到我是什么,我就是坚守在此刻的过客。

在诗意流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中,唐国明把士兵作为一个传声筒,将所有的声音发了出来。

《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既是诗歌史中海子想耗尽心血没有实现完成的,而唐国明自然完成的大诗,又是小说中的史诗。

……………………………………………………………………

唐国明将世人诟病不休的龙头蛇尾丑八怪样的120回《红楼梦》,再现出了曹雪芹原来全部完成的100回《红楼梦》原本西施的样貌。

《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的“考古复原”根据与资料来源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

再现曹雪芹文笔就是将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续写的部分剔除,留下曹雪芹的原文部分20回。

唐国明说: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唐国明介绍他的书《零乡》时,如此说——

《零乡》就是一个展示在无归的现实路上,表现不停进取乘风破浪精神的文本。

《零乡》表达的半途主义,既是哲学思想,又是文学观念。

《零乡》写出了一千万个理由不能成为作家的唐国明却成了作家的原因。也写了唐国明如何从仰望星空到成为被仰望的星空历程。

《零乡》是一本你读起来没有负担,读后余音绕梁万年不绝的书。你可以随时读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或一个小时,也可以挑着或跳着随便读几节,就可以随时放下来,忙完你该忙的事,又可以看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书;你从任何一个入口都可以进入我的生活,但又觉得永远没有结束,永远在继续,永远在循环;也就是说你可以从这本书的任何一节开始循环读下去。

《零乡》更像是与你面对面亲切交谈一样的以非虚构、跨文体、自传、百科全书的多种方式;以“为让你认识我自己,我在如此反复地言说给你听”的架势,写出了一个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之人,在时世推移中,在各种交响与交织土壤下,时有无乡之感、时有“无用之王”之叹的历程——通过这种状态的描写,反映出那种远离故乡没有归宿感,折回故乡却发现故乡已不是故里的场景,在似梦似游,无所追寻,无处追寻的漂泊中,一边是对我在时代进程中失去了消失了的乡村故土用记忆性的文字修复还原、一边在现有文字古迹中对自己精神故土的追根溯源、一边是在精神游走中去寻找自己心灵归属故土的心路历程,及我在这种历程中的徘徊、游走、寻根、回忆里,道出了作为进入以网络式漂泊生存的人类一种无根无确定性无依靠感、与对这个世界迅变的陌生感的‘零乡’现实,向世界追问我们到底是为梦想而在?还是因迷惘成病而空?在这个无答案的难题面前,我们只有在无归似归中继续流浪,不得不又继续漂泊的“零乡”现实。使每个有同样经历的自我永远成了一部被“零乡”化了的“零乡”史,成就了“半途哲人”的名言——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我们只是在此刻,我们成了途中的我们,我们成了被“零乡”的我们。——同时此书也揭秘了我是如何以考古方式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文字,写出鹅毛诗,论证哥德巴赫猜想与3x+1猜想,又是如何成为半途哲人的。更重要的是写出了我如何从一个看牛山山顶上如何到了岳麓山山脚下,与几百个女孩如何交往,又如何成就了人家认为不可能成就的梦想的。这其中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在支撑着我?若想详知,请读我的80万字《零乡》一书。

若说21世纪是流行我唐国明提出的半途主义哲学的世纪,那么《零乡》注定是一本以小说、百科全书、自传,传达鹅毛诗人、半途哲人、红楼梦中人、明月清风中人唐国明提出领悟的半途主义哲学最易懂的好书与扛鼎之作。

《零乡》更是一个展示在无归的现实路上,表现不停进取乘风破浪精神的文本。《零乡》虽然有些重复但表达形式不同的内容,但恰恰是这些“来回拉抽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样重复的内容,以我成才、求索的波折思路历程将此书更好地结成了一个叫“零乡”的体系;突出了人类重复此刻、此刻重复的重大哲学主题。同时《零乡》文本中用一种年月日期时间的方式,表达了速变时代,我们被置于一种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的“零乡”状态。

