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系安东老王摄于2017年10月21至22日 白羊峪长城为战国时燕国所建,明朝时修复加固,其中城楼21座,保存完好的长城4552米。这里的大理石长城长约1.5公里,高10米,宽5米,城底敌楼基础多为大理石,万里关山十分罕见,是长城的精髓所在。发源于青龙境内的白羊河穿城而过,独立管辖的7000余米长城分筑于白羊河东西两侧,郁郁葱葱的万亩山林植根于景区,“七松登高”、“九龙戏珠”、“绵羊泉”、“药王庙”、“水泉寺”、“旱龟断流”、“凤落梧桐”等景观点缀其间。 白羊关口两山夹峙,白羊河自北向南穿关而过,“俯视河流如线”。白羊水关,有5孔水洞,两边与悬岸峭壁相连,上建有敌楼、谎城、炮台、雉堞马道,可谓森严壁垒、“雄关险口”。水关下建有城堡,为隆庆、万历年间负责顺天府到山海关守军监督检察工作的督察院,今遗址尚存。登峰近观,大凹楼、坑子楼、头楼、尖楼、四方楼、神威楼,座座楼台、哨垛,建筑独特,造型别致。尚存的十余块碑刻,记载着许多珍贵文献和动人的故事。远眺那飞舞于莽莽群山之巅的巨龙,那雄浑的气势,激动和自豪的心情油然顿生,“不到长城非好汉”!站在长城脚下去触摸这伟大建筑时,您会发现更为感叹的奇迹:原来这里砖城的基石是熠熠生辉的棕红色的大理石!这条整整齐齐大理石长城长约2公里,每块石重约千斤,为著名将领戚继光主持北边军务时所增修。白羊峪段长城集水关、城堡、城墙、敌台、烽火台、墙台、谎城等于一地。壮观的大理石长城更堪称万里长城之一绝。(文字资料:网络) 白羊峪长城巍巍壮观、最为精华的一部分,其大理石长城举世罕见,同属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北齐,明代包砖大修。水关、城堡、烽火台、敌楼、谎城等构成一个完整、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 白羊峪又称白羊关。白羊关以雄闻名,另有冷口以险称世,并称“雄关险口”。白羊峪关口有白羊河自北向南流过,原有关门横跨在白羊河上,两端与长城相连,称为白羊水关、羊谷关。万里长城有各式各样的关隘,但水关不多,存世的水关更少。白羊水关是白羊河的发源地,水关上下500多米的河道甘泉遍地,是名副其实的水关。白羊水关为双道水城式,至今东岸的临水敌楼楼基尚存。 万里长城中这样的水关为白羊峪所独有,复建后白羊水关将成为“万里长城水关之最”。白羊峪旅游区位于迁安市大崔庄镇。景区内白羊峪长城为战国时燕国所建,明朝时修复加固,其中城楼21座,保存完好的长城4552米。这里的大理石长城长约1.5公里,高10米,宽5米,城底敌楼基础多为大理石,万里关山十分罕见,是长城的精髓所在。 白羊峪旅游区位于迁安市区北20公里的大崔庄镇。景区内白羊峪长城为战国时燕国所建,明朝时修复加固,其中城楼21座,保存完好的长城4552米。这里的大理石长城长约1.5公里,高10米,宽5米,城底敌楼基础多为大理石,万里关山十分罕见,是长城的精髓所在。白羊峪口山雄关险,乃通往塞北之咽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四周山高峰险,山巅之上长城蜿蜒,其中长达4华里的大理石长城堪称万里长城之一绝;建筑奇特雄伟的神威楼历尽沧桑400余载,烽火台、谎城(马圈)、水关、督察院等古代边关防御体系完整地汇集此地。白羊河水自北向南穿过关口,四季长流。白羊峪青山绿水,风景雄浑秀丽,素有“北国江南”之美誉。 在众多敌楼中,水关西侧的神威楼别具一格。它是挂在城墙外侧。