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食品银行,即食物银行。主要为经济有困难人士提供暂时性膳食支援,鼓励他们自力更生,食物来源主要由团体及私人捐助,过去有银行、连锁快餐店、酒店、超市及食品供应商响应,捐赠熟食、干粮及餐券,或以特惠价出售食品。
“食品银行”其实也是舶来品,它起源干美国,后经加拿大传入欧洲。食品银行的起因是,在欧美发达国家,浪费与饥饿是个并存的现象。一方面,由于物质的极大丰富,社会上存在大量的浪费现象。如各超市中那些即将过期但又卖不出去的食品就需要花费不少的资金进行处理和销毁;大量剩余农产品的加工处理同样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欧盟国家历史上就出现过因农产品大量过剩,无法处理,而不得不将成吨的牛奶与黄油倒入大海的情况。与此相对照的是,由于种种社会问题与分配不公,喝不上牛奶、吃不到黄油的穷人也大有人在。在这种情况下,一批热心干慈善事业的志愿者便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所谓的“食品银行”。因为在他们看来,与其将这些剩余食品白白扔掉或是耗费资金处理掉,不如将它们收集起来,免费发放给那些忍饥挨饿的街头穷人。这样既减少了浪费,又帮助了穷人。
几十年来,“食品银行”从无到有,如今已遍及欧洲的13个国家,总数达157家。葡萄牙1992年成立了自己的“食品银行”。2007年,在葡萄牙向“食品银行”提供食物的参与者人数已由成立第一年的1.5万人增至209万人;捐赠食品的重量也由当初每年的220吨增至近1.8万吨。在葡萄牙以外的一些国家,一些免费供货者主要是食品工业部门和各大超市。
“食品银行”和这些部门签订协议,将那些卖不出去但还能够食用的食品收集上来,集中分配后再以最快的速度发放出去。此外,欧盟为平抑物价,也经常拿出部分资金从农民手中买下剩余农产品,如粮食、面粉、牛奶等,然后再将农产品交给“食品银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