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
在农村以往有一句话叫做:养儿防老;但现实中养儿防不了的老的现象并不少见,也因此,养老保险越来越重要,成为了很多老年人退休之后生活最重要的保障。目前,我国已建立由三个支柱构成的养老保险体系:其中第一支柱为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包括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
对于绝大部份普通人而言,第二第三支柱基本不可能有,这点从人社部公布的2021年数据也可以得到验证,截至2021年末,我国养老金第一支柱占比65.76%,第二支柱占比34.23%,第三支柱占比0.01%,显然第一支柱承担着养老重任,特别是对于农村人而言,第一支柱可能占比甚至超过95%以上。
第一支柱分类
我国养老的第一支柱,目前分为两个种类:一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二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一般是有固定单位的职工所缴纳的(主要是国企、央企、公务员事业单位以及上市企业等等)。截至2022年,我国城镇退休人员养老金已经实现“18连涨”。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纳群体则主要是农村户口人员以及在城市的自由职业者或者散工等等,相比18连涨的城镇职工而言,我国的城乡居民涨幅就少多了,按照人社部的数据,从2009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直到2022年,13年间,中央基础养老金标准仅有4轮调整,金额从55元涨到了98元,仅仅上涨了43元,无论是金额还是涨幅远远比不上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增速相同
针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两者之间的差距较大的问题,最近有专家提出了将两者的增速改为一致,以此来解决日益扩大的差距问题,不过从现实来看,即使两者增速一致,差额也只会越来越大,这是因为两者基数相差太大所导致的。
目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少则一两千,多则上万元;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纳最低档的,往往就是100多元,缴纳最高档的,退休时基本也不会破千,我们取中间值,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按照5000元/月计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按照500元/月计算,
即使每年两者的涨幅一样,比如都为5%,城镇职工每月的涨额可达250元,而同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涨幅只有25元,两者的差距高达225元,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两者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总结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纳的多,领取的多没有问题,这是该得的。但是对于实际未缴纳(视同缴纳)人群以及对于部分涨幅后金额已经破万的高位养老金群体,可以适当考虑降低增幅或者,把这部分金额用来补贴城乡居民养老人群,这样或许才有可能不断缩小差距,实现先富带后富,否则因为基数差,即使在一样的涨幅,也依然逃离不了不断加大的差距,当然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能先实现同比例涨幅已经算是一个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