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画坛,说起画虎、画狗、画猴等能称王称雄者,那是不乏人在。但若论起画雕的佼佼者,国家一级画师高景春当属“标新立异二月花”。探讨高景春将写意工笔相融合,小写意泼墨金雕唱大风,或许,让人对画雕能有新的思考,这思考又不仅限于画坛。
1.画雕前奏曲。要深入了解任何一件优秀的作品,往往都要走进作者的人生。要了解高景春的画雕,自然不能不说说高景春画坛人生的轨迹,他四五岁就乐意按小人书涂鸦,什么小鸟小鱼,大闹天宫、三英战吕布等。先用木棍在地下画,又用石笔在墙上画。1968年上山下乡,因他画画有两把刷子,就让他画黑板报、画漫画。东陵区教育局发现他整的挺好,就把他调到南塔小学当民办美术老师,教高年班美术,这一教就15年。
那时,毛主席倡导:“办学习班,是个好办法”。区教育局经常集中全区一些能写会画的办提高班,请很多走“五七道路”与工农相结合的美院画家,来学习班给讲课、师范、答疑。高景春觉得:在“学以致用”中学,学习绘画能迅速转化为绘画能力。“十年磨一剑”,高景春在东陵区绘画,逐渐小有名气。
就像下象棋,从初级进中级,可以无师自通;但从中级进高级,则需要名师指点。高景春在向更高绘画境界迈进中,明显感到有瓶颈。为打破这个瓶颈,1984年他自费去鲁美进修2年,师从鲁美国画系主任陈忠义教授,重点教授他画工笔公鸡、锦鸡,师从的孙智谱教授也擅长工笔画,其著有《工笔重彩画谱》。经过向老师学上色、构图的系统点拨,高景春大有长进,尤小鸟画的很有韵味。
2.自感是大雕。工笔画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画法,要求“有巧密而精细者”。学院派的学工笔画,都得按工笔套路来,那玩意儿不能随心所欲。可高景春总觉得工笔画很受限制,总觉得骨子里有一种野性没得到释放,总感到心头有种激情澎湃需要迸发,总认为一个男人应画的更大气点。
那么,画啥大气?或者说,高景春为什么钟意于画大雕?这因为在潜意识中,他觉得自己就是一只雕。高景春呱呱坠地才9个月,就没了娘亲,他是吃嫂子的奶长大,13岁父亲又去世了,自己的个子长的矮,总给人家呼来唤去,也没少受委屈。
可以说,他的幼年、童年与少年,过的都很粗粝。或许,就像小鸟的鸟窝都建造的精细,而猛禽的岩巢简陋到就横七竖八几根树枝。高景春在粗粝的人生中,自感生命有大雕的顽强,有大雕的勇敢坚韧,他更渴望追求大雕一飞冲天的自由飞翔。
3.拜师画大雕。人生的魅力,往往就在于偶然性,或许,这就是缘,亦或,这就是冥冥之中的所谓命。不经意间,一个机遇与高景春碰面了。
高景春在鲁美师从的孙志谱老师,其父亲孙奇峰是天津美院教授、副院长、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院部委员,那可是中国画坛德高望重的大家手笔。孙老常来上沈阳来看姑娘,也经常被沈阳军区创作组、辽宁美协等请去作画,孙志谱老师则“东风着意吹”,特意将高景春引荐给父亲,并让高景春参加父亲一些绘画活动,并帮忙做些研磨等打下手的活。
孙奇峰画的写意雕,那在画坛是独树一帜,高景春第一次看到孙老画的,那盘旋在关山之上的大雕,那种高远壮阔和气势夺魂,让他心中特别激动激动和震撼。自此,他开始师从孙奇峰画写意雕,用心体味泼墨大写意画雕,如何适当夸张、简约简练、形在意会、气魄雄浑、凸显精神。高景春抓住与孙奇峰大师相识的机遇,在随后向孙奇峰大师的学习中,这机遇没有辜负高景春。
