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ming Model,简称M-F模型)是“IS-LM模型”在开放经济中的形式,是一种短期分析,假定价格水平固定;又是一种需求分析,假定一个经济的总供给可以随总需求的变化迅速做出调整,以经济中的总产出完全由需求方面决定。

目录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简介

  蒙代尔弗莱明进一步扩展了米德对外开放经济条件下不同政策效应的分析,说明了资本是否自由流动以及不同的汇率制度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因而被称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目的是要证明固定汇率制度下的“米德冲突”可以得到解决。在该模型中,经常项目净差额是实际收入(Y)和汇率(E)的函数;资本项目净差额是本国与外国利差()的函数;实际收入(Y)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函数,它随政府支出(G)的增加而增加,随利率的提高而减少。

Image:蒙代尔—弗莱明模型.jpg

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的由来[1]

  1963年,蒙代尔在《加拿大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固定和浮动汇率下的资本流动和稳定政策”。在这篇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中,蒙代尔分析了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短期效应。他的基本结论是,宏观稳定政策的效果将随国际资本流动的程度而发生变化。在不同的汇率体制下,宏观政策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在20世纪60年代,蒙代尔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位同事弗莱明也对开放经济中的稳定政策进行了相似的研究,说明资本是否自由流动以及不同的汇率制度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所以在教科书中,他们的思想被称为“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ming Model)。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基本结论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本结论是:货币政策固定汇率下对刺激经济毫无效果,在浮动汇率下则效果显著;财政政策在固定汇率下对刺激机经济效果显著,在浮动汇率下则效果甚微或毫无效果。

  蒙代尔在后来的一篇文章“资本流动和国家相对大小”中将数学模型推广到整个世界经济,首先证明了在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的效果并没有完全丧失,相反,货币政策效果传递到国外;其次证明了在浮动汇率下(以及资本完全流动)财政政策效果并没有丧失,而是传递到世界其他地区。

  蒙代尔自己认为,要对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有所限定,模型的结论并非不可避免,它们并不适用于所有国家。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应用最好的三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三个经济体:美国、日本和德国,它们拥有强大的货币。这绝非偶然。三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三个经济体,而且是最富裕的三个经济体,拥有最发达的资本市场。它们实施财政扩张时的各种条件,都能够保持货币紧缩。

  很少有发展中国家(如果有的话)适合同样的结论。原因之一是:发展中国家实施财政扩张时,通常都伴随着银根放松和外部投机资本对本国货币的冲击。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没有多大区别。原因是:首先,这些国家没有以本国货币交易的发达资本市场,第二,紧跟财政赤字之后,很快就出现货币扩张。蒙代尔个人不用蒙代尔—弗莱明式的国际宏观经济模型来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并希望他的学生也不要这样做。

  M-F模型认为,固定汇率制度货币政策之所以无效,是由于在这种制度下。当央行企图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使得LM曲线从LM1向LM2方向右移的方式来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时,本国利率水平下一旦下降到CM曲线之下,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会引起资本外流,并对外汇汇率产生升值压力。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央行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会被迫向外汇市场卖出外汇,买入本币。这会使货币供应量减少,使LM曲线反过来向左上方位移,并返回其初始位置,从而使央行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增加产出的努力发生逆转,并最终失败。因此,在固定汇率下,货币当局不能自主决定货币供应量和LM曲线的位置,也不能有效地影响利率水平,所以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LM曲线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缺陷

  虽然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代表了内外均衡调节的最高理论成就,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蒙代尔关于内外均衡调节政策组合存在两个重要缺陷:首先,它遗漏了关于国际资本市场中存量均衡的讨论,因为在模型中,蒙代尔认为国际资本流动是利率差别的唯一函数,因而只要存在利差,资本就会一贯的流动从而弥补任何水平的经常项目不平衡,而在现实中各国间的利率差别普遍存在。第二个问题是,在外部均衡的标准上蒙代尔非常强调资本账户,而国际资本流动是利率差别的唯一函数,因此如果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只有通过提高国内利率以吸引资本流入,但是这既是一个挤出私人投资,又是依靠对外债台高筑的取得外部均衡的政策。因此无论是货币主义的以储备衡量的外部均衡标准—国际收支平衡,还是蒙代尔强调的资本账户的外均衡标准都存在缺陷。

