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非加价模式

  	      	      	    	    	      	    

目录

什么是非加价模式

  非加价模式是中国美旗控股集团提出和独有的模式,是一种通过资源整合来扩大规模从而追求规模效益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消费者企业以及银行金融等方面的多赢局面。

  美旗城的理念是通过“非加价” 模式运行和巨大的资本投入来获得巨大的产业集聚能力和超大的规模,重新打造出一个面向全国乃至面向全世界的一个新的流通渠道。美旗城是一个全新的供应链平台,一个实现多方共赢的平台,其主要的赢利点在于规模下的效益,对符合入驻条件的企业提供大量的优惠条件,从而吸引更多的商家人驻美旗。将区域内大量的零散中小企业聚集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整合资源。通过美旗城这一平台统一对外采购,提高国内企业的集中度,增强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非加价” 模式是根据我国流通行业现状发展形成的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该模式不是依靠向人驻商家提供基础服务获得直接回报的,而是通过金融利润以及配套第三产业来获取收益,并成立金融结算中心,建立完整的信用体系和供应链体系来形成整个商城的规模化、信息化、结构化。从而有效地降低商品的流通成本,在保证商家利益的同时,控制物价的涨幅,满足消费者需求。与此同时,庞大的资金运转也使银行金融机构获取可观的赢利,带动流通企业的增值与发展。[1]

非加价模式的理论基础[1]

  “非加价”模式是以信用为基础,以重建商业秩序为目标的。它通过放弃“直接加价”,让企业先在其中获利,使大量的中小企业联合起来,扩大行业规模,形成规模优势,重新塑造流通主渠道,合理定价自身的劳动价值

非加价模式概念图
放大
非加价模式概念图

  在“非加价” 模式下,买家在整个交易的过程中是依靠第三方的监控来换取信用,实现物流和现金流两者的分离,等到整个交易完成进入结算时,买家的下家依照合同到美旗城的结算中心进行结算,买家依照合同支付卖方货款,交易所得的利润全归经营者。利用信用交易,可防止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挤占过多的资金,从而减小资金被挤占而无法有效升值的成本,避免因资金链断裂而造成的整个运转的停摆。

非加价模式的优势[1]

  1.“非加价”与直接加价比较

  “直接加价” 模式平等的概念已被替换,在赋予商品无差别的劳动力价值的过程中,“双方自愿”原则逐渐成为主流。当交易双方中的一方拥有绝对主导的能力, “双方自愿” 就成了体现平等的一个灵活公平的工具,一方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商海中生存,不得不接受对方强加的定价、条件等。因此,在“直接加价” 模式中,交易一方原先合理的权益将可能受到侵害,只能通过下一个流通环节的“直接加价”来弥补单方面的损失。因此看似双方自愿的“直接加价” 模式会导致流通领域的各个环节价格被逐层抬高,最终引起价格盲目上涨。

  特别是附加值低的行业,生产成本在整个价值链中所占比例并不高,而在“直接加价” 模式下,整个价值链的80% 被流通方供应链服务环节所占有,这是渠道与寻求进入之间关系失衡的结果,是一种供求关系失衡形态。

  在“非加价” 模式中,整个产业链中的每个流通环节都为其劳动成果、劳动价值提供一个合理的定价,重新回归商品交易应有的平等概念。流通领域上下环节间避免无限度的盲目加价,防止因各流通环节直接加价而造成的通货膨胀,让货币、商品实现其本身的价值,以推进货币市场产品市场一般均衡,争取实现宏观经济的目标。

直接加价模式
放大
直接加价模式
非加价模式
放大
非加价模式

  2.免店租与高价店租比较

  “非加价”模式对符合人驻条件的商家实行店面在一定期限内免除租金的优惠条件。相比于传统商业城千金购买或租借店面的现状,“非加价”模式能够成为商业城的另一大亮点,从而吸引更多有竞争力的商家入驻。众所周知,目前各传统模式的商业城店面每平方米的价格不菲,商家面临“一铺难求” 的艰难情况。这对于商家来说是一笔巨大的隐形成本,将挤占商家可用资金的一大部分,控制了商家的流动资金,减小商家的投资机会和效益。

  流动资金的周转是创造企业盈余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非加价” 模式中,入驻商家可以节省巨额的店面租金,大幅度提高其资金的可周转性。“非加价”模式下的商业城通过免店租的巨额优惠,可吸引整个产业链的供应商前来入驻。在此情况下,一是营造了各行业集聚的规模,让商家共享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效。二是“非加价” 模式下的商业城可通过规模效应产生的巨大边际效益,包括从保险金融租赁酒店等服务项目中得到可观经济回报,构建双赢的良好形势。

