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早些年的阿里一样,拼多多也到了该“求变”的时候。一季度财报出来后,阿里在多元化的发展初见成效,因此变得更稳了。而拼多多,经过6年的“暴力”增长,如今也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此外还面临着盈利的压力。
近期,拼多多财报发布,一季度盈利26亿元。从毛利率、用户数据等方面看,拼多多都表现不俗。距离上一次单季度盈利还是2021年第二季度,彼时的CFO马靖在业绩发布会上说,“这个盈利没有太多参考价值,盈利不可持续。”
因此,一直亏损的拼多多,本季度实现盈利让许多人出乎意料。而资本的反应也很及时,过去一年多时间,拼多多的股价从200多美金的高位跌到近期不到50美金,而在五月的最后一个周五,拼多多发布财报当天股价爆涨超15%,多家机构对拼多多维持“买入”评级,并指出看好其长期盈利能力和收入增长。
但小派仔细研读拼多多的财报,发现其压力依旧不小,不如表面业绩所见的轻松。
拼多多迎来盈利的转折点
拼多多一季度财报显示,年活跃买家数达到8.819亿,同比增长7%;APP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到7.513亿,同比增长4%。而月活用户数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拼多多加大了农产品补贴。
本季度实现营收 238 亿元,同比增长 7%,净利润为 26 亿元,同比增长189%。在疫情当下,拼多多的盈利来之不易。对比此前一季度的财报,拼多多的净利润从2018年-2.01亿元的小亏,到2020年-41.19亿元的巨亏,市场一度唱衰。虽然26亿元的净利润与阿里相比依旧不算多,但对于拼多多来说却尤为重要,因为这是它实现持续盈利的转折点。
从毛利率来看,拼多多一季度为70%,而去年一季度的毛利率为52%,增长显著。还有一项可以体现拼多多盈利能力的是ROE,一般来说,ROE代表了企业的盈利状况,ROE越高,投资者购买该公司的股票获得预期收益的概率更大。而最近五年的一季度中,拼多多只有2022年一季度ROE为正,虽然数值依然较小,但实现了3.43“转正”。
从财报来看,拼多多的盈利来自于“降本增效”。
首先在“降本”方面,对比2021年一季度,拼多多的营业成本从107亿元降低至72亿元。其中,营业成本包括营销费用、履约费、商家支持服务等。
而营业成本的降低,主要是通过降低销售费用,本季度销售费用为112亿元,而上年一季度为130亿元。今年一季度营销费用占收入的比例也进一步降低至47%,2021年同期则为59%。营业成本的降低,也体现了拼多多不再依赖百亿补贴并且与用户之间黏性加深。
此外,拼多多自营业务也在大幅缩减,这使得拼多多在自营业务方面的投入也有所降低。
其次,在“增效”方面,拼多多财务副总裁刘珺表示,“本季度营收的增长主要源于平台商家活动和交易体量的增长。”财报中的“交易服务业务”(包括多多买菜和佣金收入),增长了91%至56亿。社区团购和同城配送业务盈利能力初见成效。
综合以上,从业绩来看,拼多多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转型的拼多多:赚得多,花得也多
虽然拼多多的盈利能力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但小派研读财报发现,其依然存在不少的风险点。
从现金流量表来看,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即企业的现金的主要来源从2021年一季度的-37亿元,扩大到-91亿元。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大头,是销售商品所得的现金。这表明,拼多多实际从销售商品中获得的现金,是有所下降的。
而成本费用方面,在研发和管理方面的费用都有所增加,说明在企业重要发展战略方向上不断地持续投入。
数据来源:拼多多财报(三费包括:营销费用、履约费、商家支持服务费)
资金紧缺的情况,也反映在了拼多多长期借贷上,近三年一季度的金额分别为54亿元、115亿元、140亿元,而拼多多2021年的净利润为77.69亿元,长期借贷远超了一年所赚到的钱。
而这或是拼多多需要“降本”的原因,从拼多多大幅减少营销费用不难看出,其正试图走减营销重研发的战略。
