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5位空降勇士现在有的已退伍,有的还在部队继续服役,总的情况都很好,请提问者放心。
这15位空降勇士都是部队精心挑选的跳伞能手和业务骨干,由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大校带队,当时空降的地点是四川茂县。茂县跳伞存在以下困难:一是高原跳伞。当时跳伞高度为4000多米,因为茂县本身海拔高度就有3000多米,加上飞机的飞行高度,跳伞高度达到4000多米,高空风向紊乱,缺氧,不确定的因素比较多;二是无地面引导。空降勇士实施的是“盲跳”,即对地面情况一无所知,空降勇士只能在下降的过程中“高空选片,低空选点”地自己寻找一处相对较为平坦的着陆地点降落;三是飞机机翼结冰。机翼结冰是非常危险的,会导致飞机升力不够而坠落,当时跳伞时飞机就出现了这个问题,飞机启动了除冰装置也不敢长时间飞行,所以没有时间精心选择跳伞区域,只能在预定的区域迅速跳离飞机,使飞机迅速返航。四是空中能见度不高。当时空降地域天气不是很好,大雾,空降勇士跳离飞机时是看不到地面的,只有在降落的过程中穿过云层后,才能逐步看清地面的情况,留给勇士选择降落地点的时间和降落高度都不太多。但15位空降勇士凭借过硬的本领和技术,最后都平安降落,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们有的帮勇士收拾降落伞,有的当向导,将他们领到了村里和乡里,使15位勇士迅速掌握了灾区的第一手情况,然后通过卫星电话将灾区情况上报,使上级了解到了相关情况,为实施大面积救援提供了宝贵的情报。
当时15位勇士使用的是伊尔——76大型运输机,使用的降落伞为翼伞。在整个灾区救援的90多天中,这15位勇士作为空降兵救援部队的一分子,始终奋战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从未把自己当英雄看待。返回武汉驻地后,他们相继回归平凡的军旅生活,现在有的已转业到地方工作,有的士官已退伍,和其他正常退伍的士官并无两样,巨大的荣誉背后,并没改变他们太多什么。有的士官还在部队服役,继续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这15位空降勇士在灾区救灾过程中,曾有人在抗震救灾后期进入战地医院进行治疗,不过伤情与跳伞无关,而是因为在抗震救灾第一线长期劳累而导致的伤病。战地医院为空降兵部队队属医院——驻武汉的解放军第457医院,该医院空降医疗队当时共有50人、携带全套的医疗装备参与了抗震救灾工作,尤其是这50人中,还有20多位女同志,当时由院长李菊成大校和翁长青主任带队,驻地在四川德阳的什邡市,他们共救治灾区百姓近1000人次,同样为灾区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