中国国际收支调节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应用[2]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研究的是开放的小国的内外部均衡,假定总需求不足,国际资本自由流动,货币需求和资本流动富有利率弹性,并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但在中国,情况有所不同:首先,中国经济规模相当大,不属于小国;其次,中国对资本流动实行严格管制,因此在理论上短期资本流动不受利率变化影响;再次,中国资本市场不发达,投资机会缺乏,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少,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不敏感;第四,即使在达到充分就业之前,物价水平也是有变化的,如前所述,中国一些大宗商品的进口数量对进口价格就有明显影响;第五,由于中央银行采取对冲措施,国际收支平衡与货币供给量从而与利率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最后,当前中国的情况不是要在新的均衡点上实现更高的国民收人水平,而是要争取以较小的代价实现贸易收支的相对平衡。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当前的内外部均衡关系仍可在一定程度上由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解释。尽管中国经济规模相当大,但是近年来外贸依存度大幅上升,2005年达到64%,国民经济通过对外贸易国际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一点与开放的小国是类似的。中国确实存在资本管制,但事实上管制无法完全限制资本跨国流动,相当数量的短期资本可以在贸易收支、直接投资或收益等国际收支项下跨境转移,因而短期资本流动仍具有一定利率弹性。

  如图所示,为中国国际收支调节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由于存在资本管制,资本流动对利率变化极不敏感,BP曲线接近垂直;货币投机需求不足使得LM曲线也具有较高的斜率。当前的现状是,中国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长期顺差商品市场货币市场的均衡点E远离国际收支均衡曲线BP。在国际收支顺差中,相当一部分集中在金融项目下,主要是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由于外资流人的主要决定因素是预期的长期投资收益率,对利率变动并不敏感,因而在模型中无法体现。这样,模型中的国际收支就基本代表了贸易收支。

  Image:中国国际收支调节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jpg

  为了从更加宽泛的角度考虑中国的国际收支调节,模型中的IS曲线和LM曲线不再单纯对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是对应可以实现国内吸收扩张或收缩的任何政策选择或结构调整。同时参考现实中的情况,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汇率水平也可以由政府加以主动调整。根据模型,为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可以有以下几种选择:

  (1)扩张国内吸收,使得IS曲线左移至IS',在E'点达到新的均衡。扩张国内吸收的手段,可以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也可以是进一步提高投资率,或者增加私人消费。由于此时国内吸收的变动不会对货币供给量产生影响,因此LM曲线不发生变化。

  (2)扩张货币供给,使得LM曲线右移至LM',在E点达到新的均衡。基于与上面相同的原因,在货币供给增加后,由于央行不需要因为贸易平衡的变化而回调货币供给量,LM曲线不会回到以前的状态。

  (3)调整汇率水平,对人民币进行一次性较大幅度升值,BP曲线左移。人民币升值将导致净出口减少,国民收人下降,国内吸收萎缩,IS曲线左移。最终BP曲线左移至BP+,IS曲线左移至IS,在E'点达到新的均衡。

  (4)放开资本管制,资本流动对利率变化敏感程度将因此提高,BP曲线斜率减小,新的BP曲线与/S曲线和LM曲线交于E点,达到均衡。此项选择并不能根本改变中国的贸易失衡,但是可以通过私人对外投资的扩张,实现整个国际收支的良性平衡,消除贸易失衡带来的部分消极影响,例如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等。

参考文献

  1. 许光建,苏汝劼,陈璋.应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08月第1版.
  2. 郑桂环,史德信,汪寿阳.中国贸易平衡波动研究 成因、周期、影响及应对分析.科学出版社,200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