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HO修正模型

  	      	      	    	    	      	    

H—O修正模型概述

  H—O修正模型于1975年由格鲁贝尔H.G.Grubel)、劳埃德P.J.Loyd)建立,初步解释了部分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由于此模型沿袭了H—O模型的基本内容,仅仅是对H—O模型的某些前提条件做了调整,因此人们称之为H—O修正模型。

  按照H—O模型(即赫克谢尔-俄林要素禀赋学说),国际间的贸易模式应该是:各国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也就是说国际贸易主要是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不会发生。然而现实情况是产业内贸易发展迅猛,尤其是在发达国家间。为解释产业内,贸易这中新的贸易模式,格鲁贝尔和劳埃德提出修正H—O模型。众所周知H—O模型以一系列前提假设为基础,如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生产技术相同、产品无差异、规模收益不变、商品自由流动等。格鲁贝尔、劳埃德认为这些过多的前提建设限制了H—O模型的应用范围,他们在其名著《产业内贸易》中提出取消H—O模型中商品自由流动假设后,可以解释下列产业内贸易现象:

  1.边境交叉贸易。对水泥、沙子、玻璃等建筑材料来说,运输费用是一笔非常大的支出,占其总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如果国内的运输费用超出了进口费用,作为“理性人”的消费者就会选择从邻国进口,从而相同产品的交叉贸易出现。这种现象在国境较大国家更为明显。

  2.周期性贸易。主要是针对蔬菜、水果等季节性商品。蔬菜、水果的生产有特定时期,但是由于世界幅员广阔,每个国家的生产季节并不相同。另外季节性产品的储存费用较高,或不易储存。因此,如果运输费用不高于储存费用,国家间就会出现生产旺季相互出口、淡季相互进口现象。

  3.跨国公司的部门内贸易。跨国公司的生产是国际化大生产,在世界各地设立子公司,跨国公司需要购买产品时,首先倾向于公司内部交易,这可以降低外部不确定性,确保产品质量,还可以减少交易费用(如谈判费用、销售费用等)。公司内部贸易也是跨国公司逃避税收、转移资产的一种方法。公司内贸易相当一部分是产业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