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VR新闻

  	      	      	    	    	      	    

VR新闻(VR News),又称虚拟现实新闻

目录

什么是VR新闻

  VR新闻是指利用VR技术进行新闻报道一种方式。

  VR与新闻的结合,起源于2012年诺尼德拉皮娜(NonnydelaPe?a)在圣丹尼斯电影节展示的首部VR新闻纪录片《饥饿洛杉矶》。该片使用Oculus VR原型机拍摄,以事件发生的现场音频为基础素材,通过3D技术构建了360°全景视频新闻。观者通过视频,可直观看到底层人们领取补助时因疾病而昏倒在路边的动态,视频中受难者痛苦的表情、时高时低的呻吟声、抽搐的动作都给观众前所未有的感官刺激。自此,VR技术引起了新闻界的注意。

  2015年以来我国媒体开始尝试“VR+新闻”模式,早期新闻领域对VR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于重大时政新闻、灾难性与突发性事件报道等,这一应用方向与VR技术自身特点及报道需求有直接关联——新闻报道一直致力于在新媒体环境中提升时政新闻的可读性,建立更为亲密的传受关系,而VR技术所具有的多感知性与实时性,恰好使严肃的时政新闻变得生动,且增强了受众的在场感与沉浸感。随着VR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与专题报道逐渐紧密结合,成为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重要表现形式。

VR新闻的特点

  1、VR技术颠覆传统新闻报道的线性叙事。

  一方面,VR新闻呈现了一种新型的新闻叙事模式,通过计算机对现实环境的模拟,将新闻事件置于更加广阔的非线性交互环境中,为受众提供全景式解读。相较于传统媒体中将语言文字作为主要传达信息的载体不同,VR新闻中的文字只是起到一种辅助说明作用。

  2、VR新闻中,用户不仅是信息接收者,更是新闻参与者。

  相较于传统新闻,VR新闻中受众可以通过穿戴设备“身临其境”地感受新闻现场,了解新闻事实,这种“感知域的延伸”能够带来“沉浸式体验”。如,在上游新闻客户端VR频道中,有几篇关于“重庆力帆客场对阵广州恒大现场”的系列VR新闻,周围是呐喊的观众,前方是激烈的比赛,给受众一种自己也是现场观众的错觉,会忍不住一起呐喊助威。

  3、VR新闻不等于360度全景视频/图片。

  一方面,制作真正意义上的VR新闻需要耗费巨大的投资和较长的周期;另一方面,VR新闻是一种全新的媒介技术,对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

  4、VR新闻偏向娱乐化

  一方面,VR技术本身的特质限制了新闻的选题;另一方面,我国VR技术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充分,且缺乏相关技术人才,而制作质量尚可的VR新闻需要耗费巨大的财力、人力和时间。

VR新闻的优势

  1、现场感,“身临其境”的冲击力

  “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可以算是虚拟现实技术带给新闻报道的最大亮点。观众再也不是故事发生的第三者,站在现场,他可以是其中的任何一个人,所有现场信息直接赋予其感官体验。当把人们放在那样的环境中时,再也不用记者绞尽脑汁地表述,因为站在这样的现场,直接的听觉、视觉、触觉让一切文字都变得苍白无力。

  Vice《纽约百万人大游行》主创人ChrisMilk解释了为什么VR让媒介如此有力量,虚拟现实新闻作品“绝不是某一时段日常现实事物的集合:在现实中,你参与了事件却没有自我意识;但在虚拟现实体验中,你可以看到每一处表情里的细微差别、颤抖甚至呼吸”。ChrisMilk团队把《纽约百万人大游行》这个短片给一些当天参与了百万人游行的人看,游行的人认为那天的抗议非常有力量但是他们并没有哭。然而,当看到虚拟现实画面的时候,他们却大哭起来。这就是VR新闻的力量,“‘以第一人称视角’给用户营造‘在场感’与‘沉浸感’”,你似乎深入其中,感受所有的变化,但又能够见微知著,去留心每一个细节。

  2、客观性,媒体中介角色被削弱

  传统的新闻制作模式中,我们一直认为没有绝对的客观,因为所有的新闻都必然是媒体选择的结果,从最初新闻选题、报道角度、报道结构、呈现方式,到最后对事件的认知及评价,无一不渗透了媒体自己的价值观。而VR新闻中,媒体中介角色被极大地削弱,有意识的引导被弱化。用户的所有认知可依据自己对现场的体验,不再需要他人的转述。此时,媒体的职能只能是给用户提供进入那个环境中的渠道,用户该怎么去看、怎么去听、怎么去想,全凭自身的体验。

  3、自主性,个性化需求的极大满足

  VR新闻给用户提供了从未有过的自主性,你可以直击新闻中的人物,倾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环境,了解他们的处境,然而该怎么去看、怎么去听、怎么去探索和获取信息,都是用户主动选择的。在这个既定的环境中,“你的地盘,你做主”。而这个过程,用户不仅是在现场看新闻,同时也是在对信息进行主动筛选与处理。

