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给你讲一讲这个事情。那徒弟是我的前同事,以前我们俩同一个科室,都在耳鼻喉科。他曾经拜天津的一位国医大师为师,此前传出一段佳话。他为了学到大师的方子,可谓是一度成了老师的“卫生员”,屋里屋外统统管理。最终得愿以偿,得到了一张耳鸣方。 再后来,就是我开篇说的,他去了一家医馆,用此方治耳鸣,收获颇丰,前年再见,可不是单车变摩托,而是开着梅赛德斯奔驰! 我不卖关子,先说一下这个方子,简单四味药:泽泻,白术,石菖蒲,王不留行 接下来给大家说说为什么是这四味药,为什么这四味药就可以有好的效果!先给大家说一个医案,你就理解了。 话说有一个患者,男性,43岁,长期受到耳鸣的困扰,经常感到没精神,四肢无力,一劳累就感觉耳鸣嗡嗡声加重,舌苔白腻,舌边有大大的齿痕,舌胖大。他总觉得没劲,一劳累耳鸣加重是肾虚,于是就吃各种黑色的补肾药,最终没有效果。 为什么没有效果呢?辨证差矣!其病发不在肾!那很多人问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其实他这个,是典型的脾胃问题! 有人又问了,脾胃不好,怎么会耳鸣?你且来看!我给你细说。 其实,脾不仅和耳窍有关联,和九窍都有关系,早在《素问·玉机真脏论》已提出"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 中医学认为,脾主升清,升指上升,是脾气运动的特点;清是水谷精微和营养物质。所谓升清,是指脾能将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吸收后上输心肺,濡养脏腑经脉、四肢百骸。若脾虚 不能升清,水谷精微失于输化,则气血乏源,令九窍不利,产生诸如头昏耳鸣、食欲下降、神疲乏力、腹胀便溏、小便失禁,甚至发生内脏下垂脱肛等一系列虚弱证候。 脾和胃的关系就像杠杆的两端一样,要有升有降。脾主升,胃主降,脾把清阳升上去,胃把浊阴降下来。 脾气不升,胃气就不降,反过来,胃气不降,脾气也不升。而头面部的孔窍是最需要清阳之气的,清阳升不上来,它会出问题;浊阴降不下去,就会痰湿积滞,一堵塞,气机就更加不通。 那怎么解决。就用到了上面说的方子,四味药: 1、泽泻利水湿以降浊阴,它的药性是往下走的,可把痰湿水饮通过下焦的小便排出去。 2、白术,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功效就是健脾祛湿。它的药性是往上走的,可以助脾气上升,把脾胃的清阳之气带到头面上去。 两味药能对付体内的痰湿,一上一下可将痰湿引出去,白术守住中焦,既能健脾,又能除湿;泽泻在下焦,引水下行,使水气不上逆。 3、石菖蒲直接针对耳窍,香味浓能开窍,把郁闭不通的孔窍打开。王不留行能疏通经络,打开一身经络,防止发生堵塞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