神威楼四周墙体用青砖抹白灰泥砌到檐椽下。背面外墙中间开一箭窗,既是通风采光的窗口,又是观察敌情的嘹望孔,还是向敌人发射弓矢、开炮、放枪的地方。箭窗下有2个雷石孔,专门用以发射雷石打击侵犯至楼下的敌人,箭孔与雷石孔成品字形排列,东西墙与外墙结构相同。楼内是一简拱,上方门额上嵌有阴刻楷书“神威楼”三个大字的石质门匾,左上款“游击将军张世忠题”,右下款“万历丙申仲夏吉立”。门券对面宇墙上砌有影壁,下有须弥座,镶嵌一块记事碑。整个神威楼尽管除门窗外没用一根木头,没铺一片瓦,但砖制的仿木结构惟妙惟肖,并且增加了敌楼的坚固程度。紧挨神威楼东侧是一座木梁架结构中层建筑的敌楼。楼内四周设有很多壁厨,属典型的“指挥部会议室”,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在长城中是少见的。 白羊峪长城始建于北齐(公元550-577年)时均为石砌,宽仅3米。北周灭北齐后略有修补。明朝初期,徐达置各于要隘修筑关口城;隆万年间,谭纶和刘应节等蓟辽总督、戚继光等蓟镇总兵官组织多次加固,重要地段用砖包修,宽度增至5—6米,并增设敌楼、炮台等军事防御设施。一般的石城墙主要分布在距关隘较远、易守难攻的地段。房子楼至坑子楼之间的城墙是白羊水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却用硕大的毛石干码而成,而且连垛口、宇墙也没有一块砖,历经400多年仍保存完好,其位置设置且如此坚固是个不解之谜。在东段双侧砖包城墙中,两块石刻界碑镶嵌在城墙内侧墙面上,分别阴刻楷书“东协燕河路西界”、“中协太平路东界”。当时唐山境内长城归属明代北边九镇的蓟镇管辖,而蓟镇下设十二路(并分列三协),分别负责所属路段的长城修建与防守。在筑城过程中,路与路管辖交界处设立石碑。这两块石碑就是燕河路与太平路的界碑。界碑西段采用灰白色石灰石作城墙和敌楼的基座,界碑以东的2100米采用紫红色大理石作为城墙和敌楼的基座,相接之处红白对峙,十分醒目,这就是万里关山罕见的大理石长城。 大理石长城以东有座盲场墙,当地人称为错城,附近有一座将军坟。传说错城为施工走向错误,致使将军被杀,也有传说错城与谎城功能相同,是迷惑敌人的设置。镇城与神威楼居水关一东一西,形成正反两反面意义的纪念地,一个是功德碑,一个是耻辱柱,进一步显示了白羊峪长城文化底蕴的丰富与深厚。被当地人称为“马圈”、“阅兵城”的谎城,如今雄姿犹在。它位于水关东侧的制高点上,易守难功,可望而不可及,面积约3000平方米。它一方面用来迷惑敌人,另一方面可集中储存粮草、马匹、士卒等,是白羊峪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一种独创。白羊峪长城北侧山坡有两道以上与长城平行的偏坡,上砌下石成“壁立之势”向东西方向延伸。可在局部地区的偏坡和壕堑便作为主要防线;又起到保护边墙的作用。在白羊水关北侧低洼的平地上曾有两道壕堑,作用与偏坡相同,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被填平。 白羊峪内和峪口分别建有白羊寺和清凉寺,均已毁,现存遗迹。有碑刻“元大德六年”(即元成宗九年,公元1302年)的记载(此段山西大同广灵县白羊峪风景区也有相同介绍)。(资料引自:互动百科) 注:广灵白羊峪与迁安白羊峪的文字资料,多有混淆处。现录以待考。 白羊峪长城与燕山山脉: 燕山(燕山山脉),中国北部著名山脉之一。战略要地。西起洋河,东至山海关,北接坝上高原,七老图山、努鲁儿虎山,西南以关沟与太行山相隔。南侧为河北平原,高差大。