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losed-Circuit TeleVision,CCTV)

目录

什么是闭路电视监控系统[1]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是安全技术防范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先进的、防范能力极强的综合系统。它可以通过遥控摄像机及其辅助设备(镜头、云台等),在人们无法直接观察的场合,却能实时、形象、真实地反映被监视控制对象的画面,直接观看被监视场所的一切情况,可以把被监视场所的情况一目了然。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组成[2]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一般由摄像、控制、传输、显示与记录四个部分组成。

  1.摄像部分:主要包括摄像机、镜头、防护罩、安装支架和云台等。摄像部分的作用是负责摄像现场景物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经视频电缆将电信号传送到控制中心,通过解调、放大将信号转换成图像信息,送到监视器上显示出来。

  2.控制部分:系统中设备的协调动作与图像调整是由控制机构来完成的。例如,各种设备的电源控制、云台运动控制、镜头焦距与光圈控制、显示器切换控制、录像控制、防护罩防护功能控制等。现代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还增加了智能控制,例如,把云台、摄像机和变焦镜头封装在一起的一体化摄像机,它们配有高级的伺服系统,平时可以按预置的监视方案巡视,一旦发生报警,就能自动锁定报警点进行监视和录像。

  3.传输部分:传输部分是系统图像信号和控制信号的通道。传输部分除了需要传输图像信号外,有些系统还需要传输声音信号;同时由于控制中心需要对摄像机、镜头、云台等进行控制,因此还需要传输控制信号。目前电视监控系统主要采用视频基带传输方式。

  4.显示与记录部分:此部分主要指安装在保安控制室内的图像录制和显示仪器,主要包括监视器、录像机和视频处理器,负责将现场传来的电信号转换成图像。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特点[2]

  1.闭路监控系统与扩散型的广播电视不同,它采用集中型结构,一般作为监测、控制、管理使用,闭路监控系统的信息来源于多台摄像机,多路信号要求同时传输且同时显示。

  2.用户分布在一个或几个有限的点上,相对比较集中。目的是收集或监视信息,传输的距离一般较短,多在几十米到几千米的有限范围内。

  3.闭路监控系统一般采用闭路传输,极少采用开路传输方式。lkm以内采用电缆传输,lkm以上可以用光缆传输。

  4.闭路监控系统在传输时一般采用视频直接传输,而不采用射频传输。视频传输又称为基带传输,即不经过频率变换等任何处理,直接传输摄像机等设备输出的视频信号。

  5.闭路监控系统除向接受端传输视频信号外,还要向摄像机传输控制信号和电源信号。因此,它是一种双向的多路传输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分类[3]

  目前城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可分为模拟视频监控系统、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和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三种,不同视频监控系统采用不同的技术与组网方案。

  一、模拟视频监控系统

  在模拟视频监控系统中,控制中心和各车站CCTV的组网方式以及控制中心与车站间的视频信号传输均采用模拟方式。摄像头与监视器之间传输的是模拟视频信号,图像的分配、切换和分割等均由硬件设备(视频分配器、视频矩阵和图像分割设备等)来完成。

  各车站与控制中心之间的视频信号传送,采用点对点模拟光纤传输方式。各车站与控制中心之间将占用1~2条光纤进行点对点模拟视频信号的传送。车站CCTV将控制中心调度员所选择的监控点图像经频分复用和光电转换后,送控制中心;控制中心CCTV将收到的视频信号反变换后,送选择该图像调度员的监视器。其复用、传输技术类似于目前所用的模拟有线电视的复用、传输技术。

  在模拟视频监控系统中,最主要的设备为视频网络控制设备和视频矩阵设备。

  其中的视频网络控制设备接收本地控制键盘控制指令和上级控制信号,该设备根据控制信号的优先级(一般控制中心调度员优先级高于车站值班员,行车调度员的优先级高于其他调度员),控制视频矩阵设备选择输出图像;控制一体化摄像机的动作;控制画面分割器的分割画面数以及控制录像机的录、放像。

  其中的视频矩阵设备相当于一台由键盘控制的视频交换机,视频切换矩阵根据视频网络控制设备输出的控制信号选择所需的监控点图像进行显示或送上一级视频监控系统。

  在车站,各摄像机采集到的视频信号通过视频电缆连接到车站视频矩阵,车站值班员通过键盘控制视频矩阵的输出,选择所需要的监控点图像进行监控。

  控制中心调度员操作键盘所产生的控制信号,通过控制中心与车站的视频网络控制设备,可控制分别隶属于控制中心与车站上下两级的视频矩阵设备,从而选择任何车站监控点图像的上调。其过程为:首先通过控制信号的远程传输,控制远端某一车站的视频矩阵设备,选择输出控制中心调度员所需的一路或多路视频信号。所选视频信号经频分复用设备和光端机(完成电/光转换),并经点对点光纤传输,由控制中心的光端机(完成光/电转换)所接收,再经解复用设备还原出调度员所选的某车站监控点的视频信号,送控制中心的视频矩阵。控制中心调度员通过控制该视频矩阵的输出,选择所需某车站的一幅或多幅监控点图像进行显示。