  3.免息授信与抵押担保比较

  在传统商业模式的商业城中,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需要加大投资,来提高资金的运转速度,有效地提高投资效益,以扩大企业规模,完善产业模式,提高市场份额。但由于受其经营规模影响,其有限的产业规模很难成为贷款的有效担保,常常面临“贷款难” 的尴尬局面,以至于缺乏流动资金,难以扩大生产规模,甚至阻碍发展的步伐。而除内部融资外,贷款是他们主要的融资渠道。因此,能够获得授信、获得贷款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非加价” 模式能够缓解商家扩大经营时的资金瓶颈,满足扩张的需求。美旗城为入驻商城的商家提供三倍于自有资金的免息授信,以此来解决中小规模的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从而实现资金的有效流通,提高了资金的周转率和利用率,促进企业规模的发展和扩大。

  4.信用交易与现金交易比较

  在传统商业城模式中,现金交易是常见的交易方式。供货商将原材料提供给制造商,制造商再提供产成品给客户,然后客户向制造商支付货款,制造商再支付供应商原材料款。资金的紧缺又不得不以现金做交易,导致债务无法及时偿还,从而三角债务的现象频频出现,这种情况在我国流通领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同时,银行和生产商之间的贷款往往也需以原料或产成品作为抵押,因此其间也经常出现三角债务问题。

  在“非加价”模式中提出了构筑信用体系,实行供应链信用金融的崭新模式。这一模式的特征在于买方在交易阶段是靠物流公司的监控换取信用,完成交易后在商业城中统一的金融中心进行结算。买方的下家按合同到结算中心付款结算,买方按合同支付卖方货款。降低了商家的现金困扰,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传统商业模式中三角债务发生的概率。

直接现金交易
放大
直接现金交易
非加价信用交易
放大
非加价信用交易

  5. 完整的产业链与个体产业比较

  综合以上“非加价” 模式非加价、免店租、免息授信、信用交易等特殊形式,运行“非加价” 模式的商业城,能够吸引各类不同且相互关联的商家积极参与。使人驻美旗城的所有商家能够扩大规模,形成一个领先的、强大的产业链。以鞋业制造为例,在运行“非加价” 商业模式的情况下,不仅只有零售商店,与鞋业有关的从设计、原材料、配件、机械等相关商家也入驻于此。整条产业链的入驻能够实现品种齐全、价廉物美的完美的商业交易,同时解决目前流通领域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推动流通产业的升级。

  相比之下,传统的商业城则是以个体产业为主,主要为消费者提供产业成品。诸如沈阳商业城、中旅商业等当前国内比较大型的商业城,它们都是以著名品牌为核心,为其提供店面进行销售。这并不能解决“直接加价”模式所带来的产品价格膨胀。同时也无法实现规模效应,不能提高个体产业的竞争力。

两种模式比较图
放大
两种模式比较图

  6.“非加价” 模式的优势

  通过“非加价” 模式的运作可有效地防止因为通货膨胀等问题所导致的各项经营成本的提高,如:物流成本、原材料成本、管理成本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供求。“非加价”模式的流通技术,将现代物流与市场的优势结合于一体。吸收了连锁制、超市制和摊位制等传统的市场业态的优势,提升了商品在市场中的价值,降低了商品在物流中的采购成本

  “非加价”模式的开展可以实现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这三流分离,进一步提高流通效率。同时较为有效解决当前中国流通领域所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商业信用缺失、信息渠道闭塞等流通难题。

非加价模式存在的问题[1]

  所有创新的模式和理论在开始实现时,必然会遇到大量的问题,“非加价” 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流通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非加价” 模式的赢利方式主要是依靠巨大的规模效应带来的效益,因此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且建设周期长。中国美旗控股集团前期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是筹集各方民营资本,民营资本存在依附性较强,财务风险较高。一旦民营企业自身的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或者企业所有人对美旗城的发展失去信心,民营企业便有可能从“非加价”模式撤资,美旗集团作为民营企业,很可能没有足够的前期资金持续投入,这也是民营资本的不稳定性所留下的后患。

  其次,“非加价” 模式的规模化运行通过美旗城人驻商家的保证金和中国美旗控股集团自身的固定资产来获取银行的授信,从而来进行整个模式后续运营,这需要的是大量且持续的现金流,获取充足现金流的基础是大量的入驻商家和大规模的交易额。但在项目刚刚运作的前期,美旗城品牌尚未创立且没有相关的实际运营数据支持,是否能够吸引足够的商家和顾客,为入驻的商家提供现金流和交易额,是“非加价”模式实现运转所需面临的问题。

  再次,诸如泉州、广州、温州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原本就有着各自的商业流通模式,具有一定的集散能力。美旗城的选址靠近这些经济较发达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也给美旗城带来一定的考验:建成之后的美旗城能否对周边那些已经具有一定集散地位的城市进行分流,打破原有的商圈经营模式,从而获得新市场,还需要实践检验。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蔡俊逸,蔡宇航等.“非加价”流通模式创新意义的探讨(D).福建:福州大学八方物流学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