  如在《收获的变化》报道中,就融入了各种隐藏式图标,用户可进行自主探索,以寻获特定的物品,还可以点击画面中出现的各种图标,以查看更多关于农场的历史信息。这都是用户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自主选择推进的,这种新闻的展开方式,突破了以往的叙事框架,以用户的需求和兴趣为主,增添了更多的互动乐趣。

  4、交互性,缩短从身到心的距离

  虚拟现实也是一场交互方式的新革命,人们正在实现由界面到空间的交互方式变迁。虚拟现实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越来越接近,这个距离不再仅仅是借助互联网达到人们之间的交互目的,而是从身体和心理上也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对于新闻报道,这种交互性至关重要,它加深了用户的真实体验。VR新闻的交互性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技术层次,产生行为上的互动;一个是心理层次,产生情感上的互动。

  技术层次的交互性又可以称为“人机互动”,是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例如,用户可以用手去抓取模拟环境中虚拟的物体,这时手有握着东西的感觉,并可以感觉物体的重量,视野中被抓的物体也能立刻随着手的移动而移动。交互性是用户成功体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界面越具有交互性,就越有吸引力和黏性。

  心理层次的交互性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新闻的贴近性”,是用户与所处环境的故事之间产生的内心交流。当你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去认识新闻中的人物,并与他们建立关联,当他们在你面前开心、大笑抑或悲伤、哭泣、惊恐、愤怒,就像一个朋友在跟你述说他的经历,你很难再置身事外。你将对他们建立更深刻的认识,搭建更亲切的情感。

VR新闻的完善与突破

  虚拟现实给新闻报道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从感官上给用户带来“沉浸式”的现场冲击体验,极大满足了用户自主选择的欲望和自由互动带来的趣味性,同时,VR新闻也在实践中进行着不断的完善和突破。

  1、时效性限制的突破

  其实对于VR拍摄时效性的顾虑,更多体现在VR拍摄制作的最初发展阶段,如《收获的变化》拍摄制作用了3个多月,财新的《乡村幼儿园》用了一个多月,这样的制作速度的确是背离了新闻对时效性的要求。但是随着VR技术的发展,时效性已经有了两方面的极大突破,一是现场直播,二是轻便快速合成。现在国内就已经可以做到对重大事件的VR现场直播,央视网在2016年1月24日晚间对体坛风云人物颁奖典礼进行了全程360度全景直播。采用业界领先的可实时拼接10个高清全景摄像头的4K全景摄像机,通过独有的HCDN和全景声技术,为观众带来了高清流畅的沉浸式全景直播体验。观众可以通过PC网页端、手机客户端或佩戴虚拟现实头盔观看,亲身感受现场氛围。

  非直播需要的话,一台Insta360一体机就可以完成简单拍摄,无须拼接,一条3分钟的短新闻在当天就可以制作出来。“两会”期间,Insta360一体机就被广泛地使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使VR新闻的制作时间也在不断缩减,时效性必将不再成为VR新闻的羁绊。

  2、开创新闻叙事的新方式

  《人民日报》记者刘峣在《新融合“施法”新故事“游戏+虚拟现实”成新闻业新趋势》中指出:“将虚拟现实融合新闻报道,并使其游戏化的伦理问题目前也存在争议。如何在生动和有趣的同时,保留新闻议题的严肃性,不至于使新闻继续堕入娱乐化的‘深渊’,仍需要新闻和科技从业者去探索。”周敏与侯颗在其论文《新闻边界视角下的新闻游戏探究》中认为,“新闻游戏正在模糊新闻边界,游戏双重媒介化、叙事角度迁移损害新闻客观性,移情表面化、奖惩机制功利化减弱新闻议题严肃性”。

  虽然有不少声音认为VR新闻中的游戏元素令它变得更具娱乐性,丧失了严肃性,但从沉浸式虚拟互动技术本身的定义来看,这种技术首先就应当具备沉浸感、受众人机互动性和虚拟信息增强三个方面的要素。而看上去只是因为最初这种技术应用于游戏领域,且因为电子游戏自身的优势很好地展现了VR技术,因此更多的人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只要有交互式的体验和虚拟信息扩展便是一种游戏式的体验。事实上,在现阶段的虚拟现实新闻报道中,新闻既有的基本事实信息是不会被改变的,改变的只是叙事方式,以及向用户展开信息的方式。从以前记者主观的叙事方式及单一地、一股脑地全盘托出信息,变成以用户需求为基本点叙事的角度展开。

  新闻的权威性还来自于事实的真实性,以及解释报道的思想性,虚拟现实并不会改变这些。这类沉浸式新闻与过去新闻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现场感、互动性。严肃性并不是新闻的标配,严肃的话题也可用户易于接受的方式去表达。而VR新闻的整个传播过程中,新闻内容本身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它改变的是这个时代对于新闻的叙述方式,同时大幅度提升了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