  因控制中心与各车站均采用模拟视频信号组网,若要采用硬盘录像,需要配有相应的压缩编码器进行模/数转换。

  模拟视频监控方案虽然目前在城市轨道交通还有应用,但占用的光纤资源多,光纤辅助设备复杂,导致管理维护困难,且扩容难度大。同时由于技术传统,不符合监控领域的发展方向。

  二、数字视频监控系统

  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中,控制中心和各车站CCTV的组网方式仍采用模拟视频技术,只在硬盘录像以及车站与控制中心的视频传输采用了数字技术

  随着城轨专用光纤传输网的容量不断提高,目前城轨中普遍利用城轨专用数字传输网将模拟视频信号从站点传到控制中心。因数字了将模拟视频信号从各车站传到控制中心,需要经过压缩编码器进行模/数转换、成帧后,才能通过PCM数字链路(点对点方式)或分组虚链路(总线方式)进行传送。

  若车站与控制中心之间的数字视频信号采用E1通道以电路方式传输,一个El通道仅能传输一路标清电视质量的视频信号。一般车站与控制中心之间提供两个El通道传送视频信号,故控制中心至多上调一个车站的两个监控点画面。

  在城轨专用光纤传输网引入基于SDHMSTP技术后,该传输网中可以传送基于统计复用的分组数据流。车站与控制中心之间的模拟视频信号经压缩编码成帧后形成分组数据流,可以以总线方式在城轨专用传输网中传输。与电路数据通信相比较,分组数据通信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按需动态分配带宽,即总带宽容量可以分配给多个车站,也可分配给一个车站。一条100Mbit/s以太网传输通道能传输十几路标清电视质量的视频信号。故控制中心可以同时上调某一车站的十几个监控点画面,这在某一车站发生灾情、突发事件(恐怖袭击等)时,显得特别重要。

  因控制中心与各车站均采用模拟视频信号组网,故控制中心与各车站的硬盘录像设备需要配有相应的压缩编码器。

  由上述可见,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与模拟视频监控系统的区别仅在于:车站与控制中心之间所传送的,前者是数字视频信号,而后者是模拟视频信号。

  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是目前城轨视频监控系统中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案,过去普遍使用专用传输网的TDM(两个E1通道)通道以点对点方式上传监控点图像,故控制中心至多只能调看一个车站的两路图像。近年来,车站与控制中心之间的视频信号传输开始采用统计复用总线传输方式,克服了一个车站不能同时大量上调监控点画面的重大缺陷。

  三、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新近崛起的、以计算机通信与视频压缩技术为核心的新型监控系统。

  在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控制中心和各车站CCTV的组网方式均采用计算机局域网(LAN)组网方式。并通过城轨专用传输网所提供的分组(EthernetATM)传输通道,将城轨各视频监控系统的局域网连接成为广域网。带有编码器的网络摄像机或连接有多台模拟摄像机的视频网关;带有解码器的数字监视器以及录像硬盘等均接人控制中心或各车站的Ethernet或ATM的局域网。各车站CCTV局域网与控制中心CCTV局域网通过城轨专用传输系统的分组传输通路直接相连。

  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中可以利用摄像头/话筒+Pc机(或视频网关),通过其内置的音/视频采集卡(或芯片)完成音/视频信号的采集、压缩编码、数字处理、打包(IP包)与成帧(Ethernet 帧),形成网络视频流送计算机网络。也可以利用内置压缩编码、数字处理芯片以及以太网接口芯片的网络摄像机,将网络视频流直接输出至计算机网络

  处于同一计算机局域网或广域网的任何一台联网的授权PC机(视频客户机),用户通过输入IP地址可以浏览任意一台联网摄像机的监控画面;监听该摄像机内置话筒传来的声音,并可以通过键盘控制该摄像机的云台和电动镜头,获取不同角度与距离的监控图像。这样,控制中心的调度员只要输入各车站摄像机的IP地址,即可选择调看任何车站监控点的图像,并控制一体化摄像机的动作。各车站值班员可在其控制键盘中输入所选摄像机的IP地址调看监控点图像,并可用软件进行图像分配和分割。

  基于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还可利用网络来传送告警信号,包括:现场的门禁、烟雾等开关信号及各种传感器所采集的模拟信号(经A/D转换)。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具有扩展灵活、摄像机安装位置随意,可用任意地点联网的PC机浏览艨控点图像,传输和存储全部数字似网络化,监控功能更加丰富完善和极易安装与使用等优点。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在建设投资、技术先进性、组网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都优于前两种方案,该方案节约了视频矩阵、放大器、分配器、分割器等硬件设备,易于组网,实现前端与主机之间联动,并易于控制中心和换乘站设备的资源共享。故网络视频监控方案是目前在城轨视频监控系统中,最有前途的一种方案。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4]