我们来到世上,是来成为人才的,不是来成为奴才的。我们已经没有远方,没有别处;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只有一条让我们去为梦想乘风破浪、无路可逃之路,只有此刻与“零乡”。

唐国明写《读项羽》诗说: 宁学项羽做自我,不学古人成皇奴;了却天下纷争事,只给虞姬当丈夫。

唐国明说: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此刻,万物永在途上。——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 不在别处,也不在远方,只在路上。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唐国明说: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上;我们的生活不是在别处,我们只是生活在途上;学生问死,道听途说,闲言碎语;为菜米油盐酱醋茶或钱权名利诗酒花,奔波不停,劳作不息;在n是整数前提下,要么永远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无内的流动时空途中永存而在地转圈,将自己消解耗尽;要不就是处于“2的n次方”那个至大无外能自由而行的时空途中,将自己无限永恒。

唐国明说:我有长风情怀与鹅毛风范;我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

唐国明说:我说的“长风情怀”就是流传千古的抱负”;我说的“鹅毛风范”就是不记功利得失对一件造福万世之事的坚持。

————————————————————————————————

————————————————————————————

唐国明定理:

1、“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且两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

2、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处在4的半途中或当你到达1时,你想抵达2;当你到达2时,你想抵达4,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只是在途上、在此刻;你的生活不是在别处,你只是生活在途中;你永远就这样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

————————————————————————————————

半途哲人、鹅毛诗人、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诗意流公子、清风明月中人唐国明作品

————————————————————————

从沙漠中长出的树

————————————————————————————————

(1)、写于2015年4月15日:一封写给关于鹅毛诗背后大学女孩的公开信

我万没想到的是,从你16岁开始对我诗歌的喜爱中,与古典音乐一起像一个诗歌女神一样把我引领到了2009年4月10日、11日、12日、13日、15日这些日子。在这5天日子里,我一共写了多少首我已无从统计,但是现在还存100多首。这100多首诗对于当时在追求文学梦路上惘然的我,有了踏实感,有了作家的感觉。我不知道你是否还能静得下心来看诗?我渴望有一天我能对未来真正的妻子喊道——度云穿雾,从天空到大地/这一辈子只睡你//哪怕天下有再多的仙女/哪怕我的财富堆满天空/我这一辈子只睡你/只睡你这块让我打滚的麦地//在我爱情的凯旋柱上只刻着/这一辈子只睡你/在我死去的墓碑上,也只刻着/这一辈子只睡你

(2)、写于2015年4月21日:写给父亲的一封信

敬爱的父亲。我已经是作家,同时也是被众人所知的鹅毛诗人。您应该为有一个这样的儿子而骄傲。我已在文学上独自写出了属于自己风格的鹅毛诗,同时已快删修完成自己一直写着的小说《零乡》。而再现《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这个让我红极一时获得声誉与争论的作品我不说您也知道它的伟大价值所在。许多人说,我完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家想做也做不到的事情。相信您儿子的文学成就会一直伴随着人类而存在,更会成为人类精神财富最伟大最耀眼的金字塔顶端的那一部分。相信您的儿子一定会娶到一位知书达理的妻子,会给这个家添丁加口;相信您的儿子不仅是一座高峰,而且是一条飞腾而下惠泽万世的长河。同时您的儿子也是一个懂“思危奋发图强”心怀“修德安和天下”梦想的世界汉子。

(3)写于2015年6月12日:面对世俗

我在一首叫《随意词》的诗中写道:“书尽乾坤配天下,安和四方兴华夏。一纸说尽世间理,百年血泪堆云霞。”我为了这个几乎大部分人不太赞同的虚无梦想,如痴如狂不甘落寞与清贫,不顾旁人的反对与嘲笑执着地在岳麓山下一间不足8平方米的房子里一直追求着。有人说我是疯子,有人说我是狂人,有人说我是神仙。有人说我是曹雪芹式的天才,有人骂我是傻子,有人说我是牛人,有人说我是笑话,有人说我是神话,有人说我不顾家人父母,总之说我什么的都有。我只能对所有人说:“我土在清风明月里,你干净在灰尘中。”

