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三件事:定战略,建班子,带队伍。
在不同的阶段,这三件事有不同的侧重,比如在创业初期,应该是更强调“带队伍”,队伍带起来后,才有资格谈其他。
但等到有了队伍之后,就不能不考虑战略的问题了。
因为“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如果战略筹划错误,那队伍的努力就很可能是毫无价值的。
所谓定战略,要解决的就是一个前进的方向问题。
只有方向大致正确,才是企业成功的基础条件,从这点来说,正确的战略的价值可谓是无价的。
但战略从哪里来的呢?
有些老板认为是自己绞尽脑汁或灵感爆发后“想”出来的,反正别人也不如自己高明,企业具体怎么做,业务具体怎么规划,应该是自己说了算。
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那世界上的很多咨询公司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要知道,任正非那么高明的一个人,他还要借助“外脑”来帮助华为想主意呢。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战略在一定意义上讲确实是想出来的,老板和下属或专家坐在一起,头脑风暴,各抒己见,综合起来,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留下来的可能就是真知灼见。
企业老板和管理层属于自认为了解情况的“局中人”,而外来的专家则属于“局外人”,所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他们往往会有不一样的视角,帮助企业破除“当局者迷”的困境。
华为当年找IBM等公司做管理咨询项目,“外来的和尚”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战略这个事必须理论结合实践,光“想”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去“战”才行。
实事求是地讲,真理也是可以被修正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正确的战略必然包含过程中的调整和修正。
大家注意,我这里所说的“战”,应该是包含你对竞争对手的观察和分析,或者说,你必须把竞争对手的反应纳入到战略思考之中才行。
企业定战略不考虑竞争对手,那就是纸上谈兵,空有规划和计划,却不接地气。
你要想清楚,企业在市场上竞争,本质是同竞争对手进行博弈,在这个博弈的过程中,你要有定力,把握自己的节奏,“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又要有对竞争对手态势有深刻地洞察,对其动向有所把握。
在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的竞争其实就是“想法”的竞争,以战略论高低和输赢。
有的企业战术做得很好,但在战略高度上败了,那整场战役就等于彻底输了。而有的企业看起来经常打败仗,但最后却能一举扭转乾坤,赢得终局的胜利。比如历史上的楚汉争霸就是这样,项羽基本打赢了每一场战斗,最后一战却输掉了所有。
所以,战略这个事既要“想”,更要“战”。
前者体现在你的视野和大局观上,如果你看得足够远,有远见,那就容易有战略定力,有耐心,有韧性,能长期主义,顾全大局,不为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动摇。
后者一方面是体现在竞争的博弈中,一方面也是强调取舍之道。如任正非所说,“什么叫战略?"略’是什么意思?"略’是指舍弃一部分东西。你不舍弃一部分东西,不叫略;没有方向,不叫战。”
对于战略他还有个经典的论述:“当长则长,当短则短。长短结合,相得益彰”。
事实就是如此,战略必须兼顾眼下和长远,要掌握其中的平衡、灰度,不能为救今天的火而埋明天的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