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之胃足阳明之脉白话解
一 运行路线
胃足阳明之脉
起于鼻之交頞è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字词句解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è中:足阳明胃经脉起点在鼻根处的中间,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山根穴,在两目内角连线的中点。鼻之交頞è中,鼻根处的中间。
旁纳太阳之脉:在山根一出两支,分行左右,经过山根两旁太阳经的睛明穴。
下循鼻外:向下沿着鼻子的外侧。经过承泣、四白,巨髎。
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从巨髎处进入上齿根,再从巨髎出来,走嘴角的两边环绕下嘴唇,在嘴唇下面的承桨穴相交。
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弯过来,沿着下巴的下边缘向后运行,从大迎穴出来,沿着颊车骨,也就是下颌骨的下边,到颊车穴。却,回到原来那个点叫还,拐弯改变方向运行,不走原来的路叫却。如望而却步。
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向上运行到耳前下关穴,经过上关穴后沿着头发的边,运行到神庭穴。客主人,上关穴的别称。额颅,眉上发下是额,长头发的叫颅,额颅就是额与颅相交的地方。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在大迎穴出来一个分支,从大迎的前面向下运行到人迎穴,沿着喉咙的边,向下进入缺盆。
下膈,属胃,络脾:向下穿过横膈膜归属于胃,分出络脉网络脾脏。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直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下到缺盆处,走体表,从缺盆向下运行,运行于乳的内侧。下挟肚脐的两旁,进入气冲穴中。乳内廉,乳房的内侧。挟脐,走脐的两旁。气街,气冲穴。
《气府论》中说足阳明胃经“挟脐广三寸”。这一段是教科书中错的最长的一段。约在乳头与膻中连线的中点。我们用手摸一下自己的胸,可以感觉理胸上的一排高骨点,胃经就走高骨点的外侧,紧贴高骨点。这些高骨点不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胃经脉的运行也不是直线的。在腹部,胃经脉之间的距离是三寸,不是我们现在用的四寸。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上面属胃的那一支从胃口起,分出一个分支,向下走肚子里面,从气冲穴出来,与体表的直行脉在气街相汇合。
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汇合以后,两支并一支,向下运行到髋关节,直下运行于股外侧肌与股直股之间。向下进入膝盖里面。
抵,抵,挤也。——《说文》。表示在这里运行有阻力。伏兔,大腿前面的肌肉形状如同一只爬着的兔子,所以叫伏兔。
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向下沿着胫骨的外侧边,下行到脚背。进入脚中指的内侧。入中指内间,“厉兑,足大指次指之端也。”厉兑在足食指的顶端,可以推导出,入中指内间后走的是足食指的外侧边。
经脉如水行,无阻力不拐弯。丰隆穴处上下是直行的,不存在上下的拐弯。
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在下巨虚三寸处,分出一支,别道向下另行,进入中指的外侧间。下廉,下巨虚。下廉三寸,指下巨虚下三寸处,也就是外踝上四寸处。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在脚背跗阳穴处别出了一个分支,向下运行,进入大指与次指之间,运行到脚大指的顶端。
二 是动病
是动则病
洒洒振寒,善呻(伸),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谓骭厥。
字词句解
是动则病:脉有异常的跳动就容易得以下的病症。
洒洒振寒:阳明是人体阳气最盛的经脉,阳盛则生阴,产生一个寒热相争的现象。当阳气不足时,就会阴胜于阳,就会出现阵阵恶寒的病症。
善呻:喜欢做伸腰伸四肢的动作。呻通伸。这是一种阳气虚,阳气想升发上来但升不上来的表现。
数欠:打哈欠的次数多。容易打哈欠也是一种阳明气虚的表现。
伸与欠都是阴气下旺,阴阳相争,阳不胜阴,阳气欲陷而未陷的表现。
颜黑:颜也叫庭,就是额头。足阳明上走额头,额头发黑是阳明阳虚阴盛的表现。
病至则恶wù人与火:阴阳相争到一定程度,会出现不喜欢人与不喜欢火病症。阴气盛于下,使下面小腿部的阳明经气厥而不行,出现阳明经上热下寒,阴阳相争。阴阳相争会引起人心烦意乱,所以恶人。阳明经阳气盛,下寒上热,热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喜欢火。恶人,讨厌人。