(4)、写于2015年8月16日:为了在沙漠中贡献一点文化绿色

了解一个年代人的生活精神状态,我们通常是可以从那个年代的人留下的文学艺术作品去判断。对于一个习惯将文史哲溶于一种文学表达的民族,似乎到了明清,这个民族才终于肯坐下来思考问题。于是《三国演义》《水许传》《西游记》《金瓶梅》在明朝产生了。可惜这个开始能坐下来思考问题的民族,虽然郑和的船队领着一些人出海到世界游了几圈,不知什么原因,当时却没有对这个行为作出思考。接着因另一个长城外的民族入主中原,将一种明朝坐下来萌芽起来的海外思绪掐断了。到了清朝,《红楼梦》在这个朝代诞生了。到现在我们还不明白写这书的曹雪芹是谁,书的全真面目究竟是什么样子,穷尽了世代对它有兴趣的人。最终残残缺缺地发现,复原式的校订、拼补,终于有了今天的样子。

这部被世人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书,也被称为难以接近也容易接近的书,读透它的人喜欢它的人是需要很高人文修养的,它不需要读者定位它,而是它在定位读者。它以文学的方式,通过一个家族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如梦生活演绎了人生本真遭遇,及其一个家族在社会历史时间中沉浮盛衰的命运。它如一道圣符似的在时刻警醒着我们。并告诉我们一个及其朴素让我们时刻遭遇的命题。它好似封建时期一个又一个朝代命运的缩影,它在召唤我们去思考该怎样逃避这种或扭转这种难以绕过的劫难。虽然它以“轮回”的形式在展示着事实与梦幻。

虽然这是一部被认为产于清朝盛世的奇书,但它却在当时遭遇了被粉碎篡改的命运。最后那样粗暴对待它的朝代灭亡了,一种延续了几千年处于兴亡轮回的体制慢慢退居到历史的深处。而到了看似什么都来临了的今天,但都还是刚走出家门刚在路上似的。袋子里装着的也不过是几本老祖宗留下的给我们认为实用的书,有时也只是放在袋子里而已。因为忙碌着借用各种交通工具赶路,没有时间停下来细看。即使停下来也是倒头大睡,养足精神明天又得继续赶路。在赶路的途中,在劳累的奔波里,即使低下头来,想追问我还是不是自己,我怎么能做自己。而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某本能给你启示的经典书籍里,只惜你难以静心观读。即使好像一切近在眼前,其实一切远在天边。

历史留给我们的文艺精品是那么少。少得只要用五个手指头一分钟都不要就能数过来。才真正明白我们作为人,无时不处在社会文化沙漠之中,那些真正能贴近我们生命、实在是用血在创造文化的文人,不过是有顽强生命力能在社会历史沙漠中站着活下去的几棵胡杨而已。作为有文化追求的我,常梦想我:我是沙漠里的一棵树,风里长着火里长着,生也站着死也站着;生了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腐。我就是这样一棵树,生长在沙漠。我就是沙漠里的一点绿。我就这样在沙漠里,站到日落,站到天荒地老,站成千古不朽。倒下了,也是一本躺在大地的书,让每个在时间风尘走过的人不断地读着。

我不知道为什么,越读《红楼梦》越面对它的残缺时,使我感觉到它是几千年封建沙漠里长出的一株胡杨。它真做到了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腐的气势。

