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贷款替代

  	      	      	    	    	      	    

目录

贷款替代的含义

  企业从银行或海外取得外汇借款后并不是直接使用外汇资金,而是将外汇结汇给银行,取得人民币资金加以使用,这种现象称之为“贷款替代”。之所以称为贷款替代,是因为它与货币替代有密切的联系。

  我国学者姜波克和杨槐(1999)对货币替代的定义是“所谓货币替代,就是指一国居民因对本币的币值稳定失去信心,或本币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时发生的大规模货币兑换,从而外币在价值贮藏、交易媒介和计价标准等货币职能方面全部或部分地替代本币。”从货币替代的定义当中可以看出,外币替代本币执行货币的职能时,货币替代就发生。

  贷款替代的实质就是外汇贷款替代人民币贷款,因为企业在申请外汇贷款之后,并不是使用外汇资金,而是要使用人民币资金,但是企业并不是直接去申请人民币贷款,而是申请外汇贷款,外汇贷款实际上挤占了人民币贷款,外币替代人民币具体从事信贷业务

贷款替代的步骤

贷款替代发生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四步:

  第一步,取得外汇贷款。国内企业可以从三个渠道取得外汇贷款:从本国金融机构取得外汇贷款;从国内的外资银行取得外汇贷款;从国际金融市场借款。

  第二步,办理结汇。在取得了外汇贷款之后,国内企业往往并不是需要使用外汇资金,而是需要人民币资金。所以企业会通过各种途径,将外汇资金结汇成人民币资金加以使用。虽然根据外汇管理有关规定,企业国内外汇贷款不允许结汇为人民币使用,但是一些创汇企业采取“偷梁换柱”的手法,利用外汇贷款支付进口货款,同时将出口收入的外汇结汇成人民币,使一部分外汇贷款通过置换进入经常项目下结汇。

  第三步,使用人民币资金。结汇后,得到了人民币资金,就可以在国内加以使用。

  第四步,偿还外汇贷款。外汇贷款到期时,国内企业要筹措外汇资金,偿还银行的外汇贷款或海外借款,从而完成贷款替代的全部过程。

贷款替代形成的原因

  1.本外币贷款利率存在差异。企业出于财务考虑,在外汇贷款利率高的时候借人民币贷款,在人民币贷款利率高的时候借外汇贷款并且结汇成人民币使用,外汇贷款对人民币贷款产生了替代效应央行已于2001年9月21日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因此2000年9月以后的外币贷款利率央行不再统一规定,而是由各商业银行自主决定。目前大多数银行采用Liobr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HIBOR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 为基准加浮点方式作为外币贷款的报价方式。由于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从2001年以来连续13次降息,造成LIBOR不断下降,而同期人民币六个月的短期贷款基准利率为5.04%,考虑到贷款利率浮动的下限10%,也仍在4.5%以上.

由于人民币的利率高于美元利率,所以很多企业不申请人民币贷款,而是申请外汇贷款,然后将外汇结汇给银行,取得人民币资金加以使用,其实质是用外汇贷款替代人民币贷款,目的是为了降低融资成本。在国际金融中也存在利用货币互换来降低筹资成本的办法,所谓货币互换是指借款人有筹措某种货币的优势而恰恰不需要使用具有优势的货币时,两个借款者通过相互互换货币,就可以筹措到等值的期限相同但币种不同的资金。与货币互换相同之处,二者都是借一种货币但是却使用另外一种货币,并且都取得了降低筹资成本的目的。与货币互换不同之处表现为:货币互换发生在两个借款人之间,而贷款替代只有一个借款人。

2.国内实行紧缩货币政策。当国内经济过热,货币当局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商业银行对本币贷款的发放趋于从紧。由于国内企业对人民币资金的需求从国内金融机构那里得不到满足,这时他们会转向国际金融市场或国内的外资银行。由于本国货币当局没有能力控制国际金融市场的金融机构,以及对国内的外资银行的监管能力相对较弱,国际金融机构或外资银行会从盈利的角度满足对国内企业外汇贷款的需求,国内企业在得到外汇贷款之后,结汇给外汇银行,从而取得人民币资金加以使用,这样也导致贷款替代的发生。

3.本币具有升值预期。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影响了企业的借款动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纷纷减少人民币负债,增加外汇负债;减少外汇资产,增加人民币资产。从2000年开始,银行的外汇贷款业务迅速发展,金融机构外汇贷款额大幅度增加,其中2003年度净增达274亿美元。金融机构的外汇存贷比(即外汇贷款/外汇存款)从2000年的66.5%,增至2004年的88.5%,2005年第一季度超过90%,达到90.2%,大大超过监管部门要求不超过85%的规定。

