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均衡(External Balance)
目录 |
外部均衡是指经常项目收支平衡,也即贸易品的供求处于均衡状态。外部均衡的状态下,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即:国际收支净额=净出口-净资本流出;或BP=NX-F。
国际收支平衡不一定意味着外部均衡,国际收支平衡和外部均衡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在某一段时期内,一国对外货币收支的正好相抵,不存在差额。国际收支平衡是一静态概念,它是动态性质的外部均衡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外部均衡应该是一个国家理想的国际收支平衡或理想的国际收支状态,它不但表现为高水平的(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最佳规模状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而且表现为内部均衡基础上或以较小的调节成本为代价的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部均衡或国际收支均衡总目标又被分解成若干子目标,于是,经常帐户差额、贸易帐户差额、外汇储备帐户差额以及资本与金融帐户差额等均被列入外部均衡目标的范畴,所以,外部均衡可以理解为与一国宏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合理的国际收支结构,合理的国际收支结构不是短期的各项目收支平衡的概念,而是长期的、动态的各项目收支差额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在封闭经济下,政府追求的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这三个目标本身就存在着冲突。封闭经济中政策调控的主要课题在于协调这三者的冲突,确定并实现这三者的合理组合。
在开放经济中,国际收支成为宏观调控所关注的变量之一,宏观经济在封闭条件下的主要目标与国际收支这一新的目标之间的冲突成为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某一个目标的实现可能会导致另一个目标的恶化,政策的选择和搭配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一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可能会产生冲突。
英国国经济学家米德(J.Meade)于1951在其名著《国际收支》中最早提出了固定汇率制下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冲突问题,这一观点被称作米德冲突。他指出,在汇率固定不变时,政府只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来调节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这样,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难以兼顾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