从古至今,文化创造者就是沙漠中的树,它们一棵一棵的成长,才最终在风尘中成了林,成了社会沙漠中的一片风景,一点绿色。最后成为沙漠中人向往的地方,也成为一些人想去破坏的使其更沙漠化的地方。但他们仍在为那点文化的绿色,在艰难的一棵又一棵生长。一个实在的文化创造者与开创者,必须得如沙漠中的树一样,有能在沙漠中成长的能力,最后才能为社会这个文化沙漠贡献出自己一点绿色,才能拥有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烂的传奇。

(5)写于2015年9月10日:作家的月饼是这样做出来的

中秋之际,送你一个值亿万金的月饼/曹雪芹为了做好它血泪一生/程伟元高鹗整编它,背尽好名骂名/鹅毛诗人、诗意流作家唐国明费尽了多个春秋,终于让它呈现本真//这个无价的月饼/若人出亿万金买它版权50年/能挣万亿金//传说曹雪芹已经诞生300年/在曹雪芹诞生300年的这个中秋节/仍以10元1天生活费维持写作的当代曹雪芹唐国明/在网上送大家一个值亿万金,再现出的《红楼梦》第81至100回曹雪芹文笔/香气四溢万年的月饼//来吃吧,吃下后/你会一身书香,一万年倾国倾城

(6)、写于2015年9月12日:这样的书还读什么

自己的故事,本来需要别人来讲的,可是我的故事我自己不来讲,估计无人来讲。也许你急着想知道我是谁,想知道我为什么要讲述自己的故事。你也许怀疑我的故事值不值得讲,因为有很多故事根本不值得讲。何况你需要听的是一个你值得听的故事。

我不知道我该从哪儿开始讲自己的故事。记得母亲告诉我,我出生那一天是一个初春的早晨,天亮得还看不见山影。母亲想不到生我四十年后,她会因为我,而有从天遥地远去的记者采访她。去采访她的时候,她还弄不清因为什么事。在之前她一直以为她读完大学的儿子,在省都一个叫文联的单位上班。她从记者口中得知,我从大学毕业后一直躲在一个叫岳麓山的山脚下坚持写作,过着吃食每天花三元钱的生活。记者到这鸟都不来的山里采访她,是因为我的作品在国内外一些报刊上发表了,并且这是我坚持了十几年不问世事做出的成果。她与父亲得知其原因后既失落又高兴。当记者告诉他们我已算是一个文化名人时,他们悬着的心里悬浮了上去又慢慢着了地,方有了踏实感。

就这样我在媒体的包围中,断断续续了一段时期。其后,媒体也不断来找我去做节目,或进行采访。就这样断断续续的,我的书虽然发表了,在这一年多时间,网上媒体报刊对我的事说什么的都有。大多是称赞我能为做一件事,为了一个梦想不顾一切,在讲究市场经济功利的社会确实难得。很多人以为我通过媒体已出名,生活条件应该大为改善,不应该仍为几元一天的生活费发愁。说实在的,再现曹雪芹文笔这个作品没给我带来什么可观的经济收入。

为了实现写出能与曹雪芹《红楼梦》文笔匹敌的文章,成为一个作家。我把这个想法告诉我一个同学,他把我这一想法告诉另一个他玩得好的朋友的哥哥,这个朋友的哥哥听说了我的梦,怀着好奇心到我家里来,把我家里打量了一下,见我睡的床上的被面都是补了又补的,在背后告诉我同学说,说我想成为作家,那是做梦。我听到这话,在伤心的同时,也觉得现实。每次一到开学,父母为学费钱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样子,让当时的我比死还难受。若不上学,作为穷山沟里的人就只能一辈子呆在穷山沟了。