  (1)与报警系统联网,发生报警触发录像并自动弹出报警区域的摄像机的图像。

  (2)在中央控制室可以切换看到所有的图像。在图像的切换过程中感觉不到图像间的干扰。

  (3)系统设有时间、日期、地点、摄像机编号提示,可在录像带上做标记,便于分析和处理。

  (4)系统可任意选择某个指定的摄像区域,便于重点监视或在某个范围内对多个摄像机区域做自动巡回显示。

  (5)矩阵系统具有分组同步切换的功能,可将系统全部或部分摄像机分为若干个组,每组摄像机图像可以同时切换到一组监视器上。

  (6)可以在必要的场所设置副控,通过副控键盘可以在监视器上切换看到所有的图像,并进行控制。

  (7)在配置系统时,可以决定各使用者进入系统的权限,即使用者可观看哪些摄像机,控制哪些摄像机。使用者可以用自己的键盘手动操作哪些继电器,操作哪些VCR和多画面分割器。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5]

  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闭路监控系统,其工作原理一般大致相同:当闭路监控系统处在工作状态时,在室内或室外摄像机的视角覆盖范围的区域内,出现警情或异常情况时,摄像机将及时捕捉到的现场信息情况转化成电信号,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反馈到监控终端,并将电信号还原成现场图像,体现在监控器电子屏幕上,监控终端值班人员根据接收到的现场图像,迅速做出分析判断,根据事先设制或规定的程序,向上级汇报反映或立即通知安防值班人员赶到现场处理,同时,监控终端值班人员通过报警控制器上的云台调节控制钮,向云台发出旋转指令,跟踪现场最新变化情况,不断把现场摄像机摄制的现场图像再以电子信号的形式传送到监控终端,如果必要,就用录像机录取下来,若遇重大险情(如火警等),监控终端值班人员通过报警控制器向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发出指令,按规定的程序迅速启动,进人工作状态。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管理与维护[5]

  1.监控终端值班人员要严格遵守和执行监控终端的各项规章制度,熟悉各类监控设备和装置的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熟练、正确地使用和操作各类监控设备和装置,严格执行各类监控设备的工作流程,遵守设备安全操作程序,严禁违章或带故障操作。

  2.监控终端值班人员要熟悉和掌握各类监控设备和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技术性能以及维护保养技能,密切注视各类监控设备和装置的工作运行情况,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并查明原因,重大隐患或故障应请专业维修人员修理,不得自行随意拆卸或组装,要将维护保养情况登记在《安防设备运行维修记录表》上,以备查验和统计。在设备和装置隐患或故障排除期间,应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监控出现真空和盲区。

  3.定期对各类监控设备和装置进行检查,内容包括:各显示屏上监视器齐全、完好、显像清晰,符合设计要求;监视器安装牢固、可靠;监视器图像清晰稳定;摄像监视电信号切换正常;显示器接线、控制器件、操作键盘工作正常;各电接点、接触面加固、绝缘加强符合规范要求;各显示器接线清楚,无随意拉接线;高、低压电源严格分离,交、直流电源分割明显;二路电源切换正常、可靠;设备接地保护、安全、可靠;带云台、带变焦的摄像机调节自如,符合性能要求;各摄像机镜头的光圈调定正确,显像清晰;各摄像机镜头防护罩齐全(特别是室外型)等。

  4.定期对各类监控设备和装置进行检测,内容包括:联动设备和装置工作状态、多画面处理器功能、主机键盘功能、切换矩阵功能、字符发生器、电梯楼层显示器、总电源稳压器、输出电压、摄像机光圈、聚焦、后焦、录像机功能、各控制器件运行、扫描监视;摄像机视频接头、解码器、云台插件除氧化处理、摄像机电源电压测量、云台电机绝缘测量、电源锁开关、各输出电路熔丝配置、各摄像监视点信号等。

  5.定期对各类监控设备和装置进行清理保洁,内容包括:监控设备和装置外部清洁;除锈蚀、除霉变;室外电动云台、室外防护罩、摄像机镜头清洁、保养等。

  6.各类监控设备和装置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要求:温度:-10℃~40℃;大气压:101325Pa(1+20%)℃;相对湿度:40%~90%。

参考文献

  1. 李霞,潘民生,李铁,李焱,王晓伟编著.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实用便携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1.
  2. 2.0 2.1 吴成东主编.建筑电气工程设计:CAD技巧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02月第1版.
  3. 李伟章,徐幼铭,林瑜筠等编著.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10.
  4. 孙萍,张淑敏主编.建筑消防与安防.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2.
  5. 5.0 5.1 赵北利,赵玮翔编著.物业安全防范.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