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调中治高热
张同贵,副主任医师,业务副院长(湖南省衡阳四一五医院)。
主治:高热。
处方:白参6克,玉竹10克,百合、花粉、青蒿梗各6克、茯苓10克,桔梗3克.枳壳6克,乌梅4枚,当归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疗效:谢××.男,1岁又10个月。患儿因持续高热,伴黄疽、肝功能异常。血象:白细胞29,000/立方毫米,中性85%,血培养有大肠杆菌生长,尿培养有金葡萄菌生长。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尿路感染”、“败血症”而住院。曾用氨苄青霉素和清热利湿中药等中西医药治疗,效果不佳,邀中医会诊。证见高热(肛温40.3℃),面色苍黄少华,精神萎靡,两目微黄不鲜,唇干,纳差、不吐,腹部膨胀而软,二便尚利,舌胖,质红、苔薄,指纹暗红。小儿素体虚弱,人工喂养,后天不足。证属气虚脾弱,中运不调,邪热留而不去。治以益气调中,扶正培本。益气宜轻清化湿清热避苦寒。方法:白参6克,玉竹10克,百合、花粉、青蒿梗各6克、茯苓10克,桔梗3克、枳売6克,乌梅4枚,当归6克,甘草3克。药进2剂,体温降至38℃以下,精神已振,食欲增加,腹部平软。药证合拍,效不更方,再进3剂,体温恢复正常。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