我上学时,雪天雨天都得去,雨天在上学路上淋湿了,一鞋是水,也得等放了学才回家换衣服。雪天手里提着一个薄铁片做的曾装过罐头的小铁桶,里面装了盖了灰的火子与烧红的木炭,去学校取暖。学校的教室都是风吹风浪的,一个个脸冻得通红发青,鼻涕长流,浑身发抖地上课。我就这样在山沟里雨浇雪盖地完成了初小教育。到高小就到离家二十里山路的镇完小去就读。每次回家带一壶炒好的防坏的酸菜,肩扛八斤米走二十里山路去山外念书。每到周三或周末回家,周四或周一早晨赶往学校时,不但苦了父母,也苦了自己。父母几乎凌晨四点就起床给我做好饭,吃后天刚擦亮能看路了,就上路去镇里赶课。有时出门时天气好端端的,一出门不远,天下起了大雨,又不能返回,为了赶课,只有在山路上泥一脚水一脚,头上流水,身上流水,米袋子流水地走到学校,也无衣服鞋子换洗,只能让其在身上自然干掉。

我们这群来上学的孩子,都是11、12岁。有时还遭遇山外孩子欺辱、恐吓索要饭票。那时学校的食堂只煮饭不供应菜,他们可拿我们的饭票去学校小卖部换糖吃。周六放学回家,邻村的同学也互相欺辱,拳脚相向。我每次把别人打退,保护了自身的安全与可怜的饭票、从家里带来的父母心痛我放有点肉的菜。他们被我打怕了,也就不敢来了。而跟我们从山里同去上学的十来个同学,最后一个又一个受不起那个苦,最后只剩下耐得了苦受得了寒的三四个坚持读了下来。在学校睡的地方,无床,全是躺在二楼一间做宿舍的教室里,铺全摊在楼板上,学生们用脚把楼板的黄泥从雨天带进了宿舍,使得宿舍一走动黄尘飞天,每一个人的被子基本上是黄黑色。一生虱子全生虱子,一得疥疮全生疥疮。青春就这样在雨水、泥浆、雪天冻疮、虱子堆里成长。一回忆高小与初中这五年就是虱子与痒得要命的冻疮疥疮。

一感冒,拉肚子也无人过问,一发烧就使用父母小时对付我的办法,掀开被子冻,然后再盖上。有时头烧得晕乎乎,到周末回家,脚走不动,只有走几步歇一下回到家中。有心疼我们的大人见了,劝我们这样的书还读什么,读也读不出门堂。但我一想到作为山里人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我又咬牙坚持读了下去。

最后坚持到高中,终于有床睡了,终于食堂有菜吃了,可父亲的身体又病了。记得我上高二最后一期那年,要想念完这一期,只有饿肚子,每天只吃一餐。在高中的生活,那菜几乎没有油腥,只是心中想着,能读书已是万幸,其他的算不了什么了。

(7)、写于2015年12月17日晚: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做讲座

2015年12月17日晚上6点至8点,是第一个大学文学社团邀请我去做学术讲座的时段。讲的题目是“经典红学与现代文学的碰撞”。我下午5点多从湖南师范大学二里半坐上315路公共汽车出发,6点抵达。8点多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坐315路回到湖南师范大学桃子湖路口。讲座中我说到:对于女孩子们来说,满身有了文化积淀出的书香味,便自然态如诗、肉如清风明月了。人的外貌可以潇洒出尘,也可以其貌不扬,但灵魂的高贵永远胜于躯体呈现给世界的一切。

——————————————————————

作者简介:

——————————————————————————————————————

……………………………………………………………………………………………………

唐国明的书法:鹅毛帖

……………………………………………………

唐国明遵循自己的“ 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名言:

1、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

2、半途就是一种飘着永远抵达不了尽头的无归的零乡状态。

3、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

4、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

5、写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我被一切改写,我在改写一切。

6、力定乾坤,理安天下。万有在增减变化,而不在生灭。宇宙始于似递增递减的奇偶造化中,太阳永不会熄灭。

7、人类的文化父亲与母亲就是文学与数学。

8、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9、人只有把自己放置在半途上,才有成就自己的多种可能。

………………………………………………………………………………………………………………………………………………………………

唐国明说过: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

唐国明从《红楼梦》程高本后40回中将发现的曹雪芹文笔,如同寻找一个被人分尸后的尸骨,将找到的点点滴滴曹文骨肉组织起来,然后以考古复原的方式再现出了《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曹雪芹文笔二十回,

