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文

百年孤独,谁主沉浮?

时间:2022-10-06 03:54:08 热文 我要投稿

人人都想自己创办的公司成为百年企业,基业永续,但不会那么容易的,百年孤独,谁主沉浮?

今天,分享2个横跨百年的企业案例,也让我们了解一下百年企业是如何炼成的。

成就107年上海商银传奇:敦厚、人本,眼光猛

上海商银法人说明会

《世界经济》杂志(World Economic Magazine)将2022年“台湾最佳商业银行”,颁给了拥有107年历史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今年前8个月,上海商银累计营收为新台币295.69亿元,同比增长12.61%。老而弥坚,跨越百年的上海商银,营运仍如此亮眼,本身就是传奇。

多年以来,上海商银除了骄人的营运绩效,在履行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推动永续经营等,都有不俗的成就。仅今年以来,上海商银就屡获大奖,比如今年七月就获得CSR“亚洲企业社会责任奖”。

事实上,如上所述仅列举了上海商银在台湾的成就。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上海商银,也是唯一一家在两岸三地均有开办的民营银行。即台北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1950年11月在香港注册成立的上海商业银行,以及今天的上海银行,这又是一大中国金融史传奇。

上海商银常务董事荣康信(右)出席在台湾举办的缅怀荣鸿庆纪念音乐会

2022年3月3日,上海商银荣誉董事长荣鸿庆在香港住所安详辞世,享嵩寿100岁。

由于疫情考量,在台北举行的缅怀荣鸿庆纪念音乐会延至5月30日举行。荣鸿庆长孙、上海商银常务董事荣康信专程从香港赴台北,在音乐会上代表家属向贵宾致谢。

昔日,正是上海商银荣誉董事长荣鸿庆坚信“独木不成林”之理念,才成就了台北、香港和上海三地的上海商银结成了策略性伙伴。

荣鸿庆,生前被称为两岸红顶商人,他是以荣毅仁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家族“荣氏家族”第二代,与荣毅仁为堂兄弟。

上海商银1915年于上海创立,1919年由荣鸿庆的父亲、有“棉纱大王”之称的荣宗敬注资,成为上海商银之最大股东,再到荣鸿庆掌舵,荣氏家族已经与107年历史的上海商银命运紧密地捆绑在一起,缔造了百年传奇。

荣鸿庆(右)与夫人荣周淑霞

荣氏家族第一代掌门人,系民族资本家荣宗敬、荣德生昆仲兄弟,是旧社会著名的“面粉大王”、“面纱大王”、民族实业家,荣鸿庆为荣宗敬之第三子。1964年,荣鸿庆担任上海商银董事,1983年再任副董事长,到他2021年以99岁高龄卸任上海商银董事长、荣任荣誉董事长之时,他为这家百年金融老字号倾注了长达58年心血和精力。

荣鸿庆生前,他经常穿梭于香港、台北及内地,为促进两岸三地金融合作及交流作出了无私的贡献。荣鸿庆是掌舵上海商银的荣氏第二代,若算上他的儿子、上海商银董事荣智权,长孙、上海商银常务董事荣康信,荣氏家族已有四代人承续百年基业。5年前曾有人问彼时71岁的荣智权,何时退休,荣智权谦卑地回了一句:“ 我父亲95岁还坚持上班,我怎么敢说退休? ”

成立于1915年的上海商银,由银行家陈光甫创建,最初仅10万银元资本金。后来因孙中山先生入股而名声大噪。1919年,荣鸿庆的父亲荣宗敬入股,成为占股20%之最大股东,隔年荣氏家族进入董事会,也由实业开始跨入金融业。上海商银,在旧社会有办“庶民之银行”志愿,也开启“一元开户”储蓄存款之创举,是近现代中国首家普惠性银行,改变了过去银行为有钱人服务的传统。

敦厚、人本,眼光猛,是外界对荣鸿庆的评价。荣鸿庆有句座右铭:“ 独木不成舟,生意终归难做,挑好的来做。 ”

玩了100年,到今天咋变成了“去家族化”?

