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思维(Hive Mind)
目录 |
蜂巢思维指的是每个人都像身处一个巨大的蜂巢之中,共享一种思想、一种情绪、一种观点。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们已经讲了很多关于个体智商的问题。但研究表明,国家智商比个人智商更加重要,而且一个国家平均智商的差异比个人智商的差异更能说明问题。国家智商的差异可以解释大多数的国家间的不平等。个人智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个人工资、信息处理能力和脑容量上;而国家的智商水平则是其整体繁荣与否的重要指标,而且具有积极的溢出效应。
加雷特·琼斯通过研究发现,统一测试中的高分者应对目前社会的挑战更加轻松自如。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身边的高智商同伴也会给我们带来非常正面的影响。琼斯形象地指出,每个国家的“工蜂”们创造了其实力超强的“蜂巢思维”。一旦该“蜂巢”建立起来后,个体能力的影响就变得很小。
琼斯提出了一个有益的建议:通过更好的营养和学校教育,我们可以提升智商水平。如果全球范围内都按此去做,那么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可能会逐渐消失。
它出自凯文·凯利(Kevin Kelly)著名的《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Out of Control: 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 and the Economic World),简单的说“蜂巢思维”就是“群体思维”。因为蜜蜂的群体结构,在蜂巢之中每个个体各有分工,自发维系整个蜂巢,蜂巢就像是一个整体,汇集了每个个体的思维。凯文·凯利用蜂巢思维比喻人类的协作带来的群体的智慧。
作为“超级有机体”的蜂群,被称为“分布式系统”,是以生物逻辑建立起来的群集模型。它依靠成千上万个发条一起驱动的一个并行的系统,来进行生产,进行自维持。它有四个突出特点,活系统的特质正是由此而来:
(1)没有强制性的中心控制;
(2)次级单位具有自治的特质;
(3)次级单位之间彼此高度连接;
(4)点对点间的影响通过网络形成了非线性因果关系。
为了理解蜂巢思维,描述一下蜜蜂世界的组织结构,蜜蜂群体包括一个蜂王,很多很多工蜂(没有繁殖能力的雌性),而雄蜂交配后会死亡。工蜂大概分工为三类:保育蜂、筑巢蜂和采蜜蜂,蜜蜂通过蜂巢里的舞蹈传递信息,比如告知同伴采蜜地点,当巢穴遭受危险,有一只蜜蜂传递信号,蜜蜂会大批出战,保育蜂抚养蜂王和幼蜂,喂食蜂王浆的幼蜂未来会发育成蜂王。它们协作使得蜂巢构成了一个整体。
在蜜蜂的群体之中在于每个个体自发的努力维系整体运转(抛开科学背后蜂王的信息素影响),虽然每个个体贡献很小的力量,但是整体却产生很大力量。维蜂巢思维的体现,凯文·凯利做了预言:
未来的公司形态会不断地演化,去中心化,分布式,强化合作,适应变化,直到彻底地被网络化。终极公司的形式将会变得与生物体相同,无缝地集成到生态圈中,成为其中的一个环节。一般来讲,企业的营销过程正是控制和根据反馈不断改进的过程,那么去中心化和提高个体的自组织性这种进化理论是否适用于企业营销的过程呢?[1]