自然地契合了脂批中多次提到的百回《红楼梦》,名为《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

在仍以考古复原方式再现《红楼梦》第67回曹文的基础上,与对前79回的再次校对上……

另,前八十回其他回,是以俞平伯先生校对的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的《红楼梦》前八十回、

河南郑州2004年9月海燕出版社第1版周汝昌先生用所有脂批本汇校的八十回《红楼梦》

与2003年4月作家出版社第1版郑庆山先生校订的《脂本汇校石头记》八十回为主校本,

以考古复原的方式相互汇校而成,再与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第3版《红楼梦》互校一次成文后,

加上我在程高本后四十回基础上去伪存真考古复原的八十回后的二十回《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

而合成了这个前后语言风格统一、脉络贯通,回归于曹雪芹原意原笔的百回版本——

《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

————————————————————————————————————————————————————————————————

唐国明是谁——

一个雷打不动、火烧不倒、风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明月清风中人;

一个流血不失长风情怀,火烧无损鹅毛风范、究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文人;

一个胸怀惠泽天下、造福万代;与时俱进思危奋发、实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怀的人类知识分子;

一个提出半途哲论的命运跋涉者、文学执着者、思想开拓者、灵魂共鸣者的半途主义哲人、诗意流公子;

一个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的红楼梦中人;

一个喊出力定乾坤、理安天下, 我是流传千古的无用之王的鹅毛诗人;

一个主张去除框架束缚,把古诗写得天然上口、自然成声、水到成流、清水出尘的自由古体诗人。

………………………………………………………………………………

体现在唐国明身上的半途主义人文精神,如唐国明诗作名篇《读书人》中所说的——

雷劈不倒,火烧不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

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 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

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 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

读万卷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行万里路,穷天地之理,成一家之言

————————————————————————————

——————————————————————

………………………………………………………………………………………………………………………………………………………………

唐国明,男,汉族,半途哲人、鹅毛诗人、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诗意流公子、自由古体诗人、明月清风中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一个现居长沙,集文人、诗人、哲人于一身,开创考古复原再现曹文红学、鹅毛诗、半途主义、诗意流文学的著名作家、学者。

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钟山》《诗刊》及其他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学、红学、数学方面文章数篇。

2012年在《鸭绿江》杂志发表来源于茨威格10万多字的非虚构长篇作品《麦哲伦传》、匹敌海明威《老人与海》的1万多字的短篇小说《我是麦哲伦》。这小说从2008年初稿,到2012年发表,到如今2021年发表快10年了。自2008年到2021年仍不断修改,现剩1万5千多字,可以说是唐国明第一篇带半途主义色彩的小说作品。

自2013年始其墨迹“鹅毛帖”一幅字能换3000元。

2016年出版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

2018年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

2019年出版网红至今的半途主义文学诗集《鹅毛诗》。

自2013年起,其开创考古复原曹文红学、开创鹅毛诗、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猜想得出“半途哲论”的追梦事迹陆续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安徽卫视、南方卫视等电视台通过电视节目《中国梦想秀》《奇妙的汉字》《最爱是中华》《有话就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报道,被美国及其海内外无数报刊网络媒体报道至今。

2017年,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哲论: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2018年4月完成《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2019年4月江苏无锡市《太湖》杂志双月刊发表唐国明半途主义文学探索“鹅毛小说”原创开山之作《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什么是唐国明“鹅毛小说”,就如作家唐国明本人所说的——

鹅毛小说,就是吸收了诗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手法,就像鹅毛脱离了天鹅,迎风四处飞舞,鹅毛仍然是这只天鹅身上的鹅毛。