闻木音则惕然而惊:胃五行属土,胃气虚就是土气虚。木头相互敲击的声音属木气。木克土,所以会听到木头相击的声音会惊。木音,木头相互敲击的声音。惕然,惶恐的样子。
独闭户塞牖而处:阴阳相争,阴胜阳败,阴胜则静,所以喜欢喜欢关门闭窗一个人独处。
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病更重则喜欢爬在高处唱歌,把衣服扔掉到处乱跑。歌,五脏对五声。肝声呼,心声笑,脾声歌,肺声哭,肾声呻。五声的发出都是对应的脏腑实的表现。阳明胃土气实,所以会喜欢唱歌。走,跑的意思。
阴阳相争,阳胜于阴,阳性动、阳盛则四肢实,所以想并且能登高。阳气盛则生热,又因阳性动,所以热到一定的程度,就会脱掉衣服乱跑。
贲响腹胀:肠鸣,肚子胀。
是谓骭厥:“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
”,这些病症叫骭厥。是由足阳明胃经小腿部的经脉因受寒邪而不能正常运行引起的。骭,骭骨,也就是胫骨,这里指小腿部。骭厥,足阳明胃经小腿部的经脉因受寒邪而不能正常运行。
厥指正气不行,逆指邪气上逆。厥,经常引起逆,所以我们在医书中经常能看到“厥逆”这个词。但厥不一定就非要逆。
“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这些病症加起来就是一个神经病的表现。这些病症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部分出现。这个病看起来很重,但实际上病不重,还在经病的范畴里。从这个病名我们可以看出,以上的病症在治疗时,取穴主要在足阳明胃经的小腿上,把小腿部的寒气去掉是治病有重点。
三 是主病
是主血所生病者
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喎wāi,唇胗,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
字词句解
是主血所生病者:主要是由于血运行不正常所产生的一些病症。血,“营出于中焦,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也”,脾胃是人体血液产生的源泉。所以主要是由于血的问题所产生的一些病症者。
狂:精神失常,神经病。阴盛极则癫,阳盛极则狂。在内经癫狂篇里面讲,狂症主要的治法就是刺血。阳明病则病易在血,病在血则治在血。血病的主要治法就是刺血。
疟:寒热往来。阳明热盛,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寒与热争则寒热往来,寒热往来则为疟。
温淫汗出:发热不停而汗出。
鼽衄:鼽,鼻子不通气。衄,鼻子出血。因足阳明胃经走鼻外,阳明脉血中有热,热轻则鼻内肿而气不通。热重则鼻子出血。
口喎wāi:口歪。口歪分两种,一种病在筋,一种病在血。病在筋则治在筋,病在血的治在血。
唇胗:嘴唇肿烂。
颈肿:脖子前面肿。
热盛则肿,这两种都是胃经脉血分有热。
喉痹:咽喉部红肿疼痛。痹病,是外邪在血,引起的血郁。热胜则肿痛,寒胜则只痛不肿。痹,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痹病皆在血,不在气。
在手阳明经脉病中也有“鼽衄、喉痹”这两个病症,病在手阳明还是病在足阳明,在脉跳的快慢上来区分。在寸口人迎脉法中,脉跳动的快慢来分病在上还是病在下,上下指病在手六经还是病在足六经。脉跳动在80下以上的病在上,脉跳动在80下以下的病在下。
大腹水肿:肚子从肚脐分开,上面的叫大腹,下面的叫小腹。所以大腹水肿指肚子的脐以上肿。
阳明阳虚,邪在血中引起阳明不降,阳明不降,太阴郁而不升,土郁则生湿,寒胜则成水。所以产生大腹水肿。
膝膑肿痛:指膝关节的前面,肿分为种,“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一种是热肿,也就是红肿,一种是水肿,水肿都是阴寒太盛。膝关节在下,水肿的多,热肿的少。
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指足阳明胃经所过之处全部或一段,或一点皆有可能痛。
股伏兔,股,大腿。伏兔,大腿的前面。同样的词语有:股外侧,指大腿的外侧;股阴,指大腿的内侧。中指不用,脚中指不能正常活动。
寒与热争,阳胜则红肿热痛,寒胜则只痛不肿。阴寒太盛也可能引起水肿。因为“是主血所生病者”所以,以上病症,都是病在血。
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
字词句解
气盛则身以前皆热:气为阳,足阳明胃经气有余则足阳明胃经引过之处发热。
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胃本腑有余则消化好,能吃快饿,小便黄。
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足阳明胃经气不足则所以之处都寒冷并且是一种打哆嗦的寒。
胃中寒则胀满:如果胃中有寒,就会上腹部胀满。
分别讲了气虚与气实在经的表现与在胃的表现。
四 针刺原则
为此诸病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字词句解
略。详见肺经脉解与大肠经脉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