“过去几个季度,我们选择把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数字技术、农业科技和农产品物流等领域。”拼多多CEO陈磊表示,“目前来看,重仓技术和农业已渐见成效,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长期致力于农业数字化的决心。”
拼多多转型做农业的动机很简单。从花钱的路径看,起初,为了积攒用户量,拼多多在百亿补贴上砸下重金,而如今年活跃用户已达到8.8亿,接近于中国手机用户体量的天花板,已经不需要也不能再仅仅依靠百亿补贴。
而去年推出百亿农研项目,拼多多通过砸下百亿元助农,已累计上线4万款农产品,农产品作为日常高频消费品,天然地吸引了各圈层人士,这不仅给拼多多带来收益,也稳固了各圈层的消费者。
目前,拼多多与国内一千多个农产区合作,实现大部分农产品的原产地直发。还进行了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帮助农民科学种植。"在农产品基础设施的帮助下,现在只需几个小时就可以将生鲜农产品运到仓库。这缩短了消费者收到生鲜农产品所需的时间。"陈磊表示。
拼多多的资金紧缺,还体现在其线下运营能力的不足。
面对美团、京东等电商巨头的深谋远虑,拼多多在线下布局的缺陷比较明显。美团较早耕耘同城业务,半小时配送的时效体现行业实力,消费者积累了一定的信任。而京东依靠产品和服务的高品质,也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而拼多多在同城零售中,城市中心仓储、农产品供应链、零售配送等,都还不够成熟。因此,长期来看,拼多多还需要斥巨资进行完善线下服务的体系。其烧钱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拼多多想要转型拓展业务必然的结果。
从营收结构看拼多多的未来
如果依照当前的路线,拼多多每年盈利数十亿元,也能稳坐中国电商的TOP前三,但拼多多的市值只能停在600多亿美元。资本不会允许拼多多“躺平”,而其自身的发展也不允许。
目前,拼多多年用户达到8.8亿,而中国移动支付的人群只有11亿,已经接近增长的天花板。但从营收结构来看,有一个不显眼的数据,其商品销售仅有4000万元,拼多多自营商品的盈利能力非常有限,换句话也可以说,自营商品的拓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而庞大的用户体量,意味着烧钱抢用户的阶段已经过去,拼多多不需要再砸重金在百亿补贴上。那么沉迷于拼多多百亿补贴的用户,会不会转型成为拼多多农产品方面的用户?这还有待时间检验,也是拼多多需要下苦功夫的地方。而按照拼多多的说法,未来会砍掉边缘业务,盈利增长的希望会从消费者转向商家。
而这也是当前电商巨头都在改革的事情。今年一季度财报发布后,细心地读者会发现,无论是老大哥阿里、老三京东,还是新上位的老二拼多多,三大巨头都到了瓶颈期。
这个季度,拼多多的营收238亿,增速7%。同期的阿里,营收2040亿,增速8.9%,也是个位数。京东稍好一些,一季度京东总营收为2397亿元,同比增长18%。而2021年一季度,京东营收2032亿元,同比增长39%,增速放缓是行业普遍现状。
当前,淘宝的ARPU(单个用户平均收入,2021年财报数据)为8400元、拼多多为2810元,京东未公布具体数据,可见拼多多的单个用户价值还远低于阿里。而在用户数上,淘宝年用户数一季度突破10亿,京东5.8亿,拼多多8.8亿,三者的用户数体量进一步拉近,而且上升空间都较小。
共同点上,三家都在加大研发,加大电商下沉,走进四五线城市。京东正围绕自营业务这个基本盘不断对外延伸供应链,打造愈发强大的生产、仓储和物流体系。
而阿里和拼多多较为相似,一边加大力度扶持平台自身的品牌,一边补齐供应链下游的短板、发力物流仓储等基建措施。
在电商下沉方面,阿里的菜鸟自动化分拨、数智化分拣系统已经覆盖全国近5万个村镇一级行政单位,共同配送区域内也有150多个区县实现数智化作业。
而京东主要降低了第三方卖家的门槛,第三方卖家可以依托京东物流快速将自己的商品交付给用户,以此达到增加平台及广告收入。
而拼多多则专攻农户,对比阿里和京东,其在科技含量上明显不足。这也是今年拼多多要加大研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