2020年6月完成半途主义文学探索小说扛鼎之作“鹅毛小说”《零乡》。

2020年10月29日与10月30日,唐国明因微博新闻话题#男子蜗居20年想复原红楼梦#连续两天上热搜,成为网络 “亿万流量”的热门人物。

2021年10月9日至10月15日,唐国明因新闻话题#男子蜗居出租屋21年复原红楼梦#上全网热搜。

2022年4月唐国明出版集22年心血企图以文学方式阐释半途主义哲学的跨文体式长篇小说,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开创“诗意流”文学的百科全书式史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2022年4月8日正观新闻全网发布关于唐国明的新闻《湖南一男子蜗居22年复原红楼梦》,报道唐国明开创半途主义和鹅毛诗。

2022年4月9日至11日澎湃新闻发布关于唐国明的#男子蜗居22年再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新闻上长沙同城热搜。

…………………………………………………………………………………………………………………………………………………

………………………………………

唐国明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数学与“半途哲论”成就摘要:

=============================================================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且两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这个理论我们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无穷无尽的未知数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1+1”通用公式为:

t﹦[(t÷2)﹣q]+[(t÷2)+q]

(偶数t>2时,q是两素数与“这个偶数除以2”的数差;除素数2与5外,其素数个位数取数范围只能在1、3、7、9中循环取。)

2、“3x+1”与万有通变规律、万有总在途中公式:

用个位数是1、3、5、7、9的奇数,乘以3加1,则会递增为个位数是0、2、4、6、8的偶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奇数递增为偶数的运算规则叫“奇变”,再用2连续整除至此偶数为奇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偶数递减为奇数的运算规则叫“偶变”……任一大于零的正整数,通过连续的这样的“奇变偶变”运算,如无穷无尽数字的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归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数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流出通过“3x+1”“奇变”“偶变”而来抵达4、2、1的无际的数流。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宇宙无为地从无序到有序从始到终,又从终到始地循环往复如此存在于宇宙创造着天生着宇宙万物诗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当的表述,所以此万有通变规律公式为:

……x ↔ 3x+1……↔2的n次方 ↔ …… ↔ 4、2、1……

……1+2n→4+6n…… ↔ 2的n次方 ↔ …… ↔ 4、2、1……

——宇宙万物就是这样如此诗意地以波段形式生成消亡、消亡生成。这就是万有的通变规律与万有总在途中通变公式。根据“3x+1”猜想“奇变”“偶变”原理,宇宙万有的诞生,应是一波段一波段类似于“3x+1”猜想“奇变”“偶变”过程中,随n数据的变化大小而不断排列生成。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宇宙“万有总在途中”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世界是一个无限的整体最好的表达,更是人类将来遵循“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以大数据形式进入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一种人类梦想的“神”,超越于人类每一个人见识,甚至囊括所有智慧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的数学告知形式。更是对世界事物是“偶数时”发生递减回到“奇数时”,回到“奇数时”又会递增回到“偶数时”,世界事物就是如此地在遵循着“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在让一切守恒、平衡的最好描述。同时这公式也哲学的解释了循环有序运转的世界生活系统,就如循环有序运转的4、2、1形式,是由无数未知数遵循着“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演变而来与我们照面的——也就是说它是哲学家们一直在追问的“世界为何变得如此”的最好数学形式的解答。

不管怎样,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万有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运行形式的数据分离点上,永远处在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中,永远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

3、“半途”哲论(唐国明遵循自己的“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

在n是整数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唐国明遵循自己的“识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

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处在4的半途中或当你到达1时,你想抵达2;当你到达2时,你想抵达4。但你抵达1时也是在此刻,你抵达2时也是在此刻,你抵达4时也是在此刻;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只是在途上,只是在此刻;你在n是整数前提下,要么永远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无内的流动时空途中永存而在地为生存转圈,将自己消解耗尽;要不就是处于2的n次方那个至大无外能自由而行的时空途中,将自己无限永恒。你永远就这样处在另一个未知数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我们都是途中人。我们的生活不是在别处,我们只是生活在途上。我们都是半途上的产物。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