4.画雕不画鹰。高景春讲画雕时,特别说到:鹰,包括隼、鹰、鵟、鹫、雕等鹰类猛禽,“老鹰”是百姓笼统的俗称。在动物学分类缺细化的古代,几乎凡玩鹰,或画鹰,大多都是雕。细分一下,鹰与雕同属不同科,鹰也叫鸢,但这是种小型猛禽,雕是大型猛禽动物。
高景春又说:在中国有代表性的金雕和乌雕,雕的体型远比鹰的体态雄伟高大,雕的腿部毛发茂盛蔓延到脚爪,雕的喙呈弧形垂突更具强大攻击力,雕的翼展更比鹰的翼展宽大几倍,雕比鹰更凶猛能捕杀大型动物,雕比鹰飞得更高远自由,也比鹰更气势雄浑。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鹰科唯雕鹫被列入一类保护动物,其它鹰类及隼科所有种一律为二类保护动物,足见金雕的珍稀。
高景春还说:画雕不是画鹰,这绝非是咬文嚼字。虽然笼统地说画鹰,这也说得通。但雕与鹰的生理结构和生物习性有很大不同,如果把握不住雕的特点,若把雕画成鹰,那就不伦不类了。所以,画雕也必须把握矛盾的特殊性,也要有点哲学的灵光,概念的定义越准确,对事物的认知越清晰。只有认准画雕不画鹰,这才让画雕更专注,画雕更细致,画雕更自觉,画雕更能抓住雕的特点。
5.自有大雕风。诚如白石先生所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大写意的雕画久了,他感觉模仿孙奇峰大师的大写意雕,对于这雕形在似与不似之间,无论模仿的多像,总没有表现出自我。高景春站在学工笔画的角度思考,觉得大写意似乎缺少点层次和细腻,围绕在画大写意雕上,如何画的写实点、具象点、生动点?这么一琢磨,一探索,高景春在画雕上,就开始了另独辟蹊径。
高景春师从陈忠义画工笔公鸡、锦鸡,师从孙志谱专攻工笔花鸟,工笔画有扎实的功底。而大写意的绘画排斥工笔,排斥工笔勾线的技法表现细节,也排斥层层染色的工笔方法来画形。但高景春结合自身的特点,将画写意与工笔相结合的雕,这一个大胆创新,让高景春在传承孙奇峰大师大写意画雕的基础上,或者说,得益于站在孙奇峰大师的肩上,高景春走出了自己画雕的路子,形成了自己带工笔技法色彩的小写意画雕风格。
6.学画向大雕。在写意画雕中,如何用工笔手法,把雕画的实点、逼真点,一个绝对的前提,就要对雕有深入的认识。为了将雕能了然于胸,高景春花一年的工资,用600块钱买了一只雕养。至于养雕买不起肉来喂,就买猪肺子及猪下水喂。
高景春在养雕的日子,那是以雕为师,用心地观察雕的各种动作,包括一个转头、一个抖膀、一个扇动、一个撕扯、一个凝视、一个眨眼,他都用心的体味其所表现的神韵。1989年之后,各种鹰隼相继被列为保护动物,高景春将养的鹰,也放归了山林。但去动物园看雕,则成了高景春的百看不厌。
高景春说 :对雕看久了,就眼中有雕,心中有雕,笔下有雕,画中飞雕。要是没有对雕的长期观察,画雕只能画出一种及几种形态,很难画出千姿百态。高景春画雕的一大特点,就是雕姿百态。
7.画雕重点睛。雕的一大生物特点,就是视觉敏锐,在千米高空翱翔,能把地面猎物尽收眼底。作为绘画、刺绣来讲,最难的是做眼。苏绣双面猫,艺人需用20多种颜色的丝线,才能把猫睛绣得炯炯有神。那画龙点睛,更是一笔破壁。
