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各类儿童用品迎来了消费潮。如何让孩子吃得健康、玩得开心、用得舒心、行得安全、学得充实快乐?家长如何理性、科学消费?即日起,人民网“人民投诉”围绕儿童吃、穿、住、用、游乐、出行、培训等多维度,结合消费热点和典型维权案例,集纳市场监管部门、消协等权威消费提示和指导建议,为孩子和家长们送上一份实用贴心的儿童用品消费指南,聚焦儿童化妆品。
关注孩子身边这些“不安全”!
爱美是孩子的天性。近年来,儿童化妆品市场呈爆发式增长,“无激素”“纯天然”“食品级”概念和标签充斥电商平台。随之而来的是药监部门频频曝光的非法添加违禁成分、重金属元素超标、激素含量过高等乱象,引发家长担忧。
典型案例
2021年4月,有媒体曝光“儿童化妆品多数无资质”,不少商家以“玩具”之名兜售儿童化妆品,以“玩具”名义躲过备案监督。这些儿童化妆品颜色艳丽,价格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包含口红、眼影、粉饼、指甲油,种类繁多,丝毫不亚于成人彩妆,但一些商品没有任何标签,就连原料成份都没有介绍。昆明市儿童医院皮肤科医师江弘婧表示:“现在市面上的儿童化妆品,其实和商家询问,它们是否有任何资质,就会发现很多它并不是属于化妆品。有的就甚至是一些玩具,它们送检出去,但是送检了以后也得不到任何保障。”
消费提示
国家药监局制定发布的《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要求,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应当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可能的应用场景,遵循科学性、必要性的原则,研制开发儿童化妆品。针对婴幼儿和儿童皮肤敏感、脆弱的特点,《规定》强调,儿童化妆品配方设计应当遵循安全优先、功效必需、配方极简原则。《规定》还要求,儿童化妆品应当通过安全评估和必要的毒理学试验进行产品安全性评价。从上述要求可以看出,儿童化妆品比成人化妆品的监管更严格,其总体的安全水平要高于成人化妆品。建议家长在为孩子挑选化妆品时,优先选择专为婴幼儿和儿童设计的儿童化妆品。
擦亮双眼 科学认识“小金盾”
需要注意的是,化妆品包装上标注“小金盾”只是药品监管部门对儿童化妆品企业的基本要求,不按法规要求标注“小金盾”将会受到处罚。“小金盾”并不是品质认证标志,也不意味着标了“小金盾”的产品质量就一定好。
由于“小金盾”的管理要求出台时间较短,很多消费者不清楚其真实含义。一些商家偷换概念,宣称“小金盾”是“品质身份证”“国家特批”,以此欺骗消费者。这些宣传用语涉嫌虚假宣传,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消费者在看到这种宣传语时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举报。
此外,消费者还要正确理解化妆品注册、备案的含义。现实中,很多商家会以通过药品监管部门的注册、备案作为卖点,以证明自己的产品品质过硬。实际上,经过药品监管部门的注册、备案也是化妆品在国内上市的基本要求,生产、经营未经注册、备案的化妆品是违法行为。
在我国,化妆品分为特殊化妆品和普通化妆品,用于染发、烫发、祛斑美白、防晒、防脱发的化妆品以及宣称新功效的化妆品为特殊化妆品,上市前实行注册管理;特殊化妆品以外的化妆品为普通化妆品,上市前实行备案管理。对于特殊化妆品,企业在办理注册申请后,药品监管部门需要对其产品的安全性资料进行审批;而对于普通化妆品,企业仅向药品监管部门提交资料即可完成备案,不需要审批。由此看来,备案比注册的门槛低。对于儿童化妆品来说,企业对儿童使用的普通化妆品只需要进行备案,就可以标注“小金盾”,不存在“国家特批”一说。消费者在选购儿童化妆品前,可以通过国家药监局官网或“化妆品监管”APP查询化妆品配方、执行标准等信息。
正确引导 为儿童安全用妆保驾护航
儿童皮肤处于生长发育期,新陈代谢速度较快,皮肤本身的营养补给、修复能力要强于成年人。儿童皮肤水润平滑,平时做好清洁、保湿即可,过度清洁反而容易破坏皮肤角质层,引发皮肤疾病。此外,日常生活中也不必给儿童使用强功效的护肤品(如祛斑美白、祛痘、抗皱等产品)。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正确使用化妆品的好习惯。随着“美容焦虑”“不良审美”等问题逐渐向低龄化蔓延,越来越多的儿童会使用彩妆来打扮自己。但频繁使用彩妆可能会加重儿童皮肤负担,给皮肤带来较多的刺激,还可能堵塞毛孔,所以儿童应尽量减少彩妆的使用。
婴幼儿和儿童心智尚未发育成熟,认知能力有限,在使用化妆品时有可能当作食物或者饮料吞下,家长在挑选产品时,要尽量选择带有防误食设计的产品,做好防范措施,同时也要告知孩子不要吞咽化妆品。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在使用化妆品后出现不良反应,应当立即停止使用相关产品,必要时及时就医,发现产品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或者虚假宣传(宣称有医疗作用等),可以向药品监管部门进行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