滦河切断此山,形成峡口——喜峰口,潮河切割形成古北口等,自古为南北交通孔道。在军事中也很有地位,古代与近代战争中,常常是兵家必争之地。 东西长约420千米,南北最宽处近200千米,海拔600~1500米,主峰雾灵山,海拔2116米。广义燕山系指坝上高原以南,河北平原以北,白河谷地以东,山海关以西的山地,狭义则指上述范围内窄岭、波罗诺、中关、大仗子一线以南的山地。 燕山山脉,山势陡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缓南陡,沟谷狭窄,地表破碎,雨裂冲沟众多。以潮河为界分为东、西两段。东段多低山丘陵,海拔一般 1000米以下,植被茂盛,灌木、杂草丛生,森林面积广阔。西段为中低山地,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植被稀疏,间有灌丛和草地。山脉间有承德、怀柔、延庆、宣化等盆地。沿山脊筑有长城,形势险要。喜峰口、古北口、黄花城、居庸关、东方口、独石口、张家口是燕山长城重要关隘,自古以来是由燕山以北进入华北平原的重要孔道。有北京-承德、北京-通辽、北京-包头铁路和公路通过。 燕山地质结构异常复杂,具备典型喀斯特钟乳岩地层,更有石灰岩层和石英岩、千页岩、板岩、海蚀岩、沉积岩等,赏石资源非常丰富。燕山所产的石种甚多,有几十类,包括瓦井石、黄蜡石、上万石、雾云石等,也有的将其统称为燕山石。各类赏石多见有灰青、褐色、褚红夹青、纯白、青灰夹黄等,纹理逼真,富有变化,质感古朴,光泽凝重,其形态极为丰富,以象形状物者较为多见。 燕山为侵蚀剥蚀中山,山体呈东西走向,海拔500~1500米,北高南低,向南降到500以下,成为低山丘陵。有云雾山、雾灵山、都山、军都山等,主峰雾灵山,海拔2118米。 山地中多盆地和谷地, 如承德、平泉、滦平、兴隆、宽城等谷地,遵化、迁西等盆地,是燕山中的 燕山山脉中主要农耕地区。 燕山附近水系发达,河流广布,主要有洋河、潮白河和滦河等。河流多与山脉直交,切穿山地形成南北交通孔道,亦为重要关隘,如古北口、喜峰口等。 燕山山脉是华北平原北部的重要屏障,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进入华北平原的必经之地。蒙古成吉思汗六至十年(公元1211年~1215年),成吉思汗三次围攻金中都(北京),主力都是翻越燕山山脉,以丰利(张北县西)、宣德(宣化)、居庸关和古北口、擅州(密云)、顺州(顺义)为主要进攻路线。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与冀东人民一道,依靠燕山山脉的复杂地形,开展游击战争,并以雾灵山地区为中心,创建了冀东抗日根据地。 燕山山脉的范围,图中黑线标示: 白羊峪长城的地理位置与历史上的燕国:河北省唐山市东北部的迁安市大崔庄镇,以白羊峪村附近的长城遗存为最有名: 白羊峪长城的水关建在白羊河上。白羊河流入滦河的支流青龙河。青龙河,为滦河水量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燕山山脉的七老图山支脉南侧的台头山,流经凌源(属辽宁省)、平泉、宽城、青龙等县,于卢龙县北桃林口穿过长城,经卢龙、迁安,于滦县石梯子注入滦河。青龙河支流很多,在长城以北有大北河、五道河、头道梁河、汤道河、都源河、星干河、起河、广茶山河等,在长城以南有沙河、白羊河、蚂蚁河、徐流河、凉水河、野河、翁家沟和教场河等。
燕三都五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