无论艺术作品多么夸张,艺术的第一要旨是传递信息。高景春画雕,其传递出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鹰眼如炬。为达到这个效果,高景春探索出了藤黄色加点大红。这用纯净水调色,先将藤黄由浓到淡分出7色,到中间跟大红接触,没有什么黄红的过渡,就是力度不大不小地轻轻一点,鹰眼就立体鼓棱,栩栩如生,炯炯有神,闪闪发亮。他自己管这种绘画技法,叫黄红点睛法。至于掌握这个技法之妙,那就贵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7.大雕好风景。因雕栖息在高山、峭壁、江湖等多样环境,又在各个季节扇动风景。所以,古诗中的雕,往往都带独特风景和时运,“仰窥鵰鶚云霄上,近狎鳧鷖洲渚间”、“蛟龙得云雨,鵰鶚在秋天”。
高景春画笔所表现的大雕,很富有个性诗意,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他笔下的雕,各领时节,各有风光,各有色彩。如,画秋天的雕,画几片五花山的叶片,就有时光的痕迹;如,画北国冬天的天雕,用点关山万里的染色来找补,能使形象苍健生动;如,画俯冲大海抓捕大鱼的雕,特定的场景能反衬出大雕的凶猛。
就这一幅幅大雕特定的独占风景,绝非是拍脑门的臆想。为此,高景春要做大量的实地采风、写生,并放飞创作的想象。就这一个个大雕依托的特定景色表现,那就不仅要揉进工笔的技法,还要揉进点粉彩的点染。
8.定型大雕膀。小写意对形要求比较严谨,要让雕的各种姿态,无论大小,或蹲、或立、或雄视八荒、或跃跃欲试、或展翅冲天、或翱翔盘旋、或俯冲猎杀,要物象具体,准确定性,关键在于雕膀定型。
雕的动感、气势、勇猛,很重要是体现在展翅向天,翅疾如风,翅卷风雷动。雕的造型若不准,那就全玩完。
高景春不临摹他人的画雕,坚持自己创作制作品,自己创作艺术造型,关键在于自己创作定型大雕的翅膀。对此,他把握四点:一是“格物致知”穷究大雕的生理结构,对于构成大雕翅膀的7块骨骼、肌肉、羽毛,做到了心中有数;二是投笔先画翅膀,先将翅膀的大小、姿态、朝向绘画出来,再画雕的头部及其他;三是浓墨画雕膀,对于大雕翅膀带骨骼的雕膀部分,用重墨表现;四是对于瓦楞型硬羽,则带点工笔性表现,这让雕的翅膀在写意中,有了层次感和写实感。
9.大雕显精神。“雕鹗上云汉,虎豹守天关。”“鵰鶚生难敌,沉檀死更香。”鹰纹为中国传统动物纹样,象征勇猛、凶悍、力量、自由等。高景春画笔下的大雕,另一个可圈可点,就是所表现的大雕有股铁血无惧,有种气势凶猛,又并非要表现“猛爪入颊觜迸血”的血腥,而是表现体现大雕负载的文化精神。让人一瞅,能眼睛一亮;让人一瞥,能如闻洪钟大吕;,让人一读,能血脉贲张,给人一种振奋的精神。
意态由来难画成,为表现这种大雕的精神,高景春将绘画大雕的重点,放在采用引进一点工笔勾线法,去突出三个部位,即,尖喙、利爪。尖喙、利爪是大雕生存的武器,是大雕立尊百鸟的法宝,更要用勾线细致地勾画,突出去表现大雕弯钩嘴的上喙尖锐、弯曲,两侧各有弧状垂突或双齿突的独有特点;突出去表现大雕腿部毛发茂盛下,那双利爪的宽大、锋利、有力,并浓淡相宜的着墨,大雕的神韵和精神,就自然形神一体,不怒自威,更一瞥夺魂。真正做到了用画笔为大雕张神,为天地扬威。
据说,看雕画,要咪着眼睛看,能在虚实间,看出大变化。那么,咪着眼睛看高景春画笔下的大雕,仅仅就看到了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