永丰余总经理骆秉正

受疫情封控影响,加上乌克兰危机引燃的通货膨胀等影响,上半年永丰余税后纯利,比去年同期大幅缩水了76.5%。永丰余总经理骆秉正表示,下半年若整体的系统性风险未解除,公司后续将持保守态度。

骆秉正是百年企业永丰余推行“去家族化”后,年初刚担任永丰余总经理。永丰余是台湾工业纸大王,如今虽保留本业,但已经转型为投资控股公司。

在台股市场,永丰余、正隆、荣成,被称为“造纸三雄”。今年以来,造纸业一直呈现经营颓势,业内期盼随着美国放松疫情管控而令进口废纸成本下降,再搭上明年春节过年时间较早,需求可望向上,会不会在年底拉出获利尾盘。

永丰余集团,即将欢庆100岁生日,他们亦将下一个百年目标,定位朝向低碳、低耗能、全分解、全循环材料方向迈进;但更多人更关注,“去家族化”的永丰余,如何走好下一个百年?

永丰余旗下“中华纸浆”年度股东会

今年6月中旬,永丰余集团旗下“中华纸浆”举办的年度股东会,进行董事会改选,实控人永丰余二代掌门人何寿川及长子何奕达退出董事,未来中华纸浆由职业经理人挂帅。

在此之前,何寿川家族已于2021年5月退出永丰余董事会,中华纸浆改选董事会并推行职业经理人掌舵,何氏父子退出董事,也就进一步宣告整个永丰余集团朝职业经理人治理方向再迈进一步。

永丰余,是台湾造纸业巨擎,创办于1924年,是一家即将迈入百年门槛的造纸巨头。除了造纸主业,旗下产业及子公司横跨纸浆、造纸、投资、金融、高科技电子、营建、以及农业生物科技等领域。永丰余旗下“子子孙孙”公司众多,且盘根错节,“去家族化”很难一时一刻就完成的。

永丰余的一代创办人何传(何信谊),1897年生于台湾台南,祖籍福建厦门同安。永丰余之前身,是1924年由何传与兄弟何永、何义创办的何皆来商行。何皆来是其父亲姓名,商行最初从事肥料、糖、以及杂粮等买卖。1934年,商行改为永丰公司,是当年台湾岛内拥有500万元资本金的五家公司之一。

二战后,百废待兴,尤其是水泥袋等包装需求旺盛,1950年2月,何家在高雄大树区久堂里开办了台湾造纸之先驱——永丰余造纸,迄今已超70年历史。中华纸浆是2012年转型永丰余投控分拆出来的,但说实话,即便永丰余产业多元化,但一提及此字号,台湾人对它在脑海第一反映就是“纸”。

永丰余学院院长、永丰余二代掌门人何寿川

永丰余在临近百岁时,二代掌门人何寿川选择了“去家族化”。照现代管理学理念,施行职业经理人机制是朝向现代企业管理的路径之一,本是件好事,但也没有必要退出董事会;再说,迄今为止,也没有能拿出很有说服力的证据,印证家族企业是落后的,况且全世界多数企业就是家族企业型态。

岛内政坛名人、前台“监察院”院长王建煊,与妻子苏法昭是有名的“丁克族”,夫妻俩热心公益,创办了6家慈善基金会。永丰余二代经营者何寿川,是王建煊大学时的学弟,在他看来,从健康角度看是支持老学弟退出经营层的。

王建煊表示,何寿川是我成大的学弟,为人温厚;为了不辱家族企业的传奇,经营十分辛苦,一度健康极差。当时我就觉得,何必呢?如果早一点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不但自己日子会好过很多,健康也不会弄到提心吊胆。

其实,何寿川家族让永丰余“去家族化”,有没有“不得已而为之”?因所谓的挪用旗下公司资金和贷款,何寿川官司缠身,被法院判定每周须1次到派出所报到。换句话说,“去家族化”交出经营权,也是风险隔离的方法之一。

百年孤独,谁主沉浮?台湾如大同、永丰余等百年企业,陷入了没完没了的官司,幕后就没有政商关系的角力?再说了,“台湾五大家族”如鹿港辜家、高雄陈家、基隆颜家、板桥林家和雾峰林家,其兴亡衰败,就是一本百年政商经。百年家族,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人翻云覆雨,有人积雪成灾,他们每段成长历程都可供后人观看,从中悟出兴亡因果。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