  当本币具有升值预期时,人们会有增加外汇负债的动机。因为可以在本币升值之前借入外汇,以较高的汇率兑换成本币;等到本币升值之后,就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在外汇市场买回外汇,用以偿还外汇贷款,从而取得汇兑收益

  此外,外汇贷款管理制度的改革也对贷款替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03年1月1日开始实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实施国内外汇贷款外汇管理方式改革的通知》,将由债务人逐笔登记的外汇贷款改为由债权人定期登记,同时授权银行自行审核外汇贷款专户的开立、注销及贷款偿还,且将外汇贷款范围从出口押汇扩大到打包放款。外汇贷款管理方式的改革一方面增加了商业银行外汇贷款的主动性,另一方面由于简化了运作手续,也提高了企业借款的积极性,所以加大了贷款替代发生的几率。

贷款替代对经济的影响

贷款替代的好处主要在于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但是,贷款替代对经济也有许多负面影响:

1.增加一国的外债数量。当企业从海外借款时,造成一国的外债增加,短期外债大量流入加剧了国内外汇供过于求的矛盾,使本国的短债率(短期外债占外债总额的比率)提高,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来一旦形势转变,外债流入减缓,就可能影响部分外债的偿还能力,有可能造成外债管理的失控,形成债务危机。从2001年起,我国短期外债占外债总余额的比重连续4年超过25%的国际警戒线,至2004年末,短期外债占外债总余额的比重已上升到45.63%。

2.扰乱了国内金融秩序。对于国内银行来说,贷款替代发生的结果只不过使外汇资金“空转”一圈又回到银行。因为银行将外汇贷放给企业,企业并没有将这笔外汇资金加以使用,而是马上又结汇给银行,取得人民币资金,外汇重新又流回银行,实际的结果是外汇空转一圈,并没有作用于实体经济。但是从银行的账面记录来看,却是外汇贷款增加,外汇结汇量增加,表现出一种虚假繁荣的假象。

3.紧缩的货币政策失效。当国家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企业以贷款替代的方式,仍然可以得到人民币资金加以使用,造成紧缩的货币政策失效。因为一国的货币当局控制本币贷款的能力较强,但是控制外币贷款的能力比较弱;控制本国银行的能力较强,而控制外资银行的能力较弱。在这种情况之下,企业可以从外资银行那里取得外汇贷款,然后结汇给银行,这样就变相地取得了人民币贷款。所以贷款替代的发生,有可能会使本国紧缩货币政策失效,货币紧而不缩,宏观经济失控。

应对贷款替代的措施

  贷款替代的发生,一方面说明企业理财意识加强,出于降低融资成本的考虑,通过贷款替代的方式来降低筹资成本,应该说是企业的理性行为;但是在另一方面,贷款替代也会造成货币政策失效,短期外债数量增加。因此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预防贷款替代,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

1.缩小国内外利率差异。当本币贷款利率与外币贷款利率相差较大时,会引发贷款替代。因此防止本币贷款利率与外币贷款差别过大,是预防贷款替代发生的重要措施。这就要求人民币贷款利率应该与国际资金的利率水平保持一致,防止国内外利率出现较大的差异。

2.加强对结汇环节的管理。由于外商投资企业国际商业贷款可以结汇,外商投资企业以股东贷款方式为主的对外短期借款增长迅速,2003年末达85.08亿美元,增长52.97%,比上年上升5.74个百分点。虽然在2004年5月1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关于改进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项目结汇审核与外债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外汇指定银行根据企业的资金用途加强对资本项目外汇结汇的审核,但是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债结汇的限制手段不多。结汇是贷款替代的重要一环,如果能够严格结汇管理,也能有效阻止贷款替代的发生。

3.加强对外债的管理。虽然我国对外债的管理已经纳入到外汇管理体制中来,但是对外债的管理仍然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因此应该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对外债管理的方法加以改进,预防贷款替代的发生。

4.提高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以往我国对国内金融机构的监管程度要严于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事实上造成了外资银行的超国民待遇。在加入WTO以后,应该对外资银行采取国民待遇,将外资银行纳入到国内金融机构的统一监管体系当中,使货币政策平等地作用于本国金融机构与外资银行,这样就可以防止企业到外资银行申请外汇贷款然后到国内金融